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疟疾竟然还能治癌症

疟疾竟然还能治癌症



中国民族医疗攻克癌症,“疟疾疗法”已进入临床,大大降低了癌症的死亡率!

陈小平

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二楼一个实验室的存储间里,放着10多个足有半人高的液氮罐。罐里放置着一排排试管架,每根试管中“沉睡”着成千上万条让普通人避之不及的疟疾病原体——疟原虫。中科院广州生物院研究员陈小平笑着说,自己30多年来都在跟疟原虫打交道,天天研究和观察疟原虫,已经看出了“感情”。

与疟原虫“结缘”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的一堂流行病课。当时的“灵光一闪”让陈小平花了30多年时间探究疟原虫与癌症之间的“对抗”关系。

从临床医生到疾控医师再到基础科研人员,陈小平终于揭开了“以病治病”的谜题,找到使用疟原虫治疗癌症的机理及方法。

弃医从研:做基础研究从源头救人

年,陈小平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感染科医生。在医院里,他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传染病人,其中见得最多的是肝炎病人。看着这些病人从肝炎转为肝硬化,再转为肝癌,病情一步步加重却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年轻的陈小平心理受到巨大的冲击。“一个满怀信心和热情的医科毕业生,带着挽救生命的愿望走上岗位,却发现许多疾病在医学上都没法解决。”陈小平回忆起往事,面对现实,当时的他认定“我们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找到癌症等疾病的发病机理,然后基于发病机理找到新的治疗方法,才能从源头上挽救病人的生命。”

抱着这种想法,在当了五年临床医生后,陈小平考取了中山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研究生,从临床转向更基础的病理研究。

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到了广州市卫生防疫站(后更名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此后,他又在中山医科大学完成了病原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在疾控中心先后担任微生物科主任、艾滋病研究室主任等职务。年,中科院广州生物院正式成立,在全球范围内招募科研人员,陈小平很快加入,成为该院第一批研究员。

潜心科研:课堂灵光闪探索三十年

抱着从源头上治病救人念头的陈小平,如愿进入中山医科大学就读。但他没想到的是,一次课堂上意外获得的“灵感”开启了今后30多年的科研探索历程。

在一节流行病学课上,老师挂了一幅疟疾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图,地图显示疟疾主要集中在非洲等蚊子密集的热带地区。过了几周,在肿瘤流行病学课上,老师又挂了另一张肿瘤地图。陈小平的脑中灵光一闪,依稀觉得“好像哪里多疟疾,哪里肿瘤的死亡率就低”。会不会癌症病人得了疟疾就会好转呢?

有了这个“闪念”后,陈小平开始留意流行病学的有关数据。年加入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后,陈小平开始系统论证疟疾与癌症之间的关系。

陈小平与他的博士研究生及研究助理一道,收集了从年至年间全球范围内的疟疾发病率及癌症死亡率数据,同时与哈佛大学的一位统计学教授合作,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全球的流行病学分析。最终发现,疟疾的发病率与肿瘤死亡率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与此同时,陈小平开始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寻找疟疾发病率与单个肿瘤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小鼠实验证明,疟原虫感染显著延长肺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实体肿瘤荷瘤小鼠的寿命。经过10多年的研究,陈小平团队发现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机理。

初见成果:治肺癌病人研癌症疫苗

年,陈小平研究团队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在获得病患及家属的同意后,将疟原虫治疗方法用于3名晚期肺癌病人身上,其中2例有显著疗效,1例无效。其中1例的治疗效果让人颇为惊喜:他的颈部的转移病灶消失,肺部原发病灶,由原来的“螃蟹状”变为“斑块状”,随后通过微创手术切除了完整的肿块。后来,陈小平团队医院合作,将疗法扩展到其他实体肿瘤的治疗。

陈小平说,目前一共有10例患者接受了治疗,有部分患者显效,其中两例患者相当显著,但仍然要通过几年的时间进行验证,之后也要积累大量的临床样本进行疗效判断。但他相信,未来这一疗法可以帮助到更多患者。

眼下,基因改造是陈小平要做的另一件“大事”。陈小平团队目前已经掌握了疟原虫的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对疟原虫基因进行编辑,开发出安全的新型癌症疫苗,靶向不同的肿瘤细胞,目前已经申请了一系列专利。

  

陈小平

年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后在中山医科大学读研究生,获传染病学硕士和病原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

主要研究项目:疟原虫感染小鼠血浆外泌体抑制肺癌血管生成的机理研究;红细胞前期疟原虫感染对肝脏肿瘤治疗的探索性研究;通过双调控体系条件性敲除红内期必需基因构建疟原虫减毒双期活疫苗的研究等。

经广州医院伦理委员会组织的多次伦理答辩,且多次修改方案后,陈小平团队才开始将这一成果应用于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上。

我国的医疗也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着贡献,在癌症这个世界性难题上,我国相关方面研究员经过不懈的努力,利用疟原虫治疗晚期癌症取得初步成效。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

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责任编辑:孔磊

孔磊

赞赏

长按







































精细化治疗白癜风
澳门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yf/1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