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他们解剖蚊子的唾液腺,只为找到另类疟疾疫
他们解剖蚊子的唾液腺,只为找到另类疟疾疫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造成的,通过以按蚊为主要媒介传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虫传染病。疟疾在我国古代也被称为瘴气,国外称malaria,为意大利文mala(不良)与aria(空气)二字合成。本病是由雌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而引起的。
在过去的十多年,热带疾病研究者史蒂芬?霍夫曼始终着迷于制造一种疟疾疫苗的疯狂计划:用弱化的疟疾寄生虫生产疫苗。几年前,将这种疫苗作用于人体的第一个试验宣告失败。而后,霍夫曼再一次带着能够证明他的想法有望实现的证据归来。霍夫曼的公司和联邦政府的研究员们报道,当以一种新的方式将该疫苗注入人体时,15名志愿者中的12人避免了疟疾感染,并且其中接受了最大剂量的6人均有效避免了疟疾感染。
霍夫曼的公司,马里兰州罗克韦尔市的Sanaria公司,要想证明由其制造并使用的疫苗,可以用于贫穷且疟疾横行的区域如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年,因蚊子传播疟原虫而感染疟疾的大概有2.2亿人,死亡人数达66万,其中大多数为孩子。
霍夫曼曾作为美国海军研究员,参与过RTS,S研究。他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显示,将感染了恶性疟原虫的蚊子通过放射方法削弱其携带的寄生虫,并使其对志愿者进行多次的叮咬,结果90%以上的志愿者获得了对抗疟疾感染的保护。年,霍夫曼创办了Sanaria公司,意在发展一种能够模拟这种蚊虫叮咬效应的疫苗。
这是一个极具野心的计划:技术人员必须仔细解剖蚊子唾液腺从而获得预先经过放射削弱的孢子体。可是要想获得一个能够通过注册审批的安全纯净的孢子体制剂依然十分困难。当Sanaria公司在一个小规模的I期试验中对该疫苗进行测试时,结果令人沮丧——44个受试者当中只有两人获得免疫。在这次试验中,疫苗是通过标准的疫苗给药方式注入皮肤的。可是,来自国家过敏与传染性疾病协会的罗伯特?西德的动物实验表明:如果将孢子体进行静脉注射的话,作用效果可能会更好(Science,28October,p.)。
因此Sanaria公司与罗伯特?西德合作,在40位成年志愿者身上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测试了这种疫苗。在进行了静脉注射疫苗后,志愿者们被暴露在携带疟疾的蚊子环境当中(如果他们感染了疟疾,可以立即采取抗疟疾药物进行治疗)。研究者每个月向志愿者注射一次最高剂量(每次注射含有个孢子体),注射了4次之后,有6/9的志愿者获得了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另外有6名志愿者的注射日程稍有变动,一共注射了6次,他们全都获得了免疫,并且副作用极小。
为了实现大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Sanaria公司需要加速解剖分离过程,他们雇佣了12位15位“解剖者”,每个人都可以在1小时内解剖只蚊子。霍夫曼后与哈佛工程学院合作,旨在将此过程自动化。
就职于华盛顿西雅图生物医学研究所的斯特凡?凯普,正在研究一种相似的疫苗,这种疫苗包含转基因孢子体,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Science;:
荐读O型血可保护机体免于疟疾感染?
为啥有些东南亚人不得疟疾?
疟疾疫苗获重大突破
向屠呦呦致敬之揭秘疟疾克星(一)
向屠呦呦致敬之揭秘疟疾克星(二)
向屠呦呦致敬之揭秘疟疾克星(三)向屠呦呦致敬之揭秘疟疾克星(四)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