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症状 > ldquo巨婴rdquo与温情揭
ldquo巨婴rdquo与温情揭
早期如何治疗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tslf/181207/6698604.html文/凤凰新闻客户端特约观察员查妮(现居巴黎)
本文共字,阅读时间约16分钟。
核心提示:1.3月17日,法国出台“欧洲最严戒严令”,十万警察和宪兵进驻巴黎,进入“战时”状态,违规出行将被罚款。昨天(3月19日),法国确诊人数一跃破万2.初期,法国政府流感化的防控思路和过高的疑似患者检测准入门槛广遭华人群体诟病。疫情甚至没有阻挡3月14日市政选举首轮投票的举行3.过去一周,法国政府防控态度度翻转,措施迅速升级。疫情爆发以来,政府在防疫政策上散发的信号反复无常,先前频频打脸,如今又上演“甩锅”大戏4.在戴不戴口罩的问题上,华人和法国主流社会出现很大分歧。华人对口罩的感情非常复杂,怕被歧视但又担心感染5.在感染病毒的“可能性”与坚守深入骨髓的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之间,不少法国人用脚投票,选择了后者,有法国媒体批判法国人的表现堪比“巨婴”,但独特的防疫方式背后也处处充满温情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法式“佛系”抗疫后,法国于3月17日出台了“欧洲最严戒严令”。据法国总统马克龙于当地时间17日晚八点的电视讲话,法国已进入与新冠病毒抗战的“战时”状态。18日起,全法进入至少15天的戒严期,并关闭欧盟和申根边境30天。
3月19日,法国全境(含海外省)累计确诊病例数一跃破万,累计死亡例。目前为欧洲感染人数第四大国。
▎图源:凤凰新闻客户端戒严令生效后,几天前还在公园里晒太阳、在酒吧里狂欢的法国民众,如今不得不待在家中。仅在巴黎,政府就派驻十万警察和宪兵对外出的行人进行检查,以确保民众避免非必要的出行。
戒严后的巴黎现状如何?法国在疫情前期“佛系”防疫的原因是什么?又为何出现度大逆转?独特的防疫方式背后又有哪些法兰西式的温情?
巴黎直击
法国当地时间3月17日上午9时50分左右,距离全法进入戒严期还有三个多小时。平日里游客如织的巴黎“拉丁区”,街道上只有星星点点的行人。
▎图源:作者拍摄
不少药房、超市、银行尚未营业,但门口已排起长队。一些营业的面包房、蔬果点和肉铺均在门口贴出公告,限制入店人数,并建议消费者保持排队秩序,维持至少一米以上的间距。
17日下午四时左右,正式戒严期已四个小时,该区街道上的行人与上午并没有什么不同:不时有跑步爱好者和遛狗人士擦身而过,零星可见几个拖着购物车、采购归来的行人,还有骑着电动车或自行车的外卖员。虽然政府要求老人和儿童居家、尽量不要外出,仍有不少老人和孩童在空旷的街道和广场上散步、玩耍。
不过,几天前还挤满了游客和居民的卢森堡公园(巴黎市中心的著名绿地公园、参议院所在地)和先贤祠博物馆均已关闭,位于塞纳河畔的圣米歇尔喷泉广场空无一人。同样位于该区的法兰西学院、索邦大学、多个地标式教堂和图书馆均告关门,只留下个别保安看守。公交地铁车次减量后,乘客也少了很多。路上驶过的公交车,除司机外,大多空无一人。
▎戒严首日,平日游客如织的巴黎“拉丁区”街道变得空空荡荡
所幸城市并未停摆,超市、药房和保障民众生活的基础设施均正常营业,城市环卫服务也未受到影响。在一周前出现的超市“抢购”现象也已得到缓解:一度遭到疯抢的厕纸、洗手液、肥皂、罐头等物资已重新上架于法国的几家主流大型连锁超市。
▎厕纸供应充足(图源:作者拍摄)
新鲜蔬果供应总体供应从足,但因有居民超量囤货,部分货架上的新鲜肉蛋奶制品和储存期相对较长的常温牛奶、常温面包、土豆、香蕉等物资仍出现阶段性“断货”。法国连锁超市Monoprix不得不在超市入口处立起牌子,表明货源充足,劝告消费者理性选购。
▎冷鲜肉柜仍被买空(图源:作者拍摄)
笔者在五区散步期间,并未遇到警察查验证件或出行证。除圣米歇尔广场附近停靠的一辆警车和地铁口的三位执勤警察外,亦未见其他固定或临时检查站。不过,据法国媒体和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影像资料,午时一过,在巴黎北部一些人口密集的街区,警察即手持扩音喇叭,开始清理街道上聚集的人群,要求他们回到家中。还有警察走进仍在营业的商铺,对聚集的民众喊话。从网络流传的图像看,只有极少数的警察佩戴了ffp2型医用口罩。
▎图源:France24
另有网络流传的影像资料显示,在一些街区,警察已开始查看行人的“通行证”。当晚的政府发言称,鉴于当日为戒严新政执行首日,警察和宪兵仍处于演练和试行阶段,对未携带“通行证”的行人以劝说、教育为主,尚未做出罚款。
但自18日起,开始严查严罚。据法国媒体报道,自戒严令生效24小时以来,小巴黎范围内约有名警察对行人进行了约一万次检查,并开出张罚单。此前曾准许居民携带的电子“破例出行单”,也因网络钓鱼网站太多而被取消。18日,法国政府还上调了罚款额度,未按要求填写、打印或手写“破例出行单”的处罚范围从此前的38至欧提升至欧至欧。
而事实上,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法国政府的防疫态度完全不同今日。
防疫初期将新冠“流感化”
在法国生活的华人,在面对法国特色的行事方式时,挂在嘴边的总是一句“这太法国!”。自法国于1月24日确诊首例新冠病例以来,法国华人社群不乏对法式“佛系”防疫策略的吐槽。
简单来说,在马克龙于3月16日宣布法国正处于与新冠病毒的“公共卫生战争”之前,法国的“新冠“病毒防疫思路与季节性”流感“无异。在公共辩论与政府宣传中,从卫生部到一线医务工作者,都频频将新冠病毒的致死率与季度性“流感”作比较。时至今日,“新冠病毒不过是另一场流感疫情(因而无需过度担忧)”的声音仍很强势。
自1月底出现首例感染病例到3月初确诊病例“破百”、“破千”,法国卫生部门给出的“新冠“防控建议也与”流感“防控如出一辙。时至今日,各大药房和社区张贴的新冠病毒防控指南基本仅有流感防控的要点:打喷嚏时用手肘护住口鼻、用后的纸巾丢入垃圾桶、勤洗手并正确地洗手、出现病状后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此外,法国早期对新冠病毒疑似患者的检测准入标准过高、医护人员对病毒信息了解不足,也广遭华人群体诟病。比如,1月28日确诊的境内第三例感染者,在巴黎旅行期间出现持续发热症状后,曾拨打法国紧急医疗电话15,经电话排查后被告知“只是简单的流感”。于是此后放心随团旅行多日,直至症状过于明显后才被送入急诊室。这名湖北籍游客最终成为亚洲地区之外首例新冠死亡病例。法国卫生部在通告此案例时称,考虑到该名游客并不是来自武汉,最初问诊的医生拒绝了其检测新冠病毒感染状况的请求。
又比如,在2月8日确诊5例家庭感染案例后,时任卫生部长还向公众表示无需担心病毒扩散。此时恰逢法国滑雪季前夕,卫生部长信誓旦旦地表明:无需恐慌病毒蔓延,健康人无需佩戴口罩,更无需封锁病发所在地的滑雪村,或是担忧因前往此地滑雪而被感染。
▎时任法国卫生部长AgnèsBuzyn
对新冠病毒宣传的“流感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民众对防疫不以为然的心态。在法国宣布进入防疫“第三阶段”(指疫情开始在人群中传播)、于零点关闭所有餐厅和咖啡馆后,不少酒吧门口都人声鼎沸,人们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最后的狂欢”。次日又恰疯春光明媚的周日,巴黎各大公园、广场、河岸都人满为患,挤满了晒太阳、野餐和运动的人群。当日,全法确诊病例已升至例,死亡病例达例。
在“流感”防疫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看到在疫情蔓延之初,法国政府未叫停大型赛事、展览、公众聚集活动。2月26日,在意大利确诊病例上升至例之时,欧冠淘汰赛、法甲里昂对意大利尤文图斯的比赛仍如期进行。于2月22日开幕的欧洲、乃至全球最大的农业博览会,则在吸引了数十万人参会后,才于2月29日在政府宣告进入“第二阶段”(指疫情开始在法国传播)后才被紧急叫停。
几日后,法国西部城市兰德诺又举办了名“蓝精灵”集会,打破了此前由德国创立的世界纪录。此次聚会虽被法国华文媒体诟病为“全球十大防疫迷惑行为”,但因严格遵守“第二阶段”不超过人聚会的规定,并不违背法国的防疫政策。
三月初以来,随着确诊病例急速攀升,法国政府才几次三番地将聚众集中的规模从人调至人,再至人,最终到戒严期之前的人。然而,巴黎乃至全法都未停止举办各式各样的游行活动。
▎无惧病毒,不戴口罩,法国上千黄马甲上周六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第70轮游行示威活动
除“黄马甲”外,3月8日的国际妇女节游行声势浩荡,组织者称至少六万人参与其中。法国内政部长也一度表示,“不能因为健康问题而结束政治的辩论”。此外,在明令禁止关停之前,剧场、电影院、博物馆、酒吧等文娱场所,因“无法判断参与者是否符合聚众集会等定义”而一直保持开放。
为保障宪法赋予的投票权、保障民众的民主生活,虽然顶着防疫的巨大压力,法国也未取消定于3月14日举行的市政选举首轮投票。据巴黎地方报纸《巴黎人报》分析,如果不是市政选举,国家可能早就采取了大规模关闭公共场所的必要措施以应对新冠疫情,法国政界为政治牺牲民生的做法“完全是一种虚伪和集体软弱的表现”。
法国健康事务总长Jér?meSalomonWochit博士也评论称,“并非是病毒在传播,而是男男女女们使其扩散。”面对飙升的新增确诊病例,马克龙终于对那些坐在咖啡馆露台下“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地生活”的法国民众隔空喊话,称“这很愚蠢”。
“佛系”防疫急转弯
反转似乎来得很快。
在过去的一周里,总统马克龙和总理菲利普频繁发表电视演讲,法国防控政策迅速升级。这包括:
3月12日晚间,马克龙宣布,自3月16日周一起关闭全法所有学校,鼓励企业远程办公,并呼吁老人和体弱者尽量待在家中。
3月14日晚间,菲利普发表电视演讲称,政府“最初的限制措施未能得到有效实行”,新冠肺炎疫情已经严重蔓延。他正式宣布法国进入疫情的“第三阶段”,政府要求民众减少出行,学校停课、限制集会、旅游管控,并将于3月15日凌晨起关闭全境关闭“所有非必需的商业和文化场所”。
▎周一,在巴黎市政厅宣布所有公园将关闭后,一名工作人员关闭了巴黎夏蒙公园的大门(图源:纽约时报)
3月16日晚,马克龙在近20分钟的电视发言中,六次提及“我们处于战时状态”。他宣布,鉴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将推迟原定22日举行的市政选举第二轮投票,并暂缓此前争议颇多、引发“无限期罢工”和高校罢课的“退休制度改革”等所有现行改革的讨论。不仅游行集会将遭到禁止,探亲访友也将不再可能”。
▎“我们处于战时状态”
3月16日晚,紧随马克龙发言,菲利普和内政部长卡斯塔称,十万警察和宪兵将进驻巴黎,以落实戒严措施。除出门遛狗、接送孩子、医务工作者和出示出行证明等情况之外,民众应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出行,违者将处以38至欧的罚款。
3月17日,菲利普再次发表电视讲话,补充介绍了戒严举措的细节。他重申,法国未宣布全面戒严(即“封城”),乃是为了维持社会稳定秩序,保障民众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工作、医疗、食品采购等出行需求。但在戒严期间,葬礼、婚礼、教堂礼拜活动等均将暂停。除因不可抗力而无法进行远程工作的出行证明外,其他必要出行(如,买菜、运动、就医)需要在每次出行时进行更新,否则将严格执行罚款要求。此外,市政选举第二轮投票将推迟到六月份之后举行。
政府内部“甩锅”大戏
眼看法国确诊人数破万、戒严稳步进入执行期,法国政界先前的“甩锅”大戏也被爆了出来。
3月17日,法国知名媒体《世界报》以《AgnèsBuzyn的悔恨》为题,爆出惊人大料。这位前任卫生部长称,当她卸任卫生部长时在媒体前哭泣,是因为“一场大海啸已经来到人们面前”。
她还透露,她曾在12月20日、1月11日和1月30日多次向法国总统和总理就新冠病毒发出提醒,并在其离职时,就已知道选举不会如期举行。
文章一出便激起千层浪。反对者称其涉嫌推卸责任,支持者则认为她爆出了政府隐瞒疫情的“真相”,总理菲利普也不得不对其言论进行回应。她本人在就任卫生部长时期的一些发言亦被网友翻出,如在1月20日称“从武汉引入病毒的危险几乎为零,病毒在人群中扩散的危险性很低”,又在六日后法国确诊三例新冠患者后改口说“虽然病毒传染性很强,但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实际上,从法国确诊首例新冠病例以来,她在佩戴口罩问题上的言行不一以及在竞选巴黎市长问题上的出尔反尔,一直备受指责。直至正式宣告辞职的前两日,她还面对媒体一口否决有意参选,并称将站在医疗的第一线。
但在过去两个月里,她并不是唯一被打脸的政府官员。在介绍和评论有关“新冠“疫情的政策时,法国政府发言人和各部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言论常常出现不一致,这不由令人怀疑政府内部信息是否通畅、发言人是否“对过剧本”。
法国政府在防疫政策上散发的信号反复无常。比如,二月底,马克龙前脚去过巴黎农业展览会,后脚就因担心疫情蔓延而紧急叫停并关闭展会。3月7日,在法国新冠病例“破千”后,马克龙夫妇还曾前往剧院看戏。以鼓励公众出行,传递“病毒面前,生活依旧要继续”的信息。甚至在宣布关停全法咖啡馆、餐厅、娱乐场所的前一日,马克龙还出席了一家咖啡馆的剪彩活动。
三月初,针对“第三阶段”的举措,政府发言人称不会关闭学校,“生活不会停止”,卫生部长也称届时将减轻对人身自由的限制。但在法国进入“第三阶段”前后,马克龙颁布的策略却与此相反,先后关停了学校、文娱场所,更是要求民众居家隔离、减少一切不必要外出。
目前为止,法国政府方面,从法国总统、总理到政府发言人,均一口咬定政府在处理该危机时的过程是公开透明的、决策是科学、是听取了专家意见的,并且政府将承担所有决策的责任。但《世界报》等法国媒体称,从“专家”到“专家意见”,均处保密状态;政府应当公布全部专家意见,以正视听。
口罩之争
法国早期的防疫思路与中国境内全民戴口罩、重消毒、重防护的新冠防疫策略对比鲜明。特别是在戴不戴口罩的问题上,法国华人(裔)和法国主流社会出现了很大的分歧。早在中国境内首现疫情以来,一些华人和其他亚裔居民便已开始购买甚至囤积口罩。随着法国境内确诊病例于2月底突飞猛进,在日常生活中配戴口罩出门的华人和其他亚裔也越来越多。
然而,在法华人和其他亚裔对口罩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法国媒体报道里,常见药房的医用口罩被华人(裔)“买断”的大幅报道,由佩戴口罩而引发的华裔歧视甚至言语、肢体冲突亦偶见报端。3月初,巴黎的一家中餐馆还因拒绝戴口罩的华人入店,而被扣上“歧视中国人”的帽子,在各大餐饮评论网站和华人网络社区里被口诛笔伐。此外,巴黎的华人社群里还流传着因佩戴口罩而被假警察“罚款”欧元、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