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症状 > 2023年世界疟疾报告全球疟疾发病率下降
2023年世界疟疾报告全球疟疾发病率下降
1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以下简称“世卫组织”)正式发布《世界疟疾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年,全球约有2.49亿例疟疾病例,比年增加万例,比年新冠疫情暴发前的流行水平高出万例。《报告》明确指出,气候变化已对疟疾传播和疾病负担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此外,《报告》还强调全球需要加大投入,开发新的病媒控制方法、疫苗、诊断和抗疟药物,以加快进展速度,实现全球目标。全球疟疾发病率下降28%但实现年目标仍挑战巨大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也是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报告》显示,年至年,全球疟疾发病率下降28%,死亡率下降50%,避免21亿例疟疾病例和万死亡病例。大部分被避免的疟疾病例(82%)和死亡病例(94%)发生在世卫组织非洲区域。不过,自年以来,全球疟疾防控步伐趋于停滞。年,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略有上升。相比年,年全球新增万疟疾病例,总计约2.49亿例;全球疟疾死亡病例为60.8万例,较年(61万例)基本持平,比年增加3.2万例。年全球94%的疟疾病例(2.33亿例)、95%的疟疾致死病例(58万例)发生在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对此,世卫组织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冠疫情之前,许多国家就开始面临资源匮乏和重重困难,包括极端天气频发,人道主义危机、生物入侵、蚊虫抗药能力增强等,进而导致疟疾干预效果达不到理想水平。部分国家面对高风险人群的迅速扩大,由于资金不足,甚至束手无策。疟疾病媒控制的两个主要干预手段:药浸蚊帐(ITN)和室内滞留喷洒(IRS),由于蚊子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效果也不断下降。新冠疫情初期,世卫组织曾预测,如果各国不能迅速有效地应对疫情,疟疾负担将重回年水平。所幸,在世卫组织及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各国加大力度维持基础疟疾服务。因此,尽管病例数量在年有所回升,疟疾防控整体趋势在年和年并未进一步恶化。但总体而言,《报告》认为,鉴于目前的趋势,实现《-年全球疟疾技术战略》(GTS)的目标挑战巨大——如果继续当前态势,年GTS降低疟疾发病率、死亡率的目标均无法实现,且进度落后分别为89%和88%。气候变化影响疟疾防控对脆弱群体影响尤为严重在《报告》发布前三天,11月27日,世卫组织曾联合全球卫生界,呼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重视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特别是重视对蚊媒传染病的影响。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报告》则首次强调,气候变化已对疟疾传播和负担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