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秋季保健小常识之四类人不宜吃鱼
秋季保健小常识之四类人不宜吃鱼
秋季是体弱者进补的好时机,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鱼中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鱼肉中脂肪含量虽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中医认为食鱼要讲究对症,对症吃“鱼”,它的食用和养生价值才能显现出来。下面列举常见鱼类的养生性能和食疗作用,供选择食用时参考。
1.鲫鱼:
性味甘、温,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等功能。鲫鱼体内的脂肪有利于心血管功能,还可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
不能与麦冬、沙参同用,不能与芥菜同食。阳虚体质和素有内热者不能食用,易生热而生疮疡者也忌食,感冒发热期间不宜多吃。
2.带鱼:
性温、味甘、咸,有补脾、益气、暖胃、养肝、补气、养血的作用,适宜久病体虚,血虚头晕,气短乏力,营养不良之人食用。常吃带鱼还可滋润肌肤,保持皮肤的润湿与弹性。
多食易动风发疥,过敏体质者、有麻疹、风疹及原因不明的皮肤瘙痒者,不宜食用,咳嗽气喘者也不宜食用。另外,带鱼不能用牛、羊油煎炸,否则食后更易动风。
3.青鱼:
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解烦等功效。食用可治疗气虚乏力,胃寒冷痛、脚气、湿痹、疟疾、头痛等症。青鱼所含锌、硒、铁等微量元素,还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脾胃蕴热者不宜食用,瘙痒性皮肤病、内热、荨麻疹、癣病者应忌食。
4.鲤鱼:
味甘性温。有利尿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之功效。能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并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因此鲤鱼适宜水肿、浮肿、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凡患有恶性肿瘤、淋巴结核、红斑狼疮、哮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痈疽、荨麻疹、皮肤湿疹等疾病之人均应忌食;素体阳亢及疮疡者慎食。鲤鱼忌与绿豆、芋头、牛羊油、猪肝、鸡肉、荆芥、甘草、南瓜、狗肉、咸菜同食。
5.草鱼:
又称鲩鱼,有青鲩、白鲩两色,味甘性温,可以开胃、滋补,暖胃和中、平降肝阳、祛风、治痹、截疟、益肠明眼目,很适合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的人吃。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含有丰富的硒元素,经常食用有抗衰老、养颜的功效,而且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不宜多吃,多吃则易发疮疡。另外,女性在经期食用草鱼容易产生疲倦感、出现水肿症状。
6.鲢鱼
可温中补气、暖胃、润泽肌肤,适用于脾胃虚寒体质、溏便、皮肤干燥者,也可用于产后脾胃气虚所致的少乳等症。
凡是脾胃蕴热者不宜食用鲢鱼。另外,感冒发烧、口腔溃疡、大便秘结者、瘙痒性皮肤病、荨麻疹、癣病患者都应忌食鲢鱼。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以下疾病者不宜多吃鱼:
痛风患者
因为鱼类含有嘌呤类物质,而痛风则是由于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发生紊乱而引起的;
出血性疾病患者
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鱼,因为鱼肉中所含的二十碳五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
肝硬化病人
肝硬化时机体难以产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二十碳五烯酸的沙丁鱼、青鱼、金枪鱼等,会使病情急剧恶化,犹如雪上加霜;
结核病人
服用异烟肼时如果食用某些鱼类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轻者恶心、头痛、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重者会出现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胀、皮疹、腹泻、腹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等。
(更多健康知识请访问:北京白癜风手术多少钱北京哪个看白癜风的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