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地缘政治与中美博弈连载遏止中国崛
地缘政治与中美博弈连载遏止中国崛
导读:小兽兽前不久发出南海的一篇雄文《南海战略—5年前神一样的预测》后,受到读者大量追捧,阅读量高达百万,众多读者给我们留言,希望读到更多关于作者YST的文章,小兽兽几经周折,找到了YST关于中美政治的大作《地缘政治与中美博弈》,通过连载的方式分享给广大的读者。
本书的主轴是用地缘政治引出美国的战略与中国的对应战略,然后用朝鲜半岛、东海、南海和中东来说明中美在亚洲的博弈,贯穿这个战略的基本思想就是美国的帝国主义。所以本书开篇第一章要论述的就是帝国主义,然后用美国学者、芝加哥大学的米尔斯海默教授,所开创的“攻势现实主义”来进一步阐明美国的帝国主义和由此演变出来的世界格局。
本书的特色是“四不,一没有”
一、不寻求政治正确,说真话,说该说的话;
二、不惧学霸,以理服人;
三、不用很深的文字与名词,用的是大白话与清晰的逻辑,即使你二两啤酒下肚也能一看就懂;
四、不谈微枝末节,把握宏观论政,让读者看大处;
五、没有废话,现代生活大家都很忙碌,作者要用最短的论述,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了解世界局势。
目录
第一章帝国主义
第二章一位美国著名学者的政治观
第三章美国的战略
第四章中国的战略
第五章朝鲜半岛
第六章中国的离岛问题
第七章中国如何解决离岛问题
第八章理想与现实
第一章帝国主义
前言
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最重要的一部分,它造成人们的迁徙,它改变人们的生活,它形成社会各种不同的结构,战争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地演变,到今天变得非常复杂。
本书的目的,就是探讨战争的原因和中国周边战争的火种。作者认为战争(或者更广义的说,国际斗争)最大的原由是帝国主义的心态,它是万恶之源。
所以作为本书的开篇第一章,作者要论述的就是帝国主义。
我们先用海地的历史来论述帝国主义的典型故事,然后精确定义什么是帝国主义,最后用现今的例子,来阐述帝国主义在现代国际政治斗争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一节海地:一个被西方列强殖民的样板
大地震把海地推上了世界新闻的头条
年1月12日下午4时53分(当地时间),位于中美洲加勒比海的海地(Haiti)发生两百年来最大的地震,7.0级的地震不算特别大,但是由于震中距离首都太子港附近(只有16公里),又非常接近地表(只有10公里),所以这个地震的毁损力道就很厉害了,再加上海地的房屋结构很差(很少有钢筋加固)、医疗设备很差、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很差,于是灾情就变得非常严重了,十天内死亡人数已经超过十万,最终死亡数目高达十六万,受伤人数超过三十万,一百五十万人无家可归。
海地这个国家顿时成为全球新闻的焦点,西方媒体,特别是CNN,对此进行长时间的连续报道。一连十天成为全球最热门的新闻,全世界都在谈海地。
海地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在发生大地震以前,海地实在是一个默默无闻、不被人重视的国家,无论从任何角度她都无足轻重,似乎已被世人遗忘。这个西半球最穷困的国家,不要说中国大陆绝大多数的人不知道,就连台湾对这个邦交国也没有几个人了解。海地因灾难而跃上世界的新闻舞台,我们也趁机了解一下这个小岛国家的历史与沧桑。
作者今天谈海地,不是来凑这个热闹,不是来报道地震的惨况写应景文章,也不是假装悲天悯人流几滴鳄鱼的眼泪表现清高,更不是打着[人道]的旗号来争夺道德的制高点,这些都是西方人的虚假和作秀。看看他们制作的这些灾难报道一点都不会使我们进步。
作者要谈的是:从海地的历史和现况我们到底能学到什么?
海地这个地方,说实话,既不地灵,也不人杰。说它鸟不生蛋也太过了,海地是一个温暖、适合人居住的小岛;说它物产丰富也不是事实,海地没有什么出众的天然资源;说它是战略要地更不是事实,海地这个小岛既不像新加坡可以控制一个海峡,也不是如夏威夷可以作为军事行动的中继站。
海地,无论怎么看,就是加勒比海的一个普通小岛,比台湾还不如,因为它离大陆太远了一点。无论是北美大陆,还是南美大陆,海地的航行距离都在一千公里左右,这是一个说远不远,说近也不仅的尴尬距离。
但是,就这么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岛,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却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海地是西方列强殖民地的样板。作者谈海地,就是谈这个样板,这是海地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中所扮演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角色,是海地对世界文明最大的贡献。
海地的发展史大约可分为八个时期,我们简单扼要地叙述一下。
第一段时期:印第安人居住时期(?~)
今天海地所在的岛是印第安人泰罗族(Taino)世居的地方,至少应该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印第安人称他们的岛叫阿依提(Ayiti),我们就简称它为阿岛。
阿岛的面积为七万六千平方公里,足足有两个台湾那么大,不算很小。阿岛的西边是一个更大的岛,叫古巴,中间隔着的还大约一百多公里。
阿岛的纬度很低,在北回归线以南,相当于中国的海南岛。所以阿岛的印第安人日子应该挺好过的,热带气候又靠海,吃山吃水都没问题。在欧洲人哥伦布发现阿岛以前,阿岛上有一百万印第安人。
第二段时期:印第安人灭绝时期(~)
这段时间非常短,但非常重要,因为它代表印第安人的灭绝,几乎使阿岛成为一个无人岛。
年12月5日,欧洲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阿岛就是最早被他发现的美洲新大陆。
哥伦布当然不会称它为阿岛,既然他是[发现]的,那么在此以前的印第安人在他的眼里自然都是不存在的,或者根本不是人。哥伦布为这个岛取了一个新名字[西班牙之岛](theislandofSpain),后来又改称伊势班尼奥纳岛(Hispaniola),就是现在地图上的名词,我们简称它为伊岛。
欧洲人的到来,对岛上的印第安人是灾难性的,西班牙人并没有为伊岛带来欧洲的文明,而是为岛上的印第安人带来死亡。
哥伦布在伊岛建立美洲最早的殖民地,西班牙人用了不到十年就征服了全岛。由于哥伦布相信伊岛有金子,大量印第安人被驱赶去挖金矿。哥伦布规定每个年满十四岁的印第安人每三个月要交出定量的黄金,否则就砍断双手,任其流血而死。于是伊岛的印第安人逃不出过度劳动致死的命运。
印第安人的人口开始急速减少,一部分原因是西班牙人有系统地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另一部分是西班牙人用带有鼠疫病菌的衣物来大量消灭印第安人。由于欧洲人经历过鼠疫,因此对鼠疫有免疫的抗体,但是印第安人就不同了,他们没有抗体,于是造成大量的死亡,这是非常经典的生物战。
在奴役、屠杀和细菌的多重运用下,印第安人的人口很快就濒临灭绝。伊岛印第安人的绝种是美洲种族灭绝最坏的历史。
西班牙人殖民伊岛不到二十五年,岛上的印第安人九成已经被消灭了。
在哥伦布发现伊岛五十年后,伊岛的印第安人已不足五百人,这些人在最后的几年也死亡殆尽,即使有些印第安人逃到古巴,也免不了遭到西班牙人的追杀。有一个印第安人的酋长带领他参与的部族逃到古巴,西班牙人追到古巴捉住了这个酋长。在处死他之前,西班牙人要求这个酋长皈依上帝,酋长说:[有西班牙人的天堂,我不去。]
第三段时期:海盗时期(~)
前面说过西班牙人殖民伊岛不到二十五年,岛上的印第安人就几乎灭绝了。由于丧失劳动力,西班牙人对伊岛的兴趣逐渐降低。年后,西班牙人发现墨西哥和南美洲有更多的金矿和银矿,对伊岛的兴趣就更小了。
伊岛的人口急速降低,几乎成了一个无人岛,于是很自然地就形成海盗聚集的地方。
由于惧怕海盗的攻击,西班牙国王在年发布一道命令,伊岛上的殖民者都要移居到靠近首府圣塔多明哥(SantoDomingo)附近。这下可好,西班牙人聚集在首府附近,留下来的真空地带全被海盗补上了。
圣塔多明哥位于伊岛东南方的海岸边,于是英国、法国、荷兰的海盗就在伊岛的北边和西边建立了根据地。伊岛成了实实在在欧洲海盗的天堂。
作者猜想很多读者都去过洛杉矶的迪士尼乐园,里面就有一个游乐区叫[加勒比海的海盗],船上挂着骷髅的旗帜,水手们用吊绳飞来飞去,还有用一只铁钩子当手臂的独眼龙船长(CaptainHook),游乐区说的就是这段时期聚集在伊岛的海盗群。
读者一定会问:英国、法国、荷兰不都是文明国家吗?为什么他们会做海盗呢?
答案是:欧洲海盗的出现,就因为西班牙要垄断大西洋两岸的贸易。
读者一定会再问:不对呀,西方资本主义的精神不是自由贸易吗?
呵呵呵!西方人天天挂在嘴上的[自由贸易]是最大的谎言。
看看加勒比海的海盗历史,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垄断和战争。
第四段时期:法国殖民时期(~)
伊岛分割成两块政治版图
伊岛的西北角,距离今天海地北边海岸只有二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岛,因为该岛的形状像乌龟,名叫龟岛(Tortuga)。龟岛的面积大约一百八十平方公里,法国海盗在年就在这个岛上立足。这些法国海盗靠抢劫西班牙船只和狩猎野牛为生。西班牙人打了几次仗也未能赶走法国人,于是法国的势力就渐渐地扩张到今天海地的土地。
年,法国人正式在伊岛的主岛上建立永久基地,并且从非洲输入黑奴,在伊岛北边的肥沃平原经营农场。
今天人民一想到美洲黑奴,想到的就是美国人或者英国人,其实最早从非洲引入第一批黑奴到美洲的是法国人,时间是年,地点就是龟岛。
西班牙人打不过法国人,于是在年签订了罗斯威克条约(TreatyofRyswick),把伊岛西部三分之一的土地正式割让给法国。
从此伊岛被分割成东西两块政治版图,中间有一条南北向的曲线作为分割的边界线。
西边的三分之一属于法国,面积大约两万七千七百五十平方公里,取名圣多明哥(Saint-Dominque),这块土地就是今天的海地,上面的人说的是法语。
东边的三分之二属于西班牙,面积大约四万八千三百二十平方公里,这块土地就是今天的多米尼加共和国,上面的人说的是西班牙语。
美洲黑奴的诞生
年,法国进口圣多明哥的黑奴已经超过海盗的人口。正式获得三分之一的伊岛后,法国人把农场扩大,需要的劳动力也增加,于是从非洲进口黑奴的数量也大量增加。
海地之所以在世界文明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原因之一就是海地不但是欧洲人最早输入黑奴的地方,也是欧洲人从非洲输入黑奴到美洲最多和最集中的地方。十八世纪末期(~),每年在大西洋两岸交易的黑奴有一万到四万人,其中三分之一是运到圣多明哥(海地的前身)。在海地干活的黑奴最高数量曾经达到八十万人,这些黑奴主要来自刚果、几内亚、塞内加尔等非洲西部的国家。今天塞内加尔的总统以[兄弟]称呼海地人就是这个原因。
海地最辉煌的时期
法国人利用黑奴在这片肥沃和温暖的土地种植甘蔗、咖啡、棉花、烟草和靛青(indigo,一种作为深蓝色颜料的植物)。这些物产在欧洲都可以用高价出售,使农场的法国主人们累积了巨额的财富。由于这个缘故,移民海地的法国人非常多,法国人争相移民小小的海地,曾经一度几乎达到移民加拿大的50%,可见远赴海地致富的吸引力有多大。
根据有记录的统计数字,在年,海地输出七千两百万磅粗糖、五千一百万磅细糖、一百万磅靛青和两百万磅棉花。圣多明哥被称为[加勒比海的明珠],是法国最富裕的殖民地。在年代,海地大约生产欧洲消耗的40%的糖和60%的咖啡。这个只有台湾四分之三大的地方,所生产的糖和咖啡大于整个英国的西印度群岛。
黑奴的血与泪
噢,是的,海地的确是[加勒比海的明珠],不过这是一颗属于白人的明珠。这颗明珠造就了很多法国巨富,这些法国人的巨额财富全是建立在黑奴的劳力上,更准确地说,是建立在黑奴的血、汗与泪水上。
在海地干活的黑奴总数量经常维持在五十万以上,而作为统治阶层的白人只有三万两千人。为了管理这些奴隶,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在年订下了[黑奴条约](CodeNoir,这个法文翻译成英文就是TheBlackCode),把主人和奴隶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准则从生到死规范的清清楚楚。这个[黑奴条约]是欧洲有史以来对种族和奴隶最详尽的政府文件。
法国人对待这些黑奴是非常残忍的,严格按照[奴隶条款]来执行。奴隶每天平均的劳动时间为十八~十九小时,稍有不满意就可以施以酷刑,甚至用非常残忍的方法处死。残忍的处死方式千奇百怪,譬如绑住丢到澡泽喂蚊子致死、放入钉满尖锐物的木桶滚下山致死、放吃人肉的狗活生生被吃掉而死等。
根据估计,这些在海地干活的黑奴三分之一活不过两年,平均活不过七年。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十八岁的黑奴从非洲运来海地的农场种地,他能活过二十五岁的机会不到一半。
海地,这个比美国小小的马利兰州还小一点的地方,它进口黑奴的数量居然远大于美国南方任何一个大州,主要的原因就是黑奴的消耗率非常高。如此高的黑奴消耗率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残酷的管理导致非常高的死亡率。
法国,这个赠送自由女神像给美国的国家,她对黑奴的残忍程度远超过同时期美国南方的农场主人。
第五段时期:黑奴的反抗与争取独立(~)
黑奴的反抗
海地的黑奴什么时候开始反抗法国人的残忍统治难以认定,但是黑奴第一次大规模起义反对法国殖民政府是年。这是非常明确的。
在白人奴隶主的残忍压榨下,黑奴的反抗与逃亡从来没有停止过。上千的黑奴逃到山区形成自己的部落,并且袭击偏远比较孤零的农场,他们之中最有名的是麦坎达(Mackandal)。麦坎达来自几内亚,只有一只手臂,年逃出农场。他以摧毁白人的文明作为号召到处宣传,然后把逃亡在外的黑奴组织起来。在随后的六年中,他带领群众不断成功的袭击法国人的农庄,每次都能全身而退,估计杀死了超过六千人。年,他在一个农场主人的饮水时企图下毒时失手被捕,法国人将他在农场中活活烧死示众。
麦坎达这种反抗方式很难成就大事,因为他缺乏解决问题的中心思想。
黑奴争取独立
后来世界发生了两个重大事件,他们大大地鼓励了黑奴的觉醒和争取独立的决心。
一件是年,北美洲爆发了独立战争,一群殖民挣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美国的独立,带给所有殖民地一个讯号,那就是殖民地是可以摆脱殖民主子而独立的。
另一件是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这是法国资产阶级联合农村平民与城市居民的第三等级(被统治阶级)对抗由天主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统治阶级),挑战他们的政治特权与统治地位。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宣布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人人平等的。
在这种外部形势的鼓舞下,年,海地二十万黑奴爆发了大规模起义。海地的独立战争长达十三年,黑奴战斗的对象不仅是法国军队,还包括前来助阵的英国和西班牙的军队。
年2月,拿破仑命令他的妹夫勒克莱尔(CharlesLeclerc,-)率领四万军队进入海地镇压革命,但是海地的黑人坚持不愿做奴隶,继续抵抗。
法国的目的是征服反抗的黑人和重回奴隶制度,所以采取的态度是铁腕,导致法军与黑奴革命军的战斗变得非常血腥,而且双方都对俘虏施以酷刑。不久,岛上的雨季带来了疟疾和黄热病,对法军造成重创。到了11月,勒克莱尔染上黄热病死了,同时法军已经有二万四千名士兵死亡,医院接受治疗,这些伤亡大部分是由疾病造成的。
法军的统帅由罗刹布(Rochambeau)接任,罗刹布采取比勒克莱尔更激烈的血腥手段来镇压黑人的反叛。但是罗刹布的极端血腥手段带来黑人更坚定的团结,战争开始渐渐向黑人革命军倾斜,拿破仑不得不放弃他的法国新世界帝国的美梦。
年,法国与英国再度开战,英国舰队牢牢控制海洋,罗刹布得到的补给越来越少。同年11月18日,黑奴组成的革命军在达沙林(Dessalines)的领导下彻底地、致命地把罗刹布率领的法军击溃。
经过十多年的镇压、屠杀和激烈的武力斗争,黑奴革命军终于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年1月1日,达沙林宣布圣多明哥脱离法国独立,成立了海地共和国。这是一个非常光荣的日子。虽然美国是第一个脱离殖民统治的国家,但是美国是白人脱离白人的殖民统治,海地则是一个黑人反抗白人的殖民统治而成功独立的黑人国家,它所代表的历史意义非比寻常,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历史事件。
海地是美洲第一个成功独立的黑人国家,它成为美洲其他奴隶制国家政权自由和独立的榜样。
白人的虚伪
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是在年宣布的,显然并不是真心的,如果法国人真心相信他们的人权宣言,那就不应该在年还派遣军队残酷地大肆镇压企图获得自由的海地黑奴。
拿破仑除了派大军远赴海地征讨反抗的黑奴,而且在年5月20日签署一项法律,维持法国的奴隶制度,这是对十三年前宣布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最大的蔑视与讽刺。法国人的虚伪与无耻活生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白人的现实
海地的独立战争是黑人向白人争取平等自由的一部血泪史。这段历史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法国眼看大势已去,无法将海地继续作为殖民地,于是以武力为后盾,向独立后的海地提出三千万美元的赔偿金。这是西方殖民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荒谬要求。
回顾历史,二十世纪有多少国家脱离殖民而独立,我们只看到殖民地国家在获得独立后,将前宗主国的财产回归国有,断然没有向前宗主国付赔偿金的道理。海地是唯一付巨款为自己赎身的国家,而且还是在武力革命胜利、成功宣布独立之后。想想看,法国人从海地的农产获得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都是建立在压榨黑奴的劳力上,谁应该赔偿谁?
三千万美元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海地人根本拿不出来。经过不断的交涉,最后以一千两百万美元达成协议,分三十年付清,除此之外,当然要外加利息。海地的赎身费不可谓不高昂,当时的一千两百万美元可以买下四分之一的美国。
法国人也真够无赖的,简直是无耻敲诈。要知道,就在同一个时期,拿破仑因为和英国交战急需战费,把法国在北美洲的大片土地卖给美国,就是所谓的[路易斯安那交易](TheLouisianaPurchase)。美国今天四分之一的国土就是当年这个交易买来的。
年,两百一十四万七千平方公里北美洲的肥沃土地(是海地面积的七十八倍)只卖了一千五百万美元,其中三百七十万美元是抵消美国原先所欠法国的债款。
想想看,[路易斯安那交易]中真正土地的售价只有一千一百二十五万元(六千万法郎)。怎么只有两万七千五百平方公里的海地,法国就向海地人民索取一千两百万美元?开什么玩笑?像话吗?不要脸!
作者从来没有听过打了败仗还敢向胜利者要钱的。
看到没有?如果不能做殖民地的主子,那就拿一笔钱走人也不错,能搜刮多少是多少,即使打了败仗,还是能捞一点是一点,完全不顾颜面。这就是白人的现实。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第六个时期:海地的独立(~)
是的,海地是独立了,原来黑奴的确自由了,但是海地人的灾难远没有过去。这些灾难绝大多数是人祸而不是天灾。
西方国家的抵制
独立的海地,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西方国家的贸易抵制。这些西方先进国家联手对海地进行经济封锁,譬如蔗糖、咖啡、棉花等农产品改在其他地方生产和加工,任由海地自生自灭。海地的经济在这种封锁下,很快就崩溃了,人民生活走入灾难性的悲惨境地。
西方国家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告诉全世界,你们这些殖民如果要造反,我就让你们知道,离开了宗主国就没有好日子过,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海地的遭遇不是唯一的例子,古巴的情形是完全一样的,南美洲那些国家也没有好多少,除非白人是统治阶级。这就是帝国主义所用的手段和他们所持的心态。
西方国家绝不甘心看到海地的政治和经济上轨道,他们绝不愿意看到任何殖民地脱离他们以后变得更繁荣,这就是西方殖民者的心态。
直到今天,西方人这种殖民心态并没有改变,表面也许更有礼貌,言辞也许更加修饰,但是背后的心态,和三百年前殖民加勒比海的海地是完全一样的。
海地是加勒比海的明珠,西方殖民者在东方也有一颗明珠,那就是香港。
回想年的香港回归,西方国家全部统一口径的唱衰香港,造成香港人的大移民。为什么?归根结底就是西方人自大的心理和种族的优越感。西方人认为只有在他们的治理下,香港才可能繁荣,这是撒契尔夫人在年方面对邓小平说的话,当时邓小平并不同意。十年后,中国证明他们都是错的。中国人拼了命也要争这一口气,这是民族的尊严。
想想看,香港回归前后的这段时间,西方国家不但没有帮忙,而且用尽一切方法拖中国的后腿,制造中国治理香港的困难。西方人对付香港的手法和所持的心态,跟三百年前他们对付海地人的手法和心态一模一样。海地人顶不住,但中国人顶住了。西方人并没有任何改变,只是他们的对手换了。
第七个时期:美国占领的时期(~)
年,欧洲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认为有机可乘。威尔森总统(WoodrowWilson)命令美国海军陆战队占领海地,并且在各港口建立关税衙门。美国并且为海地成立国民兵(HaitianNationalGuard)。
美军在年撤出海地,留下他们一手训练的海地军队驻守各处。
美国虽然结束对海地十九年的军事占领,但是美国对海底的影响和控制已经根深蒂固。
第八个时期:美国的附属国(~现在)
海地表面上是一个独立国家,事实上是美国的附属国,政治运作被美国操控,直到现在。
二次大战期间,海地为美国生产橡胶,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橡胶树只能在赤道附近纬度很低的地方才能生长,美国没有任何地方适合栽种橡胶,作者个人认为这是美国控制海地最重要的原因。
珍珠港事件后,海地跟随美国,向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宣战。二战结束后,美国筹组联合国,海地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明天接第二节:海地—一个被西方民主化的样板
导读:在面对海地大地震时,中国和美国的做事方式截然不同,中国首长立刻悄悄地下令,救难队连夜整装出发;美国是前后国家领导人在白宫前排排站,轮流发表演说,然后救难队第二天出发。谁是做事的,谁是表演的不言自明,但小兽兽不得不佩服美国表演的实力。
小兽兽独角兽智库是一个新兴行业的产业研究、投资平台。目前有产业分享群数个,每周会邀请行业内人士及明星分析师进行线上路演,分享新兴行业的最新动态。若想加入群聊,可加工作人员
白癜风医院在哪里哪里可以治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