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艾草可以出第二个诺贝尔奖屠呦呦红遍全球
艾草可以出第二个诺贝尔奖屠呦呦红遍全球
因发现抗击疟疾的青蒿素,宁波人屠呦呦拿下中国首个诺贝尔医学奖,从昨晚起,这消息就在全国沸腾了。
这个青蒿,到底是什么?
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为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南北方都很常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青蒿,不是一个植物,是一类植物。
有一种,植物学上名就叫青蒿,叶子揉捏是有香味的,多叫它香蒿;另有一种黄花蒿,味道不好闻,有些臭,也叫臭蒿;还有牡蒿、茵陈蒿、小花蒿等。在中医中,这几种都有当青蒿使用。因为地方不同,植物分布不同,获取途径有异,草药郎中的选择会有差异,当然最后药效也不一。
在《神农本草经》这类较古老的药草书中,所描述的草蒿或青蒿更接近黄花蒿,也就是说在使用上应以黄花蒿为准。
“五二三”项目的研究发现只有黄花蒿含青蒿素,而青蒿素是其药用价值的核心成分,特别是抗疟疾,从这个角度来讲,所谓青蒿就是特指黄花蒿。
作为传统中药材的黄花蒿,很多地方都有大量种植
仔细瞧瞧,这黄花蒿,是不是与宁波人用在清明团子中的艾草长得极为相似。
每年清明时节,宁波人会采摘艾草,洗净挤汁,加入面粉中,做成清香软糯的清明团。
不过,再瞧瞧,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据百度百科资料,黄花蒿,高1至2米,基部直径可达1厘米,有纵棱,幼时绿色,后变褐色或红褐色,多分枝。茎、枝、叶两面及总苞片背面无毛或初时背面微有极稀疏短柔毛,后脱落无毛。
艾草其茎直立,高三、四尺;每片叶有五个大的缺刻,大缺刻叶上又有三至四个小缺刻,叶面绿色,茎杆及叶片的背面密生白色茸毛,柔软而光滑。
至于用途,两者都能入药。
土土也请教了园林和中医方面的专家,这两种植物都属菊科蒿属植物,论起来还算得上是“表亲”,所以长得像也就不足为怪了。
那么再反过头来思考,艾草里也会有类似的物质吗?
只是因为现在科技的水平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我们没有发现,老祖宗们早就发现了,但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
用艾条艾灸可以观察到白纸上有黄色的物质遗留,诺贝尔奖给了青蒿素,说不定那天可以研究出艾蒿素也说不定,你说是吗?
白癜风身上复发该要怎么办怎么治疗北京那个医院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