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症状 > 毛泽东长征过宁远身患疟疾半恢复状态,躺在
毛泽东长征过宁远身患疟疾半恢复状态,躺在
前几天发了一篇文章,提到了毛泽东主席长征过境宁远的事。梅语的好几位朋友都说:“这事乱讲不得,毛主席绝对没到过宁远”。所以今天梅语特别撰写这篇文章,澄清一下真正历史的真相。毛泽东主席长征路中绝对路经宁远,当时还患了严重的疟疾,躺在担架上:“长征之初,毛泽东40岁。他双颊深陷,憔悴消瘦,黑发长得几乎齐肩,两眼炯炯发光,颧骨高耸,看上去很难受。他患疟疾,经常复发,一病数月。医院出身的傅连暲医生使尽了浑身解数,他还是处在半恢复状态,感到虚弱和乏力。”(中国西藏网《挽澜遵义,霁月光风》)
长征初期的毛泽东,职务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然而,随着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毛泽东早已被排挤出了中央领导层。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因为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教条主义所导致。在共产国际的“包办”下,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最高“三人团”,为了适应大转移的战况需要,党和政府全部并入军队,党政军的全部权力完全集中于“三人团”,毛泽东、朱德、刘伯承等红军领导则被排斥在外。
在最高“三人团”的决策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后的行军队形往往是:红三军团为右翼,其后是红八军团;红一军团为左翼,其后是红九军团;中间是军委第一、二纵队,红五军团负责殿后。这种行进阵式,被刘伯承讥笑为“抬轿子行军”。
长征开始时,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三人被安排在不同的军团之中,这是博古的主意,他故意不让他们几个凑在一起,以使其不能相互交流,不能参加中央决策。毛泽东立即对这种安排提出了反对。经过争取,博古最后“开恩”,把他们仨都安排在中央纵队,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监管。也就是说,毛泽东在长征初期是在中央纵队,只要中央纵队经过了宁远,驻扎了宁远,就能证明毛泽东长征经过了宁远,在宁远住留过。
毛泽东体格消瘦,身患疟疾刚恢复,无力走路。王稼祥则是在年4月遭遇空袭,被炸穿了肚子--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忍着剧痛经历了八小时手术,当时人称胜过关公刮骨疗毒。因医疗条件简陋,无法取出弹片,只好采取保守疗法,王稼祥只能腹部通着管子、坐着担架参加了长征。
中央纵队从江西于都出发后,毛泽东、王稼祥都躺在担架上,行军中常伴左右。毛泽东体格消瘦,身患疟疾刚恢复,无力走路。王稼祥则是在年4月遭遇空袭,被炸穿了肚子--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忍着剧痛经历了八小时手术,当时人称胜过关公刮骨疗毒。因医疗条件简陋,无法取出弹片,只好采取保守疗法,王稼祥只能腹部通着管子、坐着担架参加了长征。
年11月17日中央红军从蓝山进入宁远。毛泽东所在的中央纵队过了宁远没有呢?
据年的《宁远县志》记载,“十一月赤军朱德、毛泽东过境。朱毛军数万人流窜过县境,屯据盘石市山。”这里的屯驻当然是指中央机关纵队。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屋脊岗战役的兵力布署中看到中央纵队的“影子”。
面对敌军的三面包围,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朱德于21日20时给各军团发布了在宁远、道县间消灭周浑元部的命令:一军团一部在天堂圩、柑子园间扼守屋脊岗,并从柑子园调“铜步营”返回天堂圩增援;三军团于23日晨以前到达梅岗、欧家地域;五军团应到百草坪、杨梅洞地域;八军团一部22日晚到达下灌地域,然后占领阵地;军委第二纵队22日晨进到兰屏圩地域,23日晨则进至清水塘(属宁远下坠)。11月22日,敌周浑元部之肖治平师尾追至天堂圩,被红军阻击在屋脊岗之宁远一侧。23日,敌李云杰部从宁远县城向天堂圩扑来,企图配合周浑元、李韫珩部包围红军于天堂圩一带。朱德和红三军团长彭德怀靠近阵前指挥,把敌人反包围在天堂圩一带。战斗打响后,红一军团严密封锁住屋脊岗的各个山头,居高临下向敌人发起进攻。同时派出部队向天堂圩增援。红五军团也从黄金桥、百草坪方向合围而来。红三军团占据梅岗一带有利地形,阻止敌人向道县方向溃退。经过半天的激战,红军歼灭大量敌人,迫使敌人退回宁远县城。战后,红军迅速从屋脊岗通过,朝道县柑子园方向前进。
所以说,毛泽东在红军长征时,还是经过并住宿宁远的。只不过,当时毛泽东身体处于患疟疾刚恢复,无力走路,躺在担架上。再加上他已被排挤出了中央领导层,所以没能在宁远指挥战斗。不过,毛泽东与王稼祥躺在担架上,还是在探讨着中国革命的出路。
如果毛泽东没有和张闻天、王稼祥编在一起并朝夕相处,很大可能,不会有遵义会议。——中国西藏网《挽澜遵义,霁月光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