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今日立秋最宜润肺防感冒
今日立秋最宜润肺防感冒
今日上午9时52分58秒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立秋有什么习俗?立秋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中国太平带你一探究竟。立秋三候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白露降: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鸣:感阴而鸣的寒蝉开始鸣叫。此外,到了立秋,梧桐树也开始落叶,“一叶落而知秋”的成语由此而来。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习俗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因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要说吃各类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因而有所谓的“以肉贴膘”。称水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啃秋“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北方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南方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还有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人们认为可以防疟疾。立秋饮食西瓜立秋吃西瓜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了,因为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再吃寒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清凉糕清凉糕为立秋必不可少的美味。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龙眼立秋时节也是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吃“渣”山东、四川等地区流行立秋吃“渣”,这是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立秋养生立秋之后,暑去凉来,但炎夏酷热仍未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早晚凉爽,白天闷热。此时,人易倦怠、乏力,清热消暑要继续,但相对炎夏要有变化。润肺柔肝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时易影响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养阴清燥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防治感冒立秋后,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繁感冒。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养起居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适量运动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在高温湿热中不宜运动过于剧烈。(内容整理自人民日报、新浪网等媒体)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为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在下午以后就还要热上一阵今年属“早立秋”暑去凉来天气可能会明显转凉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点推荐阅读
伏天,出汗也能养生!
有奖
征战奥运,你适合参加哪个项目?
看国民女婿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
皮肤病医院上海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