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症状 > 二院故事致力疟疾防治研究的ldqu
二院故事致力疟疾防治研究的ldqu
柏春梅
西安交大二附院内科
援外地点:
苏丹、喀麦隆、刚果(金)
援外感言
“多次在非洲执行医疗任务,让我这个来自北方的医生对恶性疟疾的防治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开辟了我职业生涯另外一个领域。在苏丹,我也深切感受和见证了中非友谊,也感受到苏丹人民对中国人的友好与尊重,为续写这份友谊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20多年来,她一直行走在“恶性疟疾防治”的道路上,致力于研究、传播疟疾防治知识:曾两次参加中国援苏丹医疗队,并作为专家组组长赴喀麦隆、刚果(金)两个非洲国家援建“抗疟中心”;她还被非洲患者亲切地称为“中国妈妈”!
她就是中国援苏丹医疗队队员、西安交大二附院内科教授柏春梅。
柏春梅和一群暑期军训患疟疾的大学生“兵儿子”在一起
主动拜访“疟疾研究所”争取到学习机会
提起疟疾防治,已经73岁高龄、满头华发的柏春梅依旧有说不完的话。她的后半生跟“疟疾防治”结下了不解之缘。年7月-年7月,柏春梅被选派参加第21批中国援苏丹医疗队。到苏丹后,她和医院工作了10个月。柏春梅介绍,恶性疟疾是苏丹常见的高发病。作为一个来自中国北方的医生,之前她从未接触过疟疾患者。到苏丹后,她跟着苏丹医生和医疗队老队员从零学起。忙碌一天后,晚上还要重温相关理论知识,边工作边学习。
显微镜诊断是目前临床上疟疾唯一且可靠性最高的方法。而显微镜下形态学诊断正是她的专业特长,她发挥专长积极学习,最终在疟疾诊治和抢救凶险性疟疾方面,得到了苏丹人民的认可。
当时,青蒿素治疗疟疾已在临床上开始应用,柏春梅跟同事们对青蒿素治疗疟疾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并撰写了相关学术论文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医院工作10个月后,柏春梅又被分派到喀土医院内科病房和骨髓检查室工作。在这里,她阅看了骨髓室存档的近3年的骨髓片,对苏丹中部地区恶性疟疾的发病情况及热带血液病、热带寄生虫病的细胞学特点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什么是规范的诊断、治疗?如何有效地预防?反复发作不愈者、婴幼儿、孕妇应该如何用药?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我。”柏春梅说,上下班途中,她和同事们发现了由世界卫生组织资助的“喀土穆疟疾研究所”,该研究所掌握着疟疾防治方面最新、最全面的资料。为了将困扰自己的问题弄清楚,她和两名同事经队长同意后,主动拜访了该研究所,并争取到机会到该研究所实习了两次,最终掌握了规范血涂片制作和显微镜诊断标准,解开了她在临床中遇到的很多困惑。
医院竣工移交仪式上与喀土穆疟疾研究所所长(右一)
二次赴苏丹前遇老伴患癌
她毅然服从组织安排
基于柏春梅在苏丹丰富的疟疾防治经验和优秀表现,年8月,选派中国第25批援苏丹医疗队时,选派单位邀请柏春梅作为专家再次前往苏丹,柏春梅欣然答应。当年9月,她老伴却被查出患了肺癌,并于当年10月接受了开胸手术和化疗。第二年3月,省卫生厅外事处相关同志到交大二附院向柏春梅表达了关怀和慰问。一边是患肺癌正接受治疗的老伴,一边是组织的信任和殷切的期盼,柏春梅很纠结。但一周后,她还是决定去。她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绝对服从组织安排。组织能考虑让我去是对我的信任,是需要。”血液科同事及其子女宽慰她,让她放心去,老伴的病情和治疗由他们来照护。年6月,柏春梅再次踏上了苏丹那片黄沙热土,任医疗队主管医疗工作的队委。
按原计划,她只需在苏丹工作半年,帮队长把工作协调安排好就可回国。但临近回国前,原省卫生厅同志给医疗队队长打来电话征求柏春梅意见,因为她老伴病情比较稳定,而医疗队还需要她,希望她能继续留在苏丹,直到两年期满。最终坚持两年,圆满完成了援外医疗工作。
赴喀麦隆、刚果(金)
做恶性疟疾防治的传播者
年,我国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做出决定:将在非洲30个国家援建30个“抗疟中心”。为落实这一承诺,年3月-6月,柏春梅被卫生部选派为专家组组长,参加了“中国—喀麦隆疟疾防治中心”、“中国—刚果(金)疟疾防治中心”的建立。
“中国—喀麦隆疟疾防治中心”、“中国—刚果(金)疟疾防治中心”建立
她和中国疾控中心另外两名专家一起在喀麦隆、刚果(金)工作了4个月,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包括:实验室仪器的调试和应用,为当地医务人员全面、系统地培训疟疾防治知识,向驻两国的中国大使馆和中资机构人员进行疟疾防治专题讲座,向受援国赠送我国研制生产的三种青蒿素复合制剂抗疟药等。
我国为每个受援国家捐赠的疟疾实验设备和药品
“这项工作中,我们专家组与受援国国家级疟疾防治部门、基层疟防人员充分接触,座谈交流,参观了国家级疟防实验室,看到WHO相关最新资料。使我对恶性疟疾的防治理念又上升一个高度,对WHO有关恶性疟疾的诊断、治疗、预防、免疫、全球抗疟现状及困难等各方面有一个全新、更深的认识。”柏春梅说。
与喀麦隆国家疟疾防治中心专家交流
基于在非洲丰富的抗疟工作经历,年起,柏春梅承担了每批援外医疗队出国前的疟疾防治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