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立秋了
立秋了
柏至书院
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生。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立秋气候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因此仍旧要注意防暑。
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风俗
祭祀
周代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
晒秋
每年立秋,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进入了晒秋最旺季节。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篁岭赏秋拍摄。
贴秋膘
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认为可以防疟疾。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立秋养生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之,遵循之。
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循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立秋饮食
在养生学上,饮食是很重要的,那么立秋后在饮食上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整呢?
“增酸”
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下列食品可供选择:
苹果、葡萄、杨桃、柚子、柠檬、山楂
《黄帝内经》,“秋冬养阴”
也就是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秋燥伤阴。下列饮食可供选择:
银耳、梨、芝麻、藕、菠菜、豆浆、鸭蛋、蜂蜜
立秋农谚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秋不凉,籽不黄
立秋十天遍地黄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立秋诗词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清 纳兰性德
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
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
炎凉。等闲瞥眼,甚丝丝、点点搅柔肠。
应是登临送客,别离滋味重尝。
疑将。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
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
荷裳。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
从此羁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螀。
《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 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雨院中有作》
唐代 杜甫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
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
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
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
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唐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诗三百三首》
寒山
烦恼从何生,愁哉缘苦起。默默永无言,后生何所述。
隐居在林薮,智日何由出。枯槁非坚卫,风霜成夭疾。
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
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
此有沈迷客,窥窥不见天。
(文:由柏至书院编撰
图:来自网络)
云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云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