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最全这些中药,到底该餐前餐中餐后,
最全这些中药,到底该餐前餐中餐后,
中药篇
古代医学家十分注意掌握中药的服用时间,认为在不同时间里服药,药物疗效差异很大。因此,了解古人选择服药时间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服药时间,以发挥药物的最佳效能。
1.空腹法:空腹服药易使药力得到发挥,东晋时期著名医药学家葛洪说:“未食内虚,令毒势易行”。多用于实证疾病,特别是积滞、瘀血、水湿等病证。从部位上看,它适宜于治疗人体下部的疾病(心胸以及四肢、血脉)。具体服药时间包括:鸡鸣时服(如鸡鸣散);平旦时服(如十枣汤);饭前服等。
2.饭后服法:适用于人体上部的疾病。中医传统认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五官等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药方法,能使药性留连于上。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即说:“病在胸膈以上者宜先食后服药”。偏于滋补一类的药物,也宜饭后服。如葛洪说:“服治病之药以食前服之,服养身之药以食后服之。”
3.顿服:病情较急者,煎好后立即服下,称为顿服,取急病急治之意。东汉医学家张仲景《金匮要略》载的治急症吐衄的泻心汤、治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汤等属于此类。目前,一般的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亦采用顿服法。
4.睡时服:这是服用安神药和治遗尿症药物常采用的服法,睡前服药能使药效及时发挥作用。
5.昼夜服:一些急、慢性病,亦可昼夜服药,使药效持续发挥治疗作用。对慢性病来说,人们多嫌麻烦,不易做到,但急、重证则常须这样。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常用银翘散治风热病证,他在所著的《温病条辨.上焦篇》中规定:“病重者约二时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再作服”。现在,用银翘散治疗外感风热十分普遍,但极少按此法服药,违背服药方法,焉望有佳效。正如丹波元坚在《药治通义》中所说:“世人服药,多只日间服之,往往夜间不服,致药力不相接续,药不胜病,而冬日夜永,尤非所宜。”
再一种方法是根据人体自身固有的时间节律,择时用药,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有各种时间节律,如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时节律。以日节律为例:一日中,人体气血在经络中运行有一定规律,清晨之时,气血流注手太阴肺经,次为大肠、胃、脾、心、小肠等。实验室研究及临床研究资料均表明:某个脏腑的病变,在其经气旺盛之时施治,会大大提高疗效。目前中药服法普遍沿用一日剂,上下午分服的方法,从时间治疗学看不尽合理。辨证属阴虚的病证,使用补阴药可安排于傍晚一次服药。阳虚病人使用补阳药可考虑在清晨一次服用,以简化给药次数,增强和提高疗效。肺部疾病可在平旦之时服药,肾脏疾病则可考虑下午五时左右用药。
服用中药的时间与疗效
服中药的时间与疗效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不同处方而定。一般规律为:
滋补药物应在早餐前30~60分钟、睡前30分钟空腹各服1次,以利于药物吸收。
治疗慢性病的药物应在固定时间服用(早、晚;或早、中午、晚),使体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药物浓度。
治疗胃病药一般可餐后服用,以减轻对胃肠的刺激;但健胃药应于餐前服。
安神药需睡前30分钟空腹服用。
辛温解表散寒药要趁热以温水送服,服后急上床安卧,盖上被子,至全身微微出汗为宜(但注意不得大汗淋漓)。
治疗疟疾的药应在疟疾有规律的发作前2小时服,有利于杀死疟原虫。控制疟疾症状的发作。
辛辣刺激性药应餐后服,可减慢吸收速度,防止对胃黏膜产生过强的刺激。
调经药宜在行经前5日左右开始服用。
专家推荐全权
广东省名中医
主任中医师
医院院长
国医堂中医馆名誉院长专家
:广东中医大学本科毕业、享受国务院津贴,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临床近5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多项,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多篇。
:内儿科、咳喘、热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疾病,增龄性脏腑衰落症、其它老年性疾病、部分难治性疾病,中医养生保健等。
: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上午8:30—11:00
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