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症状 > 她嫁给比父亲还老的男人,成就传世爱情,这

她嫁给比父亲还老的男人,成就传世爱情,这



年,22岁的陈香梅不顾非议,

与比自己大33岁的陈纳德在上海结婚。

一个是刚走出校门的女大学生,

一个是英姿勃发、却比她父亲还“老”的

飞虎队将军,

消息一经放出,震惊整个上海滩。

01

年,陈素梅出生于,

北平一个书香世家,

父亲陈应荣年少留洋,

拿过牛津大学的法学博士,

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可谓学贯中西。

母亲廖香梅,琴棋书画无一不精,

会说6门外语。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

陈香梅自是浸润东西文化,

无论教养、学识还是眼界,

皆非一般女子可比,

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

像她这样的女孩子,

将来定是衣食无忧的。

读一所好学校,

毕业后留洋或嫁入钟鸣鼎食之家,

相夫教子,锦衣玉食,闲愁略微点缀。

然而,“七七事变”爆发,华北危急,

陈香梅同母亲、姐妹们流亡到香港。

彼时,父亲在美国任职,她们寄人篱下,

靠变卖首饰为生,

吃的也是粗茶淡饭,

大小姐的生活瞬间化作过眼烟云。

雪上加霜的是,陈香梅14岁时,

母亲得病无钱医治,

在昏沉的病榻上躺了半月,

最终撒手人寰。

面对这样的困境,

陈香梅率先站出来,

担负起了照顾妹妹们的重任,

成了家中顶梁柱。

为了养活妹妹们,她想尽了一切办法,

宁肯自己饿肚子,

也要给妹妹们一口热饭。

不久后,香港沦陷,

日军频频骚扰学校,

陈香梅觉得香港不宜久留,

带着妹妹们一起逃亡。

当时她也不过十来岁,

居然能有这样大的勇气,

沿路带着妹妹们躲避炮弹、穿越封锁,

日军常在逃亡路上截人,

残杀百姓、蹂躏妇女,

陈香梅总能寻得帮助,

带着妹妹们化险为夷。

想那时逃亡人数众多,走着走着,

就会有人突然倒下,沿途草草筑起新坟,

在这样巨大的恐怖中,

成年人都觉得没活路了,

陈香梅却从不将绝望露在脸上,

以免妹妹们害怕。

正是这段逃亡之路,

磨炼了她坚韧的毅力和倔强的性格。

兵荒马乱中,

陈香梅一直联系不上父亲,

于是先带着妹妹去桂林等消息。

从广州湾逃往桂林的路上,

所过之处皆是荒村,

沿路旅馆条件极差,

褥子里都是虱子、蟑螂,

陈香梅不幸染上了疟疾,体力严重透支。

吃了郎中开的药后,她整个人陷入迷障,

窗外雷雨交加,妹妹们哭成一片,

以为姐姐要死了。

熬过三天后,陈香梅居然“死而复生”。

这一路,饿了吃蝗虫,渴了喝泥水,

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几千里后,

她终于将一家人带到了桂林。

02

联系上父亲后,

陈香梅的生命开始了崭新的一页。

她在父亲帮助下入读岭南大学,

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通讯社,当上战地记者。

因为英文优秀,她常被派去采访外国人,

命运就这样将她推到了陈纳德的面前。

陈纳德将军是美国人,

二战期间,他召集名飞行员,

和专业机械师人,

组成了名震中外的“飞虎队”,

协助中国空军训练。

对日宣战后,更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

打击日本侵略者,建立了卓越功勋。

陈纳德虽然被戏称为“老头”,年过五旬,

却依旧面庞俊朗,

英姿勃发,仪表非凡,

令无数的女性倾倒,

作战的传奇故事亦是广为流传。

他的刚毅与不怒自威,

又让许多人觉得难以亲近。

在那次记者招待会上,

将军的目光穿过层层席位,

最终落在了一个扎着辫子的女孩身上。

陈香梅坐在最后一排,

穿着醒目的蓝旗袍,

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炯炯有神地望着他。

别的记者都想问出些精彩问题时,

她却被陈纳德的气质深深吸引住了。

直到记者会散场,陈纳德忽然,

穿过人群向她走来,笑道:

“你父亲和你姐姐让我代他们向你问好。”

陈香梅这才想起父亲认识他。

随后,陈纳德邀请她去司令部喝茶,

英雄面前,少女的心怦然悸动了。

经过几次采访后,

陈纳德对这个小女孩的好感也逐渐攀升,

年8月,桂林危在旦夕,

美国方面寄来签证,

父亲要把她和妹妹接到美国去避难。

陈香梅得知后心头却别有一番滋味。

自己的祖国遭受苦难,

她不忍心就这样离开。

她想用自己的文字来激励人们的斗争,

并把飞虎队的事告诉给更多中国人,

让大家感受到抗战胜利的希望,

陈纳德看出了她的心思:

“如果你不想离开,我会保证你的安全。”

年7月,陈纳德退役了。

临别那天,一双粗壮有力的手,

和一双纤嫩细小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久久没有松开。

两人都没有说话,

但一切又似乎尽在不言之中。

陈香梅低着头打破了沉默:

“明天我会到机场为你送行的,将军!”

他把手轻轻地搭在她肩上,

她仰起脸凝望他深邃的眼眸。

最后,两人热烈相拥,长久地吻别。

陈香梅感觉整个身体都在剧烈颤抖,

在悲伤中她听见他的话语:

“我会回来的…”

陈香梅怎么也想不到,

4个月后,陈纳德又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临行前,陈纳德和妻子办妥了离婚手续。

由于战争,他们分居8年,

重聚后发现彼此已经无法共同生活了。

抵达上海时,

陈纳德刚走下飞机的舷梯,

就有一群记者围上前来,

可他的目光只落在陈香梅一个人身上。

陈香梅身着上海最新时装,光彩照人。

陈纳德老远就大声喊着:“安娜!安娜!”

陈香梅热泪盈眶,

知道他是为自己而来的。

当晚,两人来到了南京路国际饭店,

侍者摆上酒菜后,两人互相敬酒。

陈纳德两眼定定地看着陈香梅,

“安娜,我有重要的事情告诉你。

我已经是一个自由人了。”

突如其来的话语使她一惊:

“你的意思是你和你的太太…”

“对!我们离婚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

我爱你,我要你嫁给我!”

听了这些话,陈香梅又惊又喜,

又忐忑又兴奋,她看得出来,

眼前的将军全身心地爱着自己,

但年龄的差距摆在那里,在那个年代,

嫁给一个外国人尚需勇气,

何况还比自己大33岁?

可她对陈纳德的爱,

已足够超越一切屏障。

03

此后,无论她走到哪都是非议,

家中长辈的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

陈纳德不愧为军人,

把求爱也看作战斗。

他决定先取得陈香梅外祖父廖凤舒的同意。

陈纳德是打牌的高手,

但脾气不太好,

以往搭档出错了牌,

总要遭他一阵奚落。

他知道廖凤舒喜欢打桥牌,牌技却一般。

陪廖打牌就从不计较,

只想让廖玩得尽兴。

只要廖凤舒想打桥牌,

陈纳德有请必到。

陈纳德用自己毅力证明对陈香梅的挚爱,

廖凤舒渐渐地改变了原先的看法,

赞同了外孙女做出的抉择。

陈应荣听到消息后,立即回国,

把陈纳德撇开,只找女儿谈话。

当父亲以年龄为由劝阻:

“他年纪那么大,你还很年轻,

如果他过世了,你怎么办?”

陈香梅却动情地说:“没有关系,

我只要跟他在一起,五年、十年我都愿意。

我宁可要轰轰烈烈而短暂的炽热爱情,

也不愿意一辈子平平淡淡没有涟漪的生活。”

陈应荣劝说女儿不成,

就带她同去杭州,

希望离开陈纳德以后,

能使倔强的女儿改变主意。

可西湖迷人的景色引不起陈香梅半点游兴,

第5个晚上,陈香梅坚决要回上海。

陈应荣叹了一口气答应了。

知女莫如父,6个女儿里面,

数香梅个性最强,最有主见,

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扭转女儿的心,

不得不接受她嫁给一个,

比自己还大一岁的男人。

年,陈香梅和陈纳德举行了婚礼,

中、美两国各大媒体都登载照片。

婚前,陈纳德的老朋友蒋介石和宋美龄,

早在婚礼举行前就为这对新人送去了祝福,

又在大喜之日派外交部次长叶公超,

专程从南京到上海致贺。

婚礼当天,陈香梅穿着上海著名服装设计师,

法国绿屋夫人缝制的白色婚纱,

陈纳德则是一身笔挺的美国空军将军制服。

与普通新人结婚不同,他们的婚礼蛋糕,

是将军用缴获的日本军刀切开的!

然而,陈应荣的担忧成为了现实,

两人虽然度过了甜蜜美满的岁月,

但总的来说还是太过短暂了。

年夏天,陈纳德患了多年的,

慢性支气管炎日趋严重,每日剧咳不止。

之后陈医院接受检查,

3天后的晚上,电话铃突然响了,

医院院长对陈香梅说:

“我们有一个不幸的消息告诉您,

将军的肺上有一黑点,目前还无法确诊…”

第二天,陈香梅怀着恐惧的心情,

看着陈纳德被推进手术室。

在焦急的等待中,她发现陈纳德的床头,

留着一封给她的信。

最亲爱的小东西:

我并不怀疑明天手术后我仍会活着,与你以及我们挚爱的女儿们共同度过许多岁月。然而,你是明白的,一切事情都掌握在上帝手中,没有人知道他将于何时被召返他所来的地方。

设若一旦我不能再见你或与你同在,在精神上我将永久伴着你以及孩子们。我以任何一个人所可能付出的爱,爱你和她们,我同时相信爱将永垂于死后。

要记住并教导我们的孩子们,生命中确切的真谛——要品行端正,要诚实,忠贞,并以慈爱及他人……

诊断结果下来了:

肺上的黑点是癌,已全部切除。

如果一年内癌细胞不再重现,

陈纳德的身体就有可能恢复健康。

之后陈纳德在与病痛的抗争中走完了人生,

他的气管被切除,咽喉被癌细胞侵占,

瘦得只剩皮包骨头。

年,陈纳德离开了人间,终年67岁。

有不少人认为,陈香梅与陈纳德的结合太不幸,

两人在一起只生活了10年多一点。

但陈香梅却有自己的看法。

她说:“人的一生也不过短短数十年,

其实就像昙花一样转瞬即逝。

在生命的旅途中,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幸运地去爱和被爱,

可是我深爱着他,他也深爱着我,

尽管这一切来得太迟,去得又太快,

但我还是感到比许多人更幸福。”

04

陈纳德死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陈香梅再次成为了家中的主心骨。

她并没有沉溺在丧夫的悲痛之中,

也拒绝以“陈纳德夫人”的名义博得同情与帮助。

当父亲提出要接纳她到身边时,

她毅然拒绝,带着孩子们辗转到了华盛顿。

陈纳德去世时,她只拿到元的丧葬费,

因为遗产还未协调好,其余资产全被冻结。

她带着孩子住到了一间狭窄的公寓里,

陈纳德的朋友听说了,纷纷向其示好,

其中不乏表露心迹的求婚者,

“安娜,你一个女人住在华盛顿,

怎么受得了,让来帮助你吧。”

陈香梅庄重地微笑道:

“我要葬在陈纳德将军的身旁,

不能改名换姓。”

那时,美国对华裔充满歧视,

陈香梅在乔治大学谋得了一份工作,

她发现,有才学的华裔学者待遇低,

研究方面发出的声音从不受到重视,

连所谓的东方专家,都是金发碧眼。

就在这时,单位将本应属于她的车位,

给了一个白人,终于将其激怒了。

“为了谋求一个机会均等的社会,

我必须抗议,拿回我们应有的权利!”

于是她四处发表演讲,公开呼吁,

恰逢民主党和共和党竞争白热化阶段,

陈香梅宣布:“谁还给我车位,我就加入谁!”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美国的政坛上发声。

同时,她用遗产做股票生意,

还出任了拥有数亿美元资产的,

美国飞虎航空公司的国际部总裁,

以及美国多家公司的顾问。

关于她和陈纳德的故事,

她写了一本名为《一千个春天》的书,

一出版就畅销全美,一年内再版20次…

而在加入共和党之后,她接到的第一份工作,

是帮总统候选人尼克松参与竞选。

尽管竭尽全力,尼克松还是败给了肯尼迪,

陈香梅的工作能力却赢得了对手的赏识。

年,陈香梅接受肯尼迪的邀请,

成为进入白宫工作的华裔第一人。

年,新一届总统选举开始,

想东山再起的尼克松,再次找来了陈香梅,

终于帮尼克松拿下了总统的宝座。

几十年来,她始终以鲜明的观点,

和磊落的作风来参与政治,

曾为八位总统候选人助选,

先后担任共和党内重要职位,深受器重。

年,还被选为美国70位,

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在美国政坛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陈香梅心中所想所念的,仍旧是中国。

“我是美国人,但我更是一个中国人。

每当我在天安门前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

我都会激动地流下眼泪。”

陈香梅素有“中美民间大使”的美誉。

她说:“只要中国人能扬眉吐气,我于愿已足。”

年,阔别中国大陆32年的陈香梅,

作为总统里根的亲善大使到中国访问。

除夕夜,邓小平陪她吃了年夜饭,

席间,陈香梅模仿起邓的四川口音,其乐融融。

邓小平也不止一次夸赞道:

“美国有一百位参议员,

但陈香梅只有一个!”

05

陈香梅女士的人生,

是一部鲜活的传奇,一个女人的史诗。

在这部传奇中,她与陈纳德的爱情,

虽然只占据了短短十年。

但透过这段绝美之恋,

我们得以看见一个女性身上的坚韧、果敢。

这样的女人,其传奇又何止于爱情呢?

凡是她长裙掠过的路途,

一定都有鲜花的怒放。

商务合作请添加

三炮来了

ID:sanpao

长按并识别







































璐甸槼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
鐧界櫆椋庡尰鐤?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zz/14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