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常识 > 全国疟疾日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
全国疟疾日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
年4月26日是第17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我国已通过世卫组织消除疟疾标准认证,全社会仍要继续努力,及时发现、报告、诊断和治疗输入性疟疾病例,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疟疾有四种类型: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是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还发生了人们因受到诺氏疟原虫(东南亚一些森林地区发生的猴疟疾)感染而罹患疟疾的一些病例。
疟疾的预防主要是指易感人群的防护。包括有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
#个体预防
个体预防是指疟疾流行区的居民或短期进入疟疾流行区的个体,为了防蚊叮咬、防止发病或减轻临床症状而采取的防护措施。
群体预防
群体预防是对疟疾高发区、爆发流行区或大批进入疟疾流行区较长期居住的人群,除包括个体预防的目的外,还要防止传播。要根据传播途径的薄弱环节,选择经济、有效,且易为群众接受的防护措施。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有病媒控制,药物预防或疫苗预防。
病媒控制是全球现有抗击疟疾战略的根本要素之一。病媒控制能够成功减少或阻断疾病传播,特别是在疟疾高发地区。室内滞留喷洒和长效杀虫剂浸泡蚊帐是两种广泛适用的疟疾病媒控制核心措施,能保护人类不受携带疟疾病原的蚊虫叮咬。在特定条件和环境中,疟疾病媒控制的核心干预措施可以辅以其它方法,比如幼虫源管理(包括栖息地改变、栖息地控制、使用杀幼虫剂和生物控制),还有加强个人保护措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抗疟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威胁到已取得的脆弱成果。
今后,全社会仍要继续努力,持续推动落实各项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策略措施,继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来源:云南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