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症状 > 425疟疾的防治谢秋里往非洲南美旅

425疟疾的防治谢秋里往非洲南美旅



佛山电台顺德广播FM90.1《医家有嘢讲》

年4月25日(周二)14:30-15:00(首播)

年4月26日(周三)06:00-06:30(重播)喜马拉雅账号:顺德碧云主持:碧云

内容:疟疾的防治(世界疟疾日)

嘉宾: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谢秋里

点击页底的,播放录音可暂停拖动更自由

节目内容(谢秋里供稿)

疟疾是全球广泛   消除疟疾,共享健康

  使用蚊帐,远离疟疾

  预防疟疾,保障健康

  全程服药,根治疟疾

  消除疟疾,共建和谐

  消除疟疾危害,促进和谐发展

  一顶蚊帐,一份关爱,远离疟疾

??简介

疟疾(Malaria)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临床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为特征。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

??流行分布

中国解放前,每年至少有万以上疟疾病人,病死率约为1%。解放后在年、年和年曾发生三次大范围的疟疾暴发流行,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近几年疟疾发病人数已控制在20万-30万例。中国常见的是间日疟,恶性疟主要流行于海南、云南二省,其余各省有少数输入病例,三日疟和卵形疟已罕见。中国的疟区大多分布在海拔米以下地带;北纬33度以北地区传播发生在7月至11月间,北纬33度至北纬25度间地区传播发生在5月至12月间,北纬25度以南地区全年均有传播发生。黑龙江、吉林、内蒙、甘肃、北京、宁夏、青海、新疆(除伊犁河谷地带)以及西藏(除雅鲁藏布江河谷的最东南端)目前已不存在疟疾流行的危险性。

在热带和亚热带国家与地区,疟疾流行仍很严重。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中南美洲、印度次大陆、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岛国地区尤甚,全球每年发病人数约1.5亿-2亿,死亡人数约万-万。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广泛存在于热带地区,特别是亚马逊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抗氯喹间日疟原虫存在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的部分地区也有报告。

??病原学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由4种不同的疟原虫引起,即:间日疟,病原为间日疟原虫;三日疟,病原为三日疟原虫;卵形疟,病原为卵型疟原虫;恶性疟,病原为恶性疟原虫,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的血中有配子体的人是疟疾的传染源。

??传播媒介:

为按蚊(Anopheles)。按蚊共种左右,但传疟者并不多,只有吸人血、对疟原虫易感、群体的数量大、生活期较长、子孢子可在其体内发育成熟的蚊种才可成为媒介。而且一种按蚊在甲地起传疟作用,而在乙地则不一定。

??传播方式:

绝大多数为,被有传染性的按蚊叮咬后而受染。罕见的情况下经胎盘的先天性感染、输血、麻醉药成瘾的人打麻醉针时针头或注射器消毒不良等均可传染。

??易感者

所有人对4种疟原虫均易感。但黑种人对间日疟敏感性差。原因不明。人感染疟原虫后可产生相当程度的免疫,所以在疟区,当地人由于早年多患过疟疾,均获得相当程度的免疫力。而外地人由于无免疫力进入全疟区后,不被感染者极少。疟区的婴儿,降生后一个月内,由于受来自母体的抗体保护,一个月后,疟疾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很高。

??地理分布:

各种疟疾的严重地区,主要为东南亚、南亚次大陆、阿拉伯半岛、几乎整个非洲、中美与南美大部。我国以间日疟分布最广,除青藏高原外,遍及全国。恶性疟次之,分布于秦岭一淮河以南,以云贵、两广与海南为最。三日疟在长江南北各省均有散在病例。卵形疟只在云南和广东有少数病例报告。

??潜伏期:

疟疾的三大基本症状:周期性寒热发作、贫血和脾肿大。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临床症状:有前驱期及发冷期、发热期、出汗期三期典型发作期

??前驱期:

如乏力、倦怠、打呵欠;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或腹泻;不规则低热。一般持续2~3天,长者一周。随后转为典型发作。分为三期

??发冷期:

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紫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吟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肤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出汗期

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约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此刻进入间歇期。整个发作过程约6~12小时,典型者间歇48小时又重复上述过程。一般发作5~10次,因体内产生免疫力而自然终止。

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因虫种差异及疟原虫侵犯红细胞的类型不一而不同。恶性疟原虫繁殖迅速,且侵犯不同年龄的红细胞,所以短期内即有10%的红细胞破坏。因贫血发生早而显著。间日疟贫血较轻。三日疟原虫侵犯衰老的红细胞,贫血常不显著。恶性疟疾时红细胞大量破坏,发生DIC,可出现溶血性黄疸。

凶险发作可致脑组织充血、水肿;大脑白质内散在出血点、充血;软脑膜显著充血水肿,重者沟回变浅。显微镜下毛细血管充血,内含大量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及不含虫而聚集的红细胞。还可见环形出血灶、Durcl肉芽肿、局灶性脱鞘和退行性病变。

其它器官如:骨髓、肾、胃肠、肺、心、肾上腺等亦有不同程度的吞噬细胞增生,并可见吞噬有含疟原虫的红细胞和疟色素,毛细血管内有含疟原虫的红细胞,甚者微血管阻塞,内皮脱落、变性坏死等。

??再燃与复发

再燃:recrudescence:由于疟疾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的免疫力杀死红细胞内大部分虫体,疟疾发作停止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残存于红细胞的疟原虫大量增殖而又引起疟疾发作,这一现象称为再燃。

复发:relapse:经药物治疗或免疫作用,红内期的疟原虫全部被杀灭,疟疾发作停止。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休眠体复苏,经裂体增殖产生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发育,再次引起疟疾发作,这一现象称为复发。

??并发症

黑尿热:是恶性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他如三日疟、间日疟少见,是由于并发急性溶血所致。主要表现为急起寒战、高热、腰痛、进行性贫血和黄疸,尿量骤减呈酱油色。尿中有大量血红蛋白、管型、上皮细胞等。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

 恶性疟的并发症较为常见,而且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并发症除黑尿热外,还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血糖异常、肺水肿、黄疸和肝功能不全、感染等。:

??诊断方法

发热病人从耳垂取血,在玻片上涂制厚血膜,用吉氏染液染色,显微镜油镜检查见疟原虫。这是目前最简单而可靠的诊断方法。

??治疗措施

(1.)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氯喹1.5g3日分服(第1日0.6g,第2、3日各0.45g),加伯氨喹90-mg,4-8日分服(每日22.5mg),以上均为成人剂量,儿童酌减,下同。

(2.)恶性疟治疗:氯喹1.5g3日分服(第1日0.6g,第2、3日各0.45g),加伯氨喹45mg,2日分服(每日22.5mg)。

(3.)对氯喹抗性的恶性疟治疗:咯萘啶1.2g、磺胺多辛1.0g加伯氨喹45mg,2日分服;或青蒿琥酯mg5日分服(第1日mg,2次分服;第2-5日每日mg,2次分服),加伯氨喹45mg,2日分服。

(3.)重症疟疾治疗:用青蒿琥酯钠或咯萘啶或蒿甲醚或二盐酸奎宁注射作抗疟治疗,以及输液,补充维生素并作辅助治疗和对症治疗。

??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

??免疫接种

目前没有获得许可的针对疟疾或任何其它人类寄生虫的疫苗

??个体预防

预防疟疾的最好方法是防止蚊子叮咬。另外还可通过服用药物进行预防。流行地区的婴儿和孕妇及新进入流行地区的易感者都应采取适当药物预防。另外,傍晚时穿长袖衣裤,裸露部分涂敷驱蚊剂,居室、宿舍挂好门帘、纱窗,提倡使用蚊帐、蚊香,利用蒿、艾等野生植物烟熏驱蚊。睡觉时放下蚊帐,可喷洒灭蚊剂或蚊香杀毒。睡觉时应避免身体紧贴蚊帐.尽可能不露宿,必要时使用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

??群体预防

(1)服药:在高疟区和疟疾暴发流行地区,流行季节居民用乙胺嘧啶50mg加伯氨喹22.5mg预防服药,孕妇改用氯喹或哌喹0.3g,均每10日1次。

(2)除了药物预防外,关键是做好防蚊、灭蚊。应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水坑,消除蚊子孳生地。

灭蚊在高疟区和出现疟疾暴发流行趋势地区,用二二三(2g/m2)滞留喷洒住屋和牲畜棚;在普遍使用蚊帐地区用溴氰菊酯(10-20mg/m2)或二氯苯醚菊酯(-mg/m2)浸泡或喷洒蚊帐。

??贴士:

研究成果

年7月17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改造,令成团泛菌分泌一种对疟原虫有毒但对蚊子和人体却无害的蛋白质。携带这种转基因细菌的蚊子,其体内恶性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的数量最多时能下降98%。在研究所用的蚊子种群中,携带疟原虫的蚊子比例大幅下降。

节目预告

??4月26日(周三)谈谈儿童预防接种(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嘉宾: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军黎

??4月27日(周四)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里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zz/1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