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症状 > 来自新院学子的一份小小贺电
来自新院学子的一份小小贺电
殊荣据诺贝尔奖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年12月出生,浙江省宁波市人。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年5月23日,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项目”正式启动。年1月,39岁的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加入“项目”。她带领团队调查了多个中药单复方筛选了多种中药,种中草药提取物,终于在经过多次失败后,用乙醚制取的号样品,对鼠疟、猴疟的抑制率达到了%。 “中国小草”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 年11月,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拿到的青蒿提取物结晶,被命名为青蒿素并于年获得新药证书。4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从此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过去10年,全球死于疟疾的人数下降了38%,全球43个国家、其中包括11个非洲国家疟疾发病率和疟疾死亡率都下降50%以上。 青蒿素:“中国小草”的力量和启示 青蒿素自诞生起已经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这项来自中国的原创发明充分体现了我国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也得到了国际权威的认可。 青蒿,又称作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南北方都很常见。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药物,是一种有效抗疟药物,对疟原虫无性体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并迅速控制疟疾症状。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也可用以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青蒿素作为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的发现和研制,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的科研成果。如今作为传统中医药瑰宝,得到了国际生物医学界的权威肯定。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诞生,使人类利用青蒿素抗疟达到新高度,同时也放大了我国传统中医药的科学价值。“荣誉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相比庞大的“项目”,屠呦呦个人更加不为人所知。简历上的信息只有寥寥数语: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工作至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6年后,55岁的她成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在老同学的回忆中,人们才能找到这位科学家更为清晰的形象。她小时候长相“蛮清秀”,梳着麻花辫,可生活上却特别粗线条。上学的时候,她的箱子常常收拾得乱七八糟;结婚之后,她家务事不太会做,买菜之类的事都要丈夫帮忙。有一次坐火车外出开会,她想在中途停靠的时候下车走走,结果竟然忘了按时上车,被落在了站台上。除此之外,在公开的资料中,除了几位同样参与“项目”的研究人员,很少有人会提起屠呦呦。即使青蒿素的研究曾经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并且在中国香港和泰国都获了奖,也很少有人去探究,这些“集体荣誉”的背后,每一位研究人员的努力。终于,拉斯克医学奖的评选将这位年迈的科学家第一次推向了幕前。两周前,当评选结果刚刚揭晓时,记者们在很长的时间内,竟然完全联系不到这位从未引人注意的学者。北京时间9月24日2时,81岁的屠呦呦登上了年度拉斯克医学奖的领奖台。这一奖项始于年,共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公众服务三个奖项,旨在表彰在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屠呦呦获得了本年度的临床医学研究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露西·夏皮罗为屠呦呦致颁奖词。她说:“屠呦呦的这一发现,缓解了亿万人的疼痛和苦恼,在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尤其是儿童的生命。”她同时称赞,青蒿素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在这位美国科学家的右侧,来自中国的屠呦呦与另外两位获奖者并排坐在主席台上,背后立着一面五星红旗。当屠呦呦走上主席台,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时,这位头一次面对公众的科学家并没有露出太多表情。她摘下自己的老花镜,拿起准备好的稿子认真念道:“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最关键时刻给予我灵感,……相信努力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屠呦呦教授是一个很优雅的人,总是保持笑容。”拉斯克基金的负责人评价说。在第一次由个人获得的荣誉中,屠呦呦获得了25万美元的奖金,以及一个象征战胜疾病和死亡的萨莫色雷斯有翅胜利女神像。当然,也有争议随之而来,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者”说,将集体功劳归于一人,“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不符”。讲求集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对于屠呦呦,似乎并非如此。“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在最近一次接受采访时,屠呦呦说,“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来源
江西学校部
新余学院团委更多精彩将在你长按怎么治疗白癜风北京医院看白癜风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