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护理 > 秋天的五件美事与一件愁事

秋天的五件美事与一件愁事



▲克劳德·莫奈,《菊花》

今日是立秋,秋天来后,我们可以玩儿的事情名目因时节变迁又多了些。此条聊聊立秋过后我们可以做的那些美事与一件棘手事。

为什么秋天要看牛郎织女星?

▲织女星、牛郎星、天津四三颗星形成了“大三角”,这三颗星是找寻各自分别所属星座天琴座、天鹰座与天鹅座的起点

因为立秋过后有“天阶夜色凉如水”,我们可以“坐看牵牛织女星”了。农历立秋后,在夜空中,我们抬起头来,能在靠近天顶的位置看到显眼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它们比大多数星星都要亮。

▲织女星,是天琴座中最亮的一颗

织女星也叫天琴alpha,属于天琴座,是这个星座里最亮的一颗,因此排名alpha。牛郎星“Altair”比织女星稍暗,距离我们更遥远,是天鹰座的alpha星,所以也有说“织女弹天琴,牛郎骑天鹰”。

▲来自年伦敦出版的一套星座绘图

在古希腊神话中,天鹰座是宙斯变成的,它身边的少年是天鹰从人间驮回的。当时,宙斯经常摆设酒宴招待众神,宙斯的女儿赫伯作为侍者为众神斟酒,赫伯婚嫁后,侍者需要有人接替,于是宙斯变成雄鹰飞到了特洛伊国,抓来一个名美少年,让他做酒宴侍者。后来,这只虏获少年的大鹰形象被宙斯留在了天上,成为了天鹰座。

▲希腊神话里,天琴座是太阳神阿波罗之子俄耳甫斯所弹奏的七弦琴

而在中国的神话传说里的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着16.4光年的距离,每年七夕,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他们或许能够在鹊桥相会。然而更多时候,他们目睹到的对方,只能是16.4年前的容颜。

秋天为什么要爬山?

▲米芾《砚山铭》中所绘的山石

因为秋天的时候,万物肃杀,人容易有悲伤的情绪。《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只有“使志安宁”才能“以缓秋刑”,意思是此时要收敛思绪,才能使秋天的肃杀之气不伤害我们。所以古人有秋天里登高望远的习惯,对秋天的情绪有很好的调节。登山的时候可以在头上插茱萸、戴花儿,这也是秋日重阳时候的习惯,不拘男女,尤其宋时,男子间流行簪花,君王还会给臣子赏赐花卉令其簪上。

各路人马怎样吃螃蟹?

▲沈周,《螃蟹图》

我们已经进入了螃蟹最好吃的时节。秋天,螃蟹开始产卵,且入秋后温度渐冷,螃蟹要储存能量过冬,所以这个时候,螃蟹的膏黄最肥美,蟹肉最鲜甜。李渔自称以蟹为命,“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这年螃蟹退市就开始存下一年的买蟹钱,家里人都说蟹是他的性命,于是他就把这些钱叫作“买命钱”。倪瓒也很爱吃蟹,写过一本《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专门讲了煮毛蟹和海蟹的方法。徐悲鸿也说过一句话:“鱼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见了冤家不要命。”

怎么吃?

隋唐吃法:糖蟹

准备材料

母蟹、糖、蓼草

做法

1.母蟹在清水中先养一夜,等蟹把腹中的泡沫污物吐干净

2.把蟹放入稀糖水中,再过一夜

3.将生长在水边的蓼草熬汤加盐,捞出蟹放入冷却了的蓼草汤里,一同倒入瓮中,密封二十日后取出

4.揭开蟹脐,放入姜末,再入瓮,加盐腌渍

5.密封数日即可取出食用

——食谱来自清·《清异录》

▲徐悲鸿,《画蟹》

宋元吃法:蟹酿橙

准备材料

螃蟹、成熟大黄橙、醋、盐

做法

1.取螃蟹洗净,将螃蟹肉和蟹黄剔取出备用

2.橙子切顶去瓢留汁

3.将蟹膏肉装入掏空的橙子中,再把橙顶盖牢,放入蒸笼中,用酒、醋、水蒸熟

4.蒸熟取出后,加入适量醋与盐,即可食用

——食谱来自宋·《山家清供》

▲傅山,《芦荡秋蟹图》

明清吃法:蟹丸

准备材料

螃蟹、姜、蛋清、竹筒、盐、醋

做法

1.螃蟹洗净,取螃蟹肉备用

2.螃蟹肉中加姜末、蛋清、盐与适量醋拌匀,团成丸子

3.将蟹肉丸子放入竹筒内蒸熟即可

——食谱来自清·《食宪鸿秘》

▲齐白石,《螃蟹酒壶图》

各路文人最爱吃法:蒸蟹

注意事项

1.蟹性寒,冷吃无益,最好的方法是趁热吃,冷了则会更腥。《陶庵梦忆》里记,张岱和朋友一同在秋天里吃蟹,“恐冷腥”,于是“迭番煮之”,《红楼梦》的蟹宴上凤姐也和丫鬟吩咐:“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拿十个来,吃再拿”。

2.可配一壶烫得滚热的黄酒,可驱除蟹的寒性。晋代时毕卓曾经说过一句,“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似乎历来吃蟹必得要配上一壶黄酒才完满。

3.吃蟹时,可加上姜醋。姜性温,可驱寒暖胃;醋能袪除腥味,消食开胃。所以当平儿剔了一壳蟹黄给凤姐时,凤姐还特别说了一句“多倒些姜醋”。

4.记得菊花瓣洗手,是秋天最应当享受的事。吃完螃蟹,手总会沾上蟹的腥气,《红楼梦》里大家用菊花叶儿、桂花蕊薰过的绿豆面子洗手。实际上,吃过螃蟹后,用菊花叶、苏叶水或茶叶洗手,是过往人吃过螃蟹后祛除手间腥气的常用方法。

秋天为什么要赏菊花?

大概是因为陶渊明的缘故吧,自从他在篱笆下头采菊花一抬头看见了南山以后,菊花成为了文化史上的重要符号,秋天的时候赏菊花,是人们必做的事情。

▲沈周,《盆菊幽赏图》局部

关于赏菊,《陶庵梦忆》里有这样一段。秋天菊花开时,张岱和朋友一起到一户人家里看菊花,到了花园里,“主人导至一苍莽空地,有苇厂三间,肃余入,遍观之,不敢以菊言,真菊海也”。赏菊之日,这户人家里桌炕、灯炉、杯盘、酒食、被褥衣服,都是菊花做的。

我们还可以看看马蒂斯画的菊花▼

马蒂斯,《中国花瓶里的菊花》

蒙德里安画的菊花▼

蒙德里安早期绘画《菊花花瓣》

日本博物绘图中的菊花▼

日本年出版的木刻版画

徐渭画的菊花▼

徐渭,《花卉图卷》之九:菊花

夏天过去啃秋天

民国时出版的《首都志》有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啃秋”是以前的老习俗,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也叫“咬秋“。清朝的《津门杂记》中有说“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江南等地方也在立秋吃瓜“咬秋”,和烧酒一起吃了,民间认为可以放疟疾。于是立秋“啃秋”渐渐形成了习俗,家家买瓜围食。

实际上,立秋时候往往处于“三伏天”的末伏,而伏天里不宜吃寒凉的食物,所以过去人在夏天里吃得并不多;立秋后西瓜又渐次少了,所以人们趁着立秋日,再吃一次西瓜,也算是对时节的引来送往。

量体重

清代的时候,立秋这一天,要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称的重量相比较,“以验夏中之肥瘦”。你敢验验不?

贴秋膘

▲李津,《人生的基本问题》

“悬秤称人”过后,如果瘦了,当时人们认为这意味着人过了一个“苦夏”,是要大补的,所以需要“贴秋膘”,吃点肉。“贴秋膘”源于北方,立秋时,家里会做一顿肉,白切肉、羊肉、红烧鱼、肉馅饺子等等。秋季时候,适当进补是人体所需,但不宜太过哟。

—END—

其他好玩且有益的

点击任意图片就可以阅读

??????

水纹

玩具

度夏

幌子









































北京专业看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hl/9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