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护理 > 通乳要穴少泽

通乳要穴少泽



少泽为经穴名。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小吉、少吉。属手太阳小肠经。少泽是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五行属金。少即幼小,泽指沼泽,此穴为手太阳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外侧陷中,犹如小泽,故名少泽。主治头痛,目翳,角膜炎,结膜炎,白内障,胬肉攀睛,咽喉肿痛,乳痈,乳腺炎,妇人产后乳汁不足,昏迷,热病,耳鸣,耳聋,肩臂外后侧疼痛,前臂神经痛,臂内廉痛,臂麻,手颤,小指不用,项强,喉痹,扁桃体炎,咽炎,舌卷,昏迷急救,中风昏迷,鼻衄,癫疾,瘛疭,舌强不语,心痛,烦心,气短,胸膈闷痛,寒热疟疾,黄疸,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热证等。

穴名解

少即幼小,泽指沼泽,此穴为手太阳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外侧陷中,犹如小泽,故名少泽。

少,指小指及幼小。泽,指广阔低洼有水之处。本经承少阴君火之气,君火具阳刚之性,故少阴末穴名之以“冲”。迨气至本经,本经为太阳寒水之气,则火从胜已,而化为阴柔之水性,故本经首穴名之以“泽”。此阴阳互济,相辅相成之义也。泽,在卦属兑。兑为少女,女具柔顺之阴象。又兑为口,口外柔而内刚,此亦阴阳互济也。人能体“泽”字之义,以调阴阳,则和乐而无病。泽而曰少者,冲气以为和也。本经承少阴君火之气,乃由通里转注而来。火气为阳,犹天日之热,照澈下土,冲和之气,蒸蒸而生,化为膏雨甘霖,泽及万物。

定位

少泽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穴位解剖

少泽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背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着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指背神经。皮肤由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在皮下组织内,除皮神经外,还有直接从掌浅弓(动脉弓)发出的小指尺侧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指动脉、掌背动脉的指背支等以及同行同名的神经,在纤维束连于皮肤与骨膜之间的闭密间隙内形成各自的吻合丛状结构。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

穴区神经、血管

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指背神经;并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背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

功效与作用

少泽有清热利咽,通乳开窍的作用。

少泽有清心泻热、开窍通络作用。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行上肢后侧,出肩解,交肩上,循颈项,入耳中,到目下及头面部,故少泽穴为治疗头面五官病及肩臂疾患的常用穴。

乳汁的生成和诸多脏腑相关,其中小肠的分清泌浊功能为重要环节,故取手太阳小肠经之少泽穴可主治乳痈、乳汁少。

少泽穴为五输穴中的井穴,取之又可用于治疗中风昏迷、热病等。

少泽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有通经活络、开窍利乳之功,其所治症为口热、心烦、喉痹、目翳、舌强,皆取润泽之力也。

主治病症

少泽穴主治头痛,目翳,角膜炎,结膜炎,白内障,胬肉攀睛,咽喉肿痛,乳痈,乳腺炎,妇人产后乳汁不足,昏迷,热病,耳鸣,耳聋,肩臂外后侧疼痛,前臂神经痛,臂内廉痛,臂麻,手颤,小指不用,项强,喉痹,扁桃体炎,咽炎,舌卷,昏迷急救,中风昏迷,鼻衄,癫疾,瘛疭,舌强不语,心痛,烦心,气短,胸膈闷痛,寒热疟疾,黄疸,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热证等。

少泽主要用于热病、头目及乳房疾患等:如寒热疟疾、头痛、项强、目翳、角膜炎、喉痹、舌卷、乳痈、乳少、臂麻、手颤、小指不用、昏迷急救等。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昏迷;

五官科系统疾病:扁桃体炎,咽炎,结膜炎,白内障;

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

其它:热证,前臂神经痛。

此穴为急救穴之一。

刺灸法刺法

浅刺0.1~0.2寸,局部胀痛。

三棱针点刺出血。

注意:对虚证禁用三棱针点刺;孕妇禁用。

灸法

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

少泽穴配风池治项强及后头痛。

少泽配后溪、阳谷、昆仑,治项强急痛。

少泽配睛明、太阳、合谷治目翳、目赤攀睛。

少泽配液门、手三里、手五里治前臂神经痛。

少泽配天容,有清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

少泽配人中,有醒神开窍的作用,主治热病昏迷,休克。

少泽配复溜、昆仑,治疟寒汗不出。

少泽配合谷、膻中、乳根治乳汁分泌不足。

少泽配乳根、膻中,治乳汁分泌不足、乳痈。

按摩

用指甲尖垂直掐按少泽穴1~3分钟,也可把5根牙签捆在一起,点刺穴位下,可治头痛、中风昏迷、产后无乳等症。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振寒,小指不用,寒热汗不出,头痛,喉痹,舌(急)卷,小指之间热,口中热,烦心,心痛,臂内廉及胁痛,聋,咳,瘛疭,口干,头(一作项)痛不可顾,少泽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疟寒热,汗不出,喉痹,舌强,口干,心烦,臂痛瘛疭,咳嗽,颈项急不可顾,目生肤翳覆瞳子。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目生肤翳覆瞳子,少泽主之。

《医宗金鉴》:主鼻衄不止。

《玉龙歌》:妇人吹乳痈难消,吐血风痰稠似胶,少泽穴内明补泻,应时神效气能调。

《百症赋》: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

推荐阅读

中医辨证断病口诀汇总,中医入门,从记住这些口决开始

百病不侵的秘密!(原来这才是最好的养生)

张至顺真人八部金刚功附:视频(完整版)

艾灸32种反应,代表32种疾病,附处理方法!

《黄帝内经》精华!解释通俗,一看就懂

很多怪病都是痰湿引发的,此文把痰湿说得一清二楚

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建议收藏!

??一码不扫,

??何以扫天下?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hl/18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