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巴贝斯虫病还是恶性疟疾这是一道生死攸关

巴贝斯虫病还是恶性疟疾这是一道生死攸关



多学科专家团队(MDT)是国际医疗领域一种领先的诊疗模式,由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尤其适用于疑难重症等的诊疗。近日,一名不典型重型恶性疟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在重医一院感染科、重症医学科、肾脏内科和医学检验科MDT救治团队的积极配合、共同抢救下挽回了生命。目前,该患者已从感染科康复出院。

连续转院,救护车送来罕见疑难危重患者

28岁的男性患者贺某到非洲莫桑比克工作1年,年12月1日回国。回国10天后无诱因出现间断发热,医院门诊以普通感冒治疗8天无缓解。12月19日,病情急转直下,患者出现40°C高热并开始神志不清。患者医院急诊科。县医院医生检查发现患者高热、肾功能损害伴肌酶谱极度升高。面对如此严重和复杂病人,急诊医生感到棘手,建议立医院。

几个小时后,医院传染病分院,经过仔细检查,医生从病人血液中发现大量疑似虐原虫,怀疑可能是“不典型疟疾”。但由于表现不典型,且病情严重,值班医师建议将患者立即转至重医一院感染科。患者家属非常焦急,选择立即转院,救护车连夜将患者送到重医一院感染科。

巴贝斯虫病还是恶性疟疾?

患者入院时病情极重,意识不清,伴有肝衰竭、急性肾衰竭、DIC和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等多器官功能衰竭,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任何一种并发症都有致命的危险,而该患者同时存在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衰竭、心肌严重损害、急性血管内溶血,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极度减少等多种并发症,病情十分危重。

入院后,感染科黄文祥主任高度重视,即刻与袁喆主任医师及辛小娟副主任医师查看患者,讨论制定抢救治疗方案。同时,重医一院医学检验科报危急值:患者80%以上的红细胞均被感染,且感染红细胞内均可见2-3条虫。医学检验科科内讨论后考虑:如此严重的疟疾实属罕见,人巴贝斯虫与疟原虫有一定的相似度,不能完全除外。黄文祥主任又将血涂片送到本院传染病寄生虫研究所,请李文桂研究员鉴别。然而,李教授认为从显微镜下不能完全区分两种原虫。黄文祥主任立即与重庆市疾控中心病毒所凌华所长联系,将患者血液标本送至重庆市卫生防疫站及重庆市疾控中心鉴定。鉴于人巴贝斯虫国内罕见,我市尚无病例报道,同时送检血液标本到上海。

启动多学科专家团队(MDT)

患者病情仍不断恶化,感染红细胞裂解破坏导致血红蛋白由g/L迅速降为45g/L,同时出现早期呼吸衰竭征兆。患者必须立即抢救治疗,多耽误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袁喆主任医师和辛小娟副主任医师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后,医患双方共同决定双管齐下,用蒿甲醚抗疟疾治疗的同时加用克林霉素抗巴贝斯虫治疗。同时,请重症医学科会诊,将患者转入中心ICU。

病人转入ICU后,由于严重肾衰竭,肾脏内科专家建议立即实施血液滤过,同时予以输注血液制品、血浆置换及人工肝等综合治疗方案。3天后,送外检测结果确诊患者为恶性疟原虫感染后更改治疗方案,停用克林霉素,加用氯喹与蒿甲醚联合抗疟。在MDT团队的积极救治下,患者体温开始下降,病情逐渐得到控制,红细胞内原虫不断下降直至血液涂片中未再找到疟原虫。患者病情趋于平稳,并发症得到控制。1周后,患者苏醒,呼吸回复正常。

屠呦呦教授发明的神药——青蒿素再度立功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在体内主要引起红细胞的裂解和破坏并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可分为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和恶性疟四类,而恶性疟是其中最严重的类型,死亡率较高。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目前疟疾感染已少见,主要为国外输入性感染,但其在非洲及热带国家的感染率仍居高不下。抗疟疾的治疗药物主要有氯喹、伯氨喹以及青蒿素,青蒿素是由我国自主研制并得到世界认可的新型抗疟药,屠呦呦教授也因此获得了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对恶性疟疾的疗效极高,特别是氯喹耐药疟疾,本例患者的疗效再次证明青蒿素这个神药的奇效。

重医一院感染科是国家首批传染病重点学科,在西部地区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发挥核心作用,是重庆市疑难危重感染病救治中心。该科在感染性疾病诊治、重症感染救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细菌耐药性研究以及寄生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分享内容,或者在订阅号里搜索“重庆医院”并







































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by/8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