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症状 > 这种病毒真的不会消失了
这种病毒真的不会消失了
李从悠 http://www.ykhongye.com/m/
年埃博拉疫情迅速蔓延期间一名神志不清的感染者冲出隔离区,警察和医生将其制服,带他回到床上。而12小时后他不幸离世了。
截至刚果(金)当地时间3日,
刚果(金)姆班达卡市暴发的埃博拉疫情,
已发现8例病例,其中4例死亡。
自年埃博拉首次露面始,
这是刚果(金)第11次受到肆虐。
摄影:PETEMULLER
在严格的安全程序下,一名死者被政府团队掩埋之前,允许同一城市的哀悼者进行祈祷。
埃博拉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瘟疫,
死亡率最低53%,最高%。
其死亡率远非非典、新冠肺炎可比,
患者发病到死亡仅有数日,
四十年间统共爆发过二十余次。
彩色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揭示了,从猴的肾细胞中萌发的埃博拉病毒独特的丝状结构。
图源:UNIVERSALHISTORYARCHIVE,UIGVIAGETTYIMAGES
这种扫荡性的病毒,
犹如鬼魅般来去无踪。
不论疫情规模大小,
出现时间毫无规律可循。
但可以确定的是——
埃博拉从来不会消失,
只不过是暂时回避。
埃博拉首次爆发于年,
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
这种病毒也得名于扎伊尔,
一条不起眼的河流——埃博拉河。
此后年——年,
埃博拉一去长达17年。
埃博拉只要出现肯定能被发现,
因为症状非常严重和明显;
每一次疫情爆发的情势都至为紧迫,
假如它曾进入人群传播,
我们绝不会一无所知。
年爆发的埃博拉疫情以米利安度等村庄为起点,传至城市地区,包括弗里敦的克鲁湾。有些城区拥挤、贫困、缺医少药,加速了病毒传播,令民众中恐惧与憎恶情绪高涨。
在弗里敦汤姆王公墓劳作的掘墓人度过了漫长而阴郁的一天,停下来休息。年11月疫情最严重时,公墓平均每天要埋50具遗体。
病毒需要宿主才能存活和传播,
17年都没出现,
埃博拉去哪儿了呢?
没有宿主不是该早消失了吗?
答案是埃博拉是人兽共患传染病,
人群没有,兽群里有。
尤为凶险诡异的是:
埃博拉在人群爆发的同时同地,
曾出现黑猩猩大批死亡事件,
有些尸体化验出埃博拉病毒踪迹,
村民把猩猩捡回去吃,
这曾致使疫病爆发。
(※人兽共患传染病:某种有害病毒通常待在人以外的动物体内,只是偶尔溢出人群,它们所导致的疾病就被科学家称为“人兽共患传染病”)
两个猎人披挂伪装,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一片丛林中偷袭猴子。狩猎行为并不总是为了糊口,出售野味换来的钱可以供亲人读书看病及贴补家用。
但猩猩不太可能是“储蓄宿主”,
因为储蓄宿主只是长期窝藏病毒不发病,
猩猩却病死了。
而且非洲猿类与人接触密切,
一旦接触,疫情会马上爆发,
反倒洗脱了猿类的“嫌疑”。
储蓄宿主是一种为人兽共患传染病的病毒,长期提供藏身之所(且通常不会发病)的生物。
例如,猴子是黄热病病毒的储蓄宿主,狐蝠属的亚洲食果蝙蝠是尼帕病毒的储蓄宿主(该病毒—年在马来西亚爆发时杀死了上百人),澳大利亚的亨德拉病毒也寄身于食果蝠,并从蝙蝠传染到马身上,害死了不少马,继而感染的养马人与兽医也往往送命。
雅拉拉·特蕾泽睡在等待下葬的兄弟身旁。他并非死于埃博拉感染,但假如他是,像这样的贴近接触——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与西非都是寻常现象——就会造成传染风险。
数十年来,
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探察,
就是想弄清楚埃博拉的储蓄宿主,
这关系到预防未来病毒爆发。
年又一次病情爆发
疫情中心在扎伊尔的基奎特市,
人际传染导致人患病,
死亡人,死亡率80.6%。
一位巫医准备为小女孩举行驱邪仪式。民间观念把包括埃博拉(女童所患并非此病)在内的许多病痛归咎于巫术或恶灵。人们在某些传统仪式中发生的接触有可能助长病毒的流行。
埃博拉疑似患者的隔离儿童,与她的邻居和邻居家的孩子亲密地打招呼。
马尔堡病毒的来源探究,
让研究人员怀疑,
蝙蝠是埃博拉的储蓄宿主。
实验室筛查的结果显示,
一只蜘蛛含数量很低的病毒,
此外还有:
一只食果蝠和一只安哥拉游离尾蝠。
科特迪瓦一座村庄里盘踞着大群草黄色的食果蝠。某些蝙蝠有携带埃博拉病毒的嫌疑,它们在非洲许多地区大量分布,常被当地人食用。
年—年,
埃博拉病毒发生小规模爆发,
加蓬和刚果共和国边区,
约人染病,死亡率近80%。
大猩猩、黑猩猩、丛林小羚羊,
开始曝尸于疫区内。
在弗里敦附近的黑斯廷斯隔离治疗中心待了几星期后,莫莱·卡马拉发现自己无依无靠了。这个孩子的全家人都染上埃博拉死去,而他自己虽未感染病毒,却患有溃疡病。
又一批研究人员前赴现场,
其中一支队伍三赴加蓬边区,
捕捉、取样的动物达上千只,
包括只蝙蝠,
分属3个物种的16只蝙蝠,
体内出现埃博拉抗体,
另外13只检测出很短的病毒RNA片段。
但这不构成充分的证据,
病毒的储蓄宿主依然未定。
年12月,米利安度村一名男孩发病,因症状像疟疾,未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