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症状 > 今日话题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是中医的胜利

今日话题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是中医的胜利



北京时间10月5日傍晚,84岁高龄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屠呦呦继年荣获拉斯克奖后,再次荣获医学领域顶级奖项。屠呦呦的贡献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无数被疟疾折磨的病患。这一重大成果,被认为与中国古代医学的发现有关。但这到底是不是中医和中药的胜利?

中国记者在颁奖后立刻提问:关于屠呦呦,能不能说这是你们第一次颁奖给中医?

但诺奖委员会成员汉斯明确表示,NO,我们不是把本届诺奖颁给了中医。而是把奖颁给被中医启发而创造出新药的研究者。那么,青蒿素与中医的关系有多大,中医能对现代医学起到多少促进作用,其本身又价值几何?

青蒿素是如何发现的?效果如何?

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一个非常“中国特色”的决定。在上世纪6、70年代的越南战场上,由于疟疾的流行,作战双方的士兵纷纷感染疟疾,严重地影响了部队战斗力,恶性疟原虫的出现更成为当时疟疾防治的主要难题。由于北越政府缺乏相应的研究机构和科研条件,他们只能转而求助于中国。

年5月23日,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指示之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聚集北京就疟疾防治药物和抗药性研究工作召开了一个协作会议;一项具有国家机密性质、代号为“项目”的计划就此启动了。该项目组织了来自60多个研究机构和单位的多名研究人员参与,项目的目标是要尽快研制出能抑制疟疾的药物。

在这个持续多年的项目攻关中,来自中医科学院北京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领导的小组最先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率先从植物青蒿中提取了对鼠疟、猴疟原虫抑制率达%的有效提取物,并将成果展示给了其余的科研小组。

最终,集合举国之力,有着成熟治疗作用的青蒿素被中国人发现并推广到了全世界。在19世纪发明的奎宁及其衍生物面对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力不从心的时候,青蒿素及相关衍生药物的诞生,给全世界遭受疟疾折磨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不能否认青蒿素的发现跟中医药有关系

在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后,学者钱钢等强调屠呦呦“当年在实验中陷入困境,最后遍查古籍,在年前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找到线索(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这才做出了挽救几百万人生命的成果。北大著名生物学教授饶毅曾在《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中,梳理了青蒿素发现的来龙去脉,并声称“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新发现的珍宝。”

对此说法,其实早有争议。反对中医者认为不能夸大中医药古籍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他们认为,虽然部分中医药方里有青蒿治疟疾的方子,但是基本上都是按传统的中药用法加热煎服,这将破坏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从而失去治疗作用。而明确记载青蒿治“疟疾寒热”、并引用葛洪的“肘后方”中使用方法的中药大典《本草纲目》,则根本就是搞错了药的种类——李时珍认为能用来治疟疾的“香蒿”青蒿,实际上并不含有治疟疾的有效成分青蒿素,而另一种李时珍没有提到有治疟疾作用的“臭蒿”黄花蒿,才是真正含有青蒿素的有效药物,并认为“青蒿素”实际上应该叫做“黄花蒿素”。

饶毅则称:“青蒿不仅记载于古代中药书中,而且在年代和年代,中国民间也有使用的记录。”有资料显示,江苏高邮县一直有使用青蒿治疟疾的做法。

青蒿在历史上确实并未成为广泛有效的抗疟药物

不过,即便青蒿素的发明与中医典籍的记载有相当关系,即便直接应用青蒿治疗疟疾的实践确实有过,但在中国历史上。青蒿确实并未成为过广泛使用并被证明有效的抗疟药物。即便在《本草纲目》出现以后,中国的疟疾肆虐情况依然严重——如明嘉靖四十年()永宁爆发疟疾,“疫死千人”;万历三十一年,疟疾又流行于浙江的嘉兴地区,“疟疾盛行,腹肿则死”。直到新中国建国前夕,中国有疟疾病人三千万,当时每年病死有数十万,故位五大传染病之列。

而在年版的《中国药典》中,虽然也记载了青蒿主治“疟疾寒热”,但同样未给出科学的服用方法。

中医对疟疾成因分析不合逻辑:不知本,何以治本?

中医治疗疟疾从根源上来看就偏离了科学的轨道,在对疟疾成因的分析中,史料如是记载:中医认为引起疟疾的病因是感受疟邪,在《内经》中将其称为“疟气”。其中引起瘴疟的疟邪亦称为瘴毒或瘴气。中医认为,在中国南方所致疾病较重,易于内犯心神、使人体阴阳极度偏盛。“感受疟邪之后,疟邪与卫气相集,邪正相争,阴阳相移,而引起疟疾症状的发作。疟邪与卫气相集,人与阴争,阴实阳虚,以致恶寒战栗;出与阳争,阳盛阴虚,内外皆热,以致壮热,头痛,口渴。疟邪与卫气相离,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发作停止。”当疟邪再次与卫气相集而邪正交争时,则再一次引起疟疾发作。

现代医学对疟疾的描述却是清楚细致、合乎逻辑的:疟疾是人经过蚊子叮咬之后感染疟原虫引发的一种虫媒传染病,其临床表现是寒战、发热发痛、肝脾肿大等。这是由于疟原虫在人体肝脏内寄生孵化,成熟之后进入人体血液破坏免疫细胞导致。

化学研究和提纯工艺才让青蒿素得以开枝散叶事实上,青蒿成为真正有用的药物,是经历了严格的现代制药流程之后。当屠呦呦确认青蒿的粗提取物对鼠疟、猴疟原虫抑制率达%后。一套现代制药流程便启动了。这种“提纯——再试验——测定化学结构——分析毒性药效——动物试验——临床试验——提取工艺的优化——生产工艺”的模式,是所有现代正规药物出厂上架前必经的流程。经过这个流程后所得的青蒿素,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毒副作用都非常明确。从此确立了在抗疟疾药物中的王牌地位。

而这个过程,与传统的五行相生等中医理论和君臣相佐等中药理论,已经是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青蒿素作为世界上新兴的抗疟疾类药物,其发明过程与年诞生的老牌抗疟疾药物奎宁,以及阿司匹林、吗啡等药物其实非常相似。其实质都是古人通过经验发现了某些植物具有特定治疗,但只有经过现代方法提取某些有效成分,如同柳树皮中提取阿司匹林、金鸡纳树中提取奎林、罂粟树中提取吗啡一样,当青蒿素从青蒿这种植物中剥离开来,成为疗效和不良反应都十分明确真正的药物时,才能真正意义上地造福人类。

这也是所有现代药物的研发路径。而许多“古方上”未经验证却号称具有神效的中药,如果不经过这么一个研发验证过程,是无法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迟早将走向消亡。在这方面,青蒿素可谓给中国的传统药物做出了榜样。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zz/15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