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常识 > 从疟疾到新冠,中国疾控70年凤凰卫视
从疟疾到新冠,中国疾控70年凤凰卫视
4月8日零时,“封城”76天后的武汉宣布“解封”重启,中国至此取得了新冠疫情防治的阶段性胜利,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性防控阶段。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一个多月后,疫情在多国多地仍呈爆发状态、确认病例和死亡病例持续上升,形成鲜明对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此次新冠疫情能迅速取得防控效果,得益于对既往疾控措施的经验积累和疾控体系的持续提升。中国也曾饱受传染性疾病之苦。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每年大约有疟疾病例万例,按当时人口,相当于每十七八个人中就有一人罹患疟疾。但到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疟疾发病率降到了万分之一以下。分类指导、科学防治、联防联控,从蚊虫滋生水塘的消毒处理到民众基础防控设施的全面建立,中国加大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是一个方面,采取因地制宜的疾控措施则是中国对全球防疟体系的最大贡献:中国在消除疟疾的过程中首创的1-3-7工作模式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加以推行。1-3-7工作模式“1”是一旦诊断之后,医院卫生机构要在1天内上报病人情况;“3”天以内疾控机构要对每一例病例进行复核、流调、分类;“7”天之内疾控机构要对疫点,就是病家及周围进行相应的处置,不同的季节处置的方式各有不同。年,中国正式启动了消除疟疾的行动计划。年8月至今,中国境内已无人感染疟疾。按照原国家卫生部等13个部委发布的《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年)》,预期到年,中国将实现全面消除疟疾的目标。今年4月26日是第13个“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确定为“消除疟疾控新冠,同防输入再传播”。从万人感染到零感染,中国疾控体系用了70年的时间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公共卫生管理的提升。从消除疟疾到对抗新冠,中国在流行病管理体系和防治手段方面有怎样的变化?面对疫情,中国在生产能力、技术运用、能力建设等方面有什么改变?年4月26日周日19:45分凤凰卫视中文台《龙行天下》战疫之下之因疫施策编辑:朱雪丹、梁亦璇、巴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