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洪涝灾害后的传染病防治

洪涝灾害后的传染病防治



夏季,我国两河沿岸暴雨连连,多地发生洪涝灾害,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人民健康产生巨大威胁。俗语云“大灾之后有大疫,大灾之后防大疫”,本期请到汪邦芳医生为大家介绍关于洪涝灾害后的传染病防治知识。一、历史背景二、洪灾传染病危险因素特征1.环境破坏洪水泛滥会淹没农田、房舍和洼地,灾区群众常被迫大规模迁移,此外,各种生物群也因洪水淹没而引起结构改变和栖息地变迁,可能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2.水源污染洪涝灾害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自来水厂、饮用水井、厕所、垃圾堆、禽畜棚舍被淹,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严重。水面有大量漂浮物及动物尸体,受高温、日照的作用后,腐败逸散恶臭。这些水源污染以生物性污染为主,主要反映在微生物指标的数量增加,饮用水安全性降低,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洪水还将地面的大量泥沙冲入水中,使水体感官性状差,浑浊,有悬浮物等。一些城乡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废水、废渣、农药及其他化学品未能及时搬运和处理,受淹后可导致局部水环境受到化学污染,或者个别地区储存有毒化学品的仓库被淹,化学品外泄造成较大范围的化学污染。3.食品污染洪涝灾害期间,食品污染的途径和来源非常广泛,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产生严重影响,常可导致较大范围的食物中毒事故和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如:食品原料污染,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污染,食品生产经营环境条件恶化,食品的运输和储存污染,援助食品质量难以保证,以及食品卫生管理体系受到影响等等。4.媒介生物滋生(1)蚊虫滋生:灾害后期由于洪水退去后残留的积水坑洼增多,使蚊类滋生场所增加,导致蚊虫密度迅速增加,加之人们居住的条件环境恶化,人畜混杂,防护条件差,被蚊虫叮咬的机会增加而导致蚊媒传染病的发生。(2)蝇类滋生:在洪水地区,人群与家禽、家畜都聚居在堤上高处,粪便、垃圾及腐败的动物尸体等不能及时清运,生活环境恶化,为蝇类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场所。促使成蝇密度猛增,蝇与人群接触频繁,蝇媒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3)鼠类接触增多:洪涝期间由于鼠群往高地迁移,与人接触机会也多,有可能造成鼠源性疾病暴发和流行。三、易感人群的影响1.人群迁移增加易感人数洪涝灾害导致人群迁移引起易感人群增多,由于洪水淹没或行洪,一方面使传染源转移到非流行区,另一方面使易感人群进入流行区,这种人群的迁移极易导致疾病的流行。如流感、麻疹和疟疾都可因这种迁移引起流行。其他如眼结膜炎、皮肤病等也可因人群密集和接触,增加传播机会。2.居住环境恶劣增加易感人数居住环境恶劣引起易感人群增多,洪水毁坏住房,灾区群众临时居住于简陋的帐篷之中,白天烈日暴晒,晚上露宿室外;加上营养状况较差,使机体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易于传染病的发生。特别是年老体弱、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更易患病。3.情绪影响易感性心情焦虑,情绪不安,精神紧张和心理压抑,影响机体的调节功能,易导致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和慢性传染病增加发作机会,如肺结核、高血压、冠心病及贫血等都可因此而复发或加重。四、传染病的防治策略熟悉了以上洪灾后传染病影响因素特征后,我们就要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因此,水灾过后的疾病预防,务必从此三个环节入手。1.控制传染源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以防传染病蔓延。患病动物也要及时就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2.切断传播途径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有空气、水、饮食、生物媒介及接触传播等。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最好的办法就是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带有病原体的物品进行消毒,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失去感染健康人的机会。用水卫生——①饮用水安全: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开水需煮沸2-3分钟,清洁敝盖容器盛放。②保护水源:避免水源污染,建立专门垃圾处理站,及时上报和修理供水系统的故障,保证废水排泄渠道通畅。防蚊——①环境治理;②防蚊驱蚊:有条件的灾区,在住处装上纱门、纱窗,或使用经药物浸泡过的蚊帐;睡觉前点燃蚊香(或电热蚊香);亦可用市售驱蚊剂涂在身体暴露部位。③室内(帐篷内)、外药物喷洒:如敌敌畏、奋斗钠、三氯杀虫酯等。防蝇——①清理环境,减少滋生场所。②室内(帐篷内)、外药物喷洒,也可使用粘蝇纸、粘蝇带、诱蝇笼或苍蝇拍人工捕蝇。灭鼠——①多用器械灭鼠,如鼠笼鼠夹等,但不能使用电子猫,更不能自拉电网捕鼠。此时鼠洞较浅,取水方便,还可用水或泥浆灌洞。②慎用毒饵:当鼠密度很高,或人群受到鼠源疾病严重威胁时,则应在严密组织、充分宣传的基础上,开展毒饵灭鼠。③确保人畜安全:不能用熟食配制毒饵,毒饵必须有警告色。投饵工作由受过培训的灭鼠员承担,投饵点应有醒目标记,投毒后及时搜寻死鼠,管好禽畜,保藏好食品,照看好小孩。投饵结束应收集剩饵,焚烧或在适当地点深埋。卫生部门要做好中毒急救的准备。为避免鼠死后,离开鼠体的虫类叮咬,最好在灭鼠同时,在居住区喷洒杀虫剂。3.保护易感人群突如其来的灾害会给人们带来负面心理影响,食物短缺、饮用水污染会造成人们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应对自然灾害,应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在被水围困的现状下,找些感兴趣的事做,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人们进行的预防接种,也能很好的保护易感者。另外,易感者也应注意不要与患病的人或动物接触。五、灾后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要点洪灾后常见的传染病大体有以下几类:①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副伤寒、菌痢、病毒性肝炎(甲型和戊型)等;②蚊媒传染病: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③鼠媒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④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在任何情况下,务必牢记一点:熟悉周遭最便捷的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所在地,出现相应疾病症状立即就诊。下面就常见的几种疾病介绍其症状体征和防治要点。1.腹泻——症状与体征:每天至少三次水样便,极度口渴,眼眶或囟门深陷。治疗原则:增加输液、患儿继续母乳喂养、增加锌摄入量、儿童症状无改善者立即向专业人员求助。2.霍乱——症状与体征:突然多次出现无痛水样便或者呕吐,合并存在眼球深陷、皮肤干皱紧缩等迅速脱水征象。预防要点:保障食物安全,要求远离虫、鼠,经过正确洗涤与烹饪后恰当封存。3.伤寒——症状与体征:身体虚弱不适又持续高热,头痛而食欲不振;腹泻或腹痛、便秘,出现血样便。4.虫媒疾病——登革热:突然高热,可持续2-7日,身体虚弱,合并关节肌肉或眼后疼痛,出现皮疹、鼻或牙龈出血。疟疾:畏寒高热、出汗,剧烈头痛。防治要点:寻找并破坏蚊虫滋生地;发现并捣毁所有可能的蚊虫滋生地;封闭盛水容器,至少每周清洗一次;清扫周围环境;防止蚊虫叮咬:睡卧于蚊帐内,有条件者蚊帐可用药物浸泡;睡前点燃蚊香,亦可在身体暴露部位喷洒驱蚊剂;室内外及帐篷内外可选择性喷洒敌敌畏或三氯杀虫酯。遵循治疗原则:按规定服药(避免服用阿司匹林)。5.破伤风——较深的伤口易受破伤风杆菌感染,防治要点:用清水清洗伤口;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尽量消毒处理;接种破伤风疫苗;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按时随访;易感人群穿保护性鞋具。感染破伤风杆菌的症状与体征:张嘴或吞咽困难、颈部肌肉强直,渐见疼痛性肌肉收缩与呼吸困难,伴随发热。6.钩端螺旋体病——症状与体征:发热、头痛,肌痛尤见小腿肌肉疼痛,个别患者眼睛微红;严重病员头痛剧烈,躯体呈现逐渐消退的微黄色,尿量减少呈黑色、大便发白。防治要点:避免在可能受污染的水体中洗澡或玩耍,使用手套或水靴等进行防护;保证环境干净,无啮齿动物;出现疑似患者即刻就近上报。六、灾后环境卫生1.媒介控制与排水保持住所或避难所卫生:保持周围环境卫生;正确处置垃圾;发现并破坏可能的蚊虫、老鼠滋生地。保证用水管道洁净:不随意向输水管道投弃垃圾,封闭管道末端防止蚊虫入植。2.厕所卫生人为垃圾的处理:严格管理并杜绝随地大小便,于远离水源所在(15-25米)建立指定厕所。保持厕所卫生:及时冲洗。讲究如厕卫生:强调肥皂洗手。3.个人卫生学习规范洗手方法(七部洗手法)并使用肥皂洗手。先用清水淋湿手和手腕,再擦肥皂。4.生活垃圾处理正确处置垃圾:不随意丢弃垃圾,应投入废物箱,废物箱满溢时放至指定地点;禁止焚烧垃圾,必要时求助于注册卫生保险人(RHU)对危险垃圾进行处理。垃圾分级制度:3R(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三大原则);严格区分可生物降解垃圾与不可降解垃圾;正确收集并分类处置垃圾;售卖可循坏垃圾;剩余粮食尽量饲予动物。5.医疗垃圾处理灾后大量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奔赴灾区参与救援,需要明确医疗废弃物的收集、处理医疗废弃物的责任单位和人员,进行集中收集、处理。6.人类尸体的处理因灾遇难者遗体一般不具有严重的健康危害,遗体的处理必须对逝者给予充分尊重。因高度感染性的疾病死亡,应及时消毒尽快处理。无法确认身份而不能马上处理者,存放时间应尽量缩短,存放地点应远离水源、避开人员活动区,避开低洼地。遗体处理是灾后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做好喷、包、捆、运、埋5个环节。7.动物尸体的处理消毒:及时进行消毒,尸体选用10%漂白粉澄清液,按毫升/平方米用量喷雾,1-2小时后掩埋,掩埋时再用漂白粉干粉20-40克/平方米的量洒盖于尸体上,然后覆土掩埋。深埋在1.5-2米以下。掩埋点须选在地势高、远离水源处。运输车辆、使用的工具,用1-2%的漂白粉澄清液喷雾,1小时后方可作他用。七、灾后疫区消毒1.饮水消毒:加强对自来水厂饮用水消毒管理,确保饮用水卫生。特殊情况下如需饮用井水、山水等,必须用漂白粉或漂白精片消毒。洪水后河塘、水井等仍留上述污染水,污物沉积水底,外观虽澄清,但水质仍很差,因此灾区的水须经特别消毒检测后才能作为饮用水。漂白精片消毒方法:斤水加1片,将漂白精片研碎研细,用清水调成糊状倒入需要消毒的水中,充分搅拌,加盖静置30分钟后使用。漂白粉(精片)必须放在能避光、干燥、凉爽处(用棕色瓶拧紧瓶盖存放)。2.粪便消毒正常人粪便消毒:10份粪水加1份漂白粉,搅拌,2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肠道传染病人的粪便:5份粪水加1份漂白粉的比例,或加等量生石灰,搅匀2-4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3.环境消毒——洪灾污染场所要先清理再消毒街道环境:专人清扫,灰尘较大时先洒水处理,原则上不得进行大面积喷洒消毒药剂。临时居住点:做好环境清洁、垃圾清理和粪便管理工作,必要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消毒杀虫处理。墙壁、地面污染:用有效氯为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雾或喷洒,作用2小时。最后总结一下洪涝灾害不用怕,预防疾病我有法,要想全家都健康,牢记“十要十不要”:要喝开水,不要喝生水;食物要煮熟煮透,不要吃生冷食物;要吃新鲜的食物,不要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及野生蘑菇;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随地吐痰和大小便;要做好环境消毒和灭蝇,不要让蚊蝇孳生;要及时填埋、清理垃圾、废墟,不要食用淹死的禽蓄肉;要做好环境消毒工作,不要让脏臭骚扰;要防中暑、受凉、蚊虫叮咬,不要贪凉露宿;生病要及时送医,不要忌医和迷信;发现传染病要及时汇报,不要知情不报。讲师介绍

汪邦芳,就职于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控制科,医院感染控制工作7年余。

专业特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医院感染防控。

参与甲型H1N1、H5N1、H7N9禽流感患者的大批量收治工作,医院感染控制系列措施,制定工作人员防护标准及流程。参与制定埃博拉病毒病、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寨卡(Zika)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医护人员防护流程。擅长HIV、乙肝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职业暴露的处置、用药指导、随访等。医院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消毒隔离指导有丰富的经验。荣获-年医院感染控制分会“全国百佳青年感控之星”称号。







































疾病百科肠炎的症状及治疗
安顺挺住大暴雨来袭全城变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yf/1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