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护理 > 今日立秋天气还会热多久这些知识带你

今日立秋天气还会热多久这些知识带你



8月7日,今天,我们迎来了一年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立秋,意味着秋天到了,不过,今年的立秋很独特,因为现在正处于三伏天的中伏。

说到秋天,很多人想到的肯定是凉爽,为什么立秋了还那么热?还要热多久?小编给你科普一下——

 民间有谚语:“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但虽说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但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因此真正凉爽的天气,多数要从九月中下旬才开始。

  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所谓“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时节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也迅速膨大,因此“秋雨”在这个时节也显得尤为重要。

??立秋以后还得热多久?还有末伏!

“立秋”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一般有立秋后还有18天地火的说法,过了18天,就开始开始早晚比较凉快,那时的天气才会比7月份要舒适一些。

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一般在立秋后第3日,今年末伏来得更晚一些,也就是说,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夏季可能会显得尤其长。

年三伏共40天:

初伏:-7-17至-7-26(10天)

中伏:-7-27至-8-15(20天)

末伏:-8-16至-8-25(10天)

??暑热未散谨防“秋老虎”

要说立秋后最有名的气候现象,当数鼎鼎大名的“秋老虎”。“秋老虎”是指立秋过后短期回热天气,通常发生在8月底到9月初,持续半月左右,主要原因是南退的副热带高压重新回头,在江淮和华南地区最容易发生。

这些立秋习俗要知道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因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

 

  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

称水

 

  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

  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按摩艾灸培补元气正当时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艾灸的好时节,因为秋冬消耗人体的阳气多。这时候就更很需要及时补充阳气,以备一整个冬天的使用,可适当按摩艾灸以下几个穴位。

大椎穴

  

  功效: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太白穴

  功效:补充气血、美容养颜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取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关元穴

  功效: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鹊心书》里面写到,“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围绕关元穴顺时针方向按摩。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气海穴

  功效:扶正固本,培补元气

  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是生气之源,人身真气由此而生,所以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患,按摩气海穴往往具有温养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这样养生冬天少生病

  古人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养生一定要顺应四时,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立秋后应该这样养生↓↓↓

润肺柔肝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时易影响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防治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繁感冒。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调养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报名方式







































儿童白癜风的注意事项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hl/14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