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症状 > 屠呦呦与青蒿素,谁成就了谁

屠呦呦与青蒿素,谁成就了谁



点击上方“东方网食品药品安全频道”可以订阅东方网食品药品安全频道最近几天,屠呦呦和青蒿素这两个词可谓是火遍了中国。就连商家也跟着凑热闹,将屠呦呦旧居,一座民国初期的老宅,改造成高档商品房,标价1.5亿元!屠呦呦旧居记忆中能与屠呦呦得到相同待遇的似乎也只有莫言了。同样作为诺贝尔奖的得主,屠呦呦在中国的影响力丝毫不逊于莫言。事实上,两相比较而言,前者为人类的医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拯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后者向人类的灵魂开刀,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认识世界的窗口,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倒也相得益彰。年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项获得者↑稍微扯远了些,还是回归正题。在屠呦呦获奖之前,很多人都没听过青蒿素,甚至对疟疾这种疾病也缺乏认识。在这里,我们通过一组数据简单了解一下疟疾的危害。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人类对疟疾的记载已经有多年历史。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1.98亿例疟疾病例,估计发生58.4万例疟疾死亡病例。中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疟疾发病人数多达万,到90年后末大幅缩小至数万,近年来每年数千人发病。人类对付疟疾的最有力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二是我国科学家20世纪70年代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众所周知,疟疾的特效药奎宁曾经堪比黄金。却具有各种各样的副作用,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再次肆疟东南亚,疫情难以控制。科学家们重整旗鼓,开始寻找对付这种疾病的新药。在这股新浪潮中,传统中药青蒿脱颖而出。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中国《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中所指之物即为青蒿。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公元前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退热功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年5月23日,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自指示下,中国政府启动“项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在这一项目中,中国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名科研人员协力攻关。屠呦呦所在的团队于年参加“项目”。年,屠呦呦提出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并且报告了青蒿提取物的抗疟效果。次年,“项目”研究人员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疟成分青蒿素。↑屠呦呦提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整个科研都停顿了,后来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第一次WHO会议后,青蒿素的发展由此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回顾一下七八十年,已经得到了国际上很多的认可,为什么我今天得到的荣誉也是我们整个团队的,青蒿素有我们自己单位的团队,还有‘’整个团队大家共同的荣誉,因为那时候,青蒿素的内部会议,大家毫无保留的都敞开。”当年为了赶进度,尽快让青蒿素投入使用,屠呦呦和团队人员向领导请示,要求亲自试服,“因为试服以后就安全了,就可以上临床了,头一年就取得了30例的成功病例。”因此,对于屠呦呦而言,青蒿素的成功研制毫无疑问是研究团队多年集体攻关的成绩。因研究对抗疟疾的药物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并不止屠呦呦一人。事实上,早在20世纪,就有4位科学家因与疟疾相关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及生理学或医学奖。而随着医疗卫生的普及、青蒿素的发明拯救了千万中国人,也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了福音,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实至名归。时至今日,自中国科研人员研究青蒿素以来,已过去了近半个世纪,发现青蒿素的意义毋庸置疑,尽管因为种种历史原因,青蒿素的产品专利权最终还是被外国抢注,十分令人遗憾。但不论怎样,屠呦呦的获奖,肯定了青蒿素是我国目前被世界广泛认可的原创新药,肯定了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来源:观察者、《生命时报》、新华社、《北京青年报》综合摘编:拾得东方网食品药品安全频道请长按图片识别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治疗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zz/1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