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有益益生植物作物蕺菜鱼腥草
有益益生植物作物蕺菜鱼腥草
蕺菜
HouttuyniacordataThunb
[三白草科Saururaceae]
别名:
狗贴耳(广东梅县)、鱼腥草(福建、江苏、安徽、江西)、紫蕺(浙江)、猪姆耳、臭荞麦(福建)。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下部伏地生根,上不直立,高30--60厘米,光滑。叶心脏形,有柄,长4.8--7厘米,宽4---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脏形,5---7脉,全绿,两面除叶脉稍被微柔毛外,全光滑,新鲜时上面暗色,背面紫色;托叶下面与叶柄合生,线状椭圆形,端钝。穗状花序生于茎顶,顶端有白色,倒卵状椭圆形,钝头的;苞片4枚,花小而密,无花被,只有极小的苞片1枚;雄蕊3枚,较长长于子房;蒴果顶端开裂。花期:夏秋。
鱼腥草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15-50厘米。地上茎直立;地下茎多节,节上生须根,白色、质脆、易折断;托叶膜质,叶片全缘心形或阔卵形,叶片上面绿色,下面紫色。叶柄在茎节上成鞘状。花两性,无花被,雄蕊三枚,雌蕊一枚,子房上位,蒴果,花期4-6月,果期7-10月,穗状花序,有四枚白色苞片,喜温暖湿润环境怕强光,怕干旱。
生长特性:
鱼腥草常生于海拔-m的山坡潮湿林下或路旁、田埂、洼地或池塘边,生长前期要求有较高的温度和潮湿的土壤,温度在12℃以上时出苗,20℃-23℃时地下茎开始成熟[4]
。鱼腥草植株矮小.茎下部伏地或作地下根状茎生干浅层土壤中,茎上部直立,喜温暖阴湿环境。怕干旱、较耐寒,在-15℃以下仍可越冬。4-5月开花,6-7月结果,11月下旬开始枯苗,次年3月反青。常野于溪谷、田埂、草丛中或池塘边。
分布:
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省。
生长环境:
喜生潮湿地,路旁,林下,山谷内,为习见之种。
成分:
主要含有甲基正-壬基酮(Methylnonylketone)、月桂醛(Laurinadehycle,C11H23CHO)、月桂油烯(Myrcon)、羊蜡酸(Caprinicacid)、蕺菜碱(Coclarine)、壬基乙醛基醛(C12H22O2)、癸醛(C9H19CHO),还含有糖苷。
中药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0.%,油中含抗菌成分鱼腥草素[即癸酰乙醛(Decanoylacetaldehyde)]、甲基正壬基酮(Methyl-n-nonylketone)、月桂烯(Myrcene)、月桂醛(Lauricaldehyde)、癸醛(Capricaldehyde)、癸酸(Capricacid)。尚含氯化钾、硫酸钾、蕺菜碱(Cordarine)。花穗、果穗含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叶含槲皮甙(Quorcitrin)。也有报道花、叶、果中的黄酮类相同,皆含槲皮素、槲皮甙、异槲皮甙、瑞诺甙(Reynoutrin)、金丝桃甙(Hyperin)。根茎挥发油亦含鱼腥草素。1-蒎烯(1-pinene)、d-苎烯(d-limonene)、甲基正壬酮(2-methylundecanone)、莰烯(camphene)、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芳樟醇(linalool)、石竹烯(caryophyllene)。此外,地上部分尚含金丝桃甙(hyperin,hyperoside)及芦丁。含含槲皮甙(quercitrin)、氯化钾及硫酸钾;花、果穗含异槲皮甙(isoqueritrin)。
性能:
杀虫、防治植病。
防治对象:
农业病虫。
1、棉蚜(半翅目胸喙亚目蚜科蚜属)。
2、蚜虫(半翅目胸喙亚目蚜总科蚜科)。
3、桑蟥(鳞翅目蚕蛾科)。
4、各种青虫(鳞翅目锤角亚目粉蝶科粉蝶亚科粉蝶族粉蝶属菜粉蝶幼虫)。
5、蚕豆根腐病(蚕豆腐皮镰孢霉-真菌性病害)。
6、小麦秆锈病(禾柄锈菌-真菌性病害)。
7、豆蚜(同1和2)。
8、玉米小夜蛾(鳞翅目夜蛾科)。
9、斜纹夜蛾(鳞翅目夜蛾科斜纹夜蛾属)。
10、蝇蛆(双翅目麻蝇科家蝇属)。
11、孑孓(双翅目孑孓科蚊子幼虫)。
配置方法:
1、用蕺菜1斤,对合适比例的水,捣烂,得其原液,每斤原液加水一定比例,防治棉蚜的效果达到%(小时实测)。(上海)
2、同上,浸水24小时,滤出浓汁即可喷洒。对蚜虫为%(48小时实测)。(浙江)
3、同上,浸水24小时,滤出浓汁即可喷洒。对桑蟥灭杀率为93.7%(48小时实测)。(浙江)
4、同上,浸水24小时,滤出浓汁即可喷洒。对各种青虫的杀虫率为91.3%48小时实测)。(浙江)
注:2、3、4的每亩用量均为斤/亩。
据湖北、湖南农科院植保所室内接种试验:
5、蕺菜的10被水煮液,防治蚕豆的根腐病的效果为97.6%(96小时实测)。
6、对棉立枯病、棉角斑病、小麦赤霉病、稻瘟病均无效。
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及安徽农科院植保所安徽省试验:
7、蕺菜干粉的一定比例的水煮液,对小麦秆锈病夏孢子发芽的抑制效果为82.9%,水浸液为20.6%(均为96小时实测)。
据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试验:8、蕺菜叶的的同剂量的水煮液,对豆蚜的杀虫率为91.7%(24小时实测)。
9、同上做法,其对玉米小叶蛾的为71.1%(24小时实测)。
10、同8的操作,其对斜纹夜蛾是防治效果为21.5%(24小时实测)。
11以孢子发芽试验测定,蕺菜叶的同剂量的水煮液对稻瘟病、霜霉病无效。
除四害:
1、水浸液杀蝇蛆:
1.1、其10倍水浸液,72小时处理后的实时效果是72%(浙江省卫士试验院);
1.2、其40倍水浸液,六日后处理的死亡率为92%(定海防疫站);
1.3、用蕺菜全株制成5倍水浸液,72小时的死亡率为89%.(安徽开化县)
2、5倍的水浸液杀孑孓,有一定的效果,死亡率为61.7%(48小时实测)。(浙江省卫生试验院)
附注:
其他用途:
1、全株和糖煎汤饮服,可治热咳。
2、如属寒咳可加超过的黑豆少许。
3、广州除用作清凉、散毒剂。
4、捣烂后可用于敷疮痂。
5、叶根可食用。
6、取叶覆鱼,可使鱼不腐烂。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
2、利尿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于尿路感染的频尿涩痛。
3、增强免疫系统作用,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4、抗肿瘤作用,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
蕺菜(鱼腥草)的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主治:
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偏方北京哪有治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