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症状 > 钟馗是如何成为捉鬼专家的历史上真有这
钟馗是如何成为捉鬼专家的历史上真有这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www.xftobacco.com/
在中国古代肖像画中,有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身材粗壮;豹头环眼,铁面虬髯,大耳阔嘴;身披红袍,足蹬皂靴;手持利剑,脚踏厉鬼,威风凛凛。
他,就是享誉千年的“捉鬼专家”——钟馗。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号人物吗?
传说一:梦中捉鬼,玄宗病愈。
据说,有关钟馗的第一张画像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应唐玄宗李隆基的诏令而绘制的。那么,吴道子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呢?
吴道子(画像)话说大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从骊山校场返回宫中后,患上了严重的“痞病”(即疟疾)。御医、巫师们轮番上阵,但唐玄宗的病情却没有多少好转。
这天深夜,唐玄宗久久不能入睡,就强撑着,起身出了寝宫。忽然,他看见台阶下有一个人:身穿红衣,一脚着靴、一脚赤足,另一只靴子悬于腰间。
唐玄宗感到奇怪,命侍从上前查问。原来,这是个入宫行窃的小偷。所窃物品,竟然是杨贵妃的紫黄囊和唐玄宗最心爱的玉笛。
唐玄宗得知后大怒,随即亲自审问小偷。就在唐玄宗欲进一步追问细节之际,走来一个高大的厉鬼,抓住小偷,挖出了他的双眼,放入口中吞咽而下。
唐玄宗见状大惊,忙问他是谁、从何处来。那高大厉鬼恭敬地回道:“陛下,我原是终南山的进士,名叫钟馗。”
钟馗(画像)这时,唐玄宗猛然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凑巧的是,因为这个梦,被惊出了一身冷汗的唐玄宗,病体康复了。
第二天一早,唐玄宗就把大画家吴道子召来,将梦中的情景跟他叙说了一遍,然后,命他据此画出钟馗的图像。
之后,唐玄宗诏令全国所有的官府民宅,每到除夕,一定要悬挂钟馗画像,以驱除邪魅。如此一来,钟馗的形象走入了千家万户,并获得了“捉鬼驱邪”的专利。
传说二:皇帝生厌,自刎而亡。
到了清代,也有关于钟馗的传说。有的说,钟馗是大唐贞元(唐德宗李适年号)年间的人物,原是终南山里的一位学识出众、秉性刚强的秀才。
这年春天,朝廷开科取士,饱读诗书的钟馗踌躇满志地走进了考场。
本科的主考官是京兆尹韩愈、副主考是翰林学士陆贽。两位考官都是誉满朝野的大学问家,又极爱惜人才。
韩愈(画像)考试结束,韩愈、陆贽看了钟馗的撰写的文章后,都认为是上乘之作。于是,他们就将钟馗推荐为第一名。
可是,唐德宗在接见新科进士们时,发现钟馗相貌奇丑,不由得心生不悦。于是,他打算,把状元由钟馗改换为一位姓李的进士,但一时难以出口。
这时,看出了唐德宗心思的宰相卢杞出班奏道:“万岁,状元乃天下学子之魁,理应才貌兼优。现今,如果取钟馗这样的人物为一甲一名,岂不让天下举子耻笑?再者,日后庙堂有此朝臣,岂不把百官吓跑?”
左侧为宰相卢杞(剧照)在卢杞看来,钟馗不仅不能成为状元,而且连做官的资格都不具备。
钟馗听了宰相卢杞的这番言语后,怒火攻心。接着,他一把夺过朝堂上护卫武士的佩剑,自刎而亡。
唐德宗见了,愧悔交加,但人死不能复生。无奈之下,感于钟馗气节的唐德宗追封钟馗为“驱魔大神”,命他畅行天下,斩妖擒鬼。
阎王爷听说了钟馗的事迹后,立即安排“含冤”、“负屈”两位大将为其部属。
不久,钟馗因工作认真、成效卓著,被玉帝封为“翅圣除邪雷霆驱魔帝君”。于是,钟馗入了仙籍。
传说三:容貌被毁,落第自杀。
民间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唐朝终南山的钟馗中举之后,有一次喝醉了酒,到处游逛。
饮酒的钟馗(画像)不知不觉间,钟馗走进了一座寺庙。此时,寺庙里香烟缭绕,木鱼声声,全寺的僧人都在虔诚地念经。
钟馗走过去一问,得知和尚们正在为他的好友杜平做道场。坚信“人之祸福在天”的钟馗,不相信这一套,揪住方丈便打。隐身在一旁的杜平见了,赶忙现身阻止。
正在接受供奉的小鬼们见钟馗要坏他们的好事,本想上前阻拦,但见钟馗阳气旺盛,知道斗不过他,便到观音菩萨面前告状,无中生有地说了钟馗的许多坏话。
观音听后,不作调查研究,即相信了小鬼们的谗言,并立即拍板决定:减少钟馗的阳寿。小鬼们诬告得逞后,又私下商议,寻机报复钟馗。
转过年来,钟馗前往长安会试。当他走到一座山谷时,遭到了一群小鬼的突袭。打斗过程中,小鬼们毁坏了钟馗的面容,但没能要了他的命。
钟馗与小鬼(画像)逃得性命的钟馗顺利地参加了科考,而且,他的文章做得非常好,堪称最优秀的。但是,因为相貌丑陋,钟馗被皇帝除了名。钟馗得知后,怒而触阶,含冤死亡。
随之,钟馗的冤魂飘上天庭,状告这些害人的恶鬼。玉帝闻知大怒,决定重重惩治这些恶鬼。于是,他便封钟馗为“斩祟将军”,专司捉拿妖魔鬼怪。
结论:应该是个艺术形象。
以上种种,都是有关钟馗的一些传说。就历史事实来看,钟馗可能只是一个艺术形象,历史上并无其人。
如果,唐代真有这样一位名满天下的学子,正史之中必有记载。但是,没有!
历史上之所以出现钟馗这样的一个“捉鬼专家”,并长期受到大家的喜爱、传颂,反映了人们对刚正不阿的崇尚,对正义无畏的呼唤!
主要参考文献:《中国历代秘闻轶事》、《唐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