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护理 > 尿蛋白检测中药物对分析的干扰
尿蛋白检测中药物对分析的干扰
尿液分析是一种常规的检查项目,能为肾脏、泌尿系统疾及肾脏外疾病提供较有价值的信息。试纸条法对于白蛋白最敏感。这种蛋白的出现提示肾小球基底膜渗透性增加。很多药物可以影响试带法检测尿蛋白的结果。例如青霉素、甲苯磺丁脲等,它们含磺基水杨酸,能沉淀尿液的白蛋白,从而干扰尿蛋白检测。鉴于药物对于尿蛋白检测干扰方面的报道很少,而尿液生化分析对于临床又如此重要,我们在本文中评价24种药物对尿蛋白化学检测的潜在的分析干扰。
正常尿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尿中蛋白增加,尿常规检查可以测出即为蛋白尿。蛋白尿是肾脏病的常见表现,全身性疾病亦可出现蛋白尿。
药物
根据剂量和药代动力学数据,确定了三种浓度:高治疗浓度(Supratherapeutical,ST),治疗浓度(therapeutical,T)和低治疗浓度(subtherapeutical,sT)。
标本
尿液标本取自25岁~40岁的健康人(志愿者),此间没有接受任何药物治疗。
药物与其测试浓度的选择
待测药物的选择根据下述几个因素:治疗剂量,生物利用度,代谢以及是否能以原形从尿中排出。治疗浓度的估计依据这两个因素:最大治疗剂量及一个70公斤人的每日平均尿量,根据这些数值计算出超治疗剂量浓度(10倍以上)及低治疗剂量浓度(10倍以下)。
药物掺入尿液
根据计算好的浓度,精确称量药物的用量然后直接溶于尿液。
对照物的标准化
试验采用三种尿液对照(无药物):阴性对照(未作任何处理)、“弱阳性”和“强阳性”对照,阳性对照是向尿中添加一定量的蛋白而成,根据尿试纸条反应,“弱阳性”尿蛋白定为30mg/dl(+),“强阳性”尿蛋白定为mg/dl(+++)。
潜在干扰的评估
取10ml尿液用于尿蛋白检测,以比较含有药物的尿样及对照尿样(无药物),高浓度的干扰测试重复8次,由于水溶性差的原因,5种药物只使用中低两种浓度(表1中用NT表示)。在高浓度中表现有干扰的药物,其中低浓度干扰测试分别重复8次,否则分别重复3次。测试中表现有干扰的含药物的尿样用磺柳酸法重新测试。
综述
大部分药物对尿蛋白检测没有显著的干扰,但在试验中发现3个药物在不同浓度中引起假阳性。与阴性对照及“弱阳性”对照相比,二磷酸氯喹(Chloroquinediphosphate)浓度为mg/dl及27.7mg/dl时(高浓度与治疗浓度)显示有假阳性。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hydrochloride,希普欣)只有在高浓度(分别为mg/dl和mg/dl)时显示会致假阳性。
许多干扰药物一般含有基础氮原子,奎宁在其奎宁环上有一个基础氮原子,它在水溶液中会质子化。氯喹是一个4-氨基喹啉衍生物,其侧链上带有两个质子化的氮原子。环丙沙星在其哌嗪环上也有质子化的氮原子。
有1%用诺氟沙星治疗的病人会增加尿蛋白排出量,这被报告为诺氟沙星的生理干扰,但根据可查的文献,没有报道和诺氟沙星结构有关的干扰。通常,成人使用诺氟沙星的剂量为mg~mg,每日两次。肾耐受性研究显示志愿者的肾功能在观察期内一直正常,只有一位58岁的妇女服用mg诺氟沙星片剂后很快发生了急性肾衰,而未发现其它风险因子。另有研究报告两例年轻囊性纤维化病人在诺氟沙星治疗(mg,每日2次持续2周~3周)后发生了肾功不全。实验室检查显示肌酐和尿素氮升高,不管怎样,均未报道和尿蛋白有关。在可查的文献中未发现有关氯喹和奎宁引起尿蛋白检测干扰的报告,这两种抗疟疾药物在高浓度时均显示有显著假阳性干扰,氯喹在治疗浓度时也显示有变化。报告肾损伤是奎宁引起的生理干扰,这可能与它主要的代谢物有关,它可以累积并引起肾损伤病人的中毒。肾损伤有时也被当作罕见的奎宁治疗的过敏反应。
氯喹也被作为盘状红斑狼疮的处方药,它可能会影响肾脏。因此,服用氯喹或奎宁病人在试条检测中尿蛋白反应可能为阳性,这可以认为是肾损伤的迹象,但也不排除是由于尿液中的药物对检测的干扰所致。此时就会导致错误的临床判断而更换治疗药物。因此,医生对病人治疗和实验室检测均要意识到药物对实验数据结果及解释的潜在影响。
尿液分析是一种筛查试验,尿蛋白阳性意味着可能有肾脏损伤。因此,如果考虑不到药物对蛋白尿检测干扰而引起假性蛋白尿的话,一旦尿蛋白呈阳性,不管显微镜尿检有无血尿或管型,医生就会申请其它更特异的肾功能检查(如蛋白/肌酐比率,24h尿蛋白排出率,血肌酐等)。
白癜风不能吃什么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