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症状 > 夏晓虹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官方资源上
夏晓虹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官方资源上
点击蓝字学衡,添加19年以来最为坚守的人文学科垂直媒体与服务平台
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官方资源(上)
夏晓虹
作者簡介
夏晓虹先生,系安徽省和县人,年生于北京。文革结束后于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为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女性生活与社会文化。
内容简介
追溯“五四”以后成型的现代白话文渊源,此前通行的做法是远究古代,近察晚清。而无论是强调对晚清白话文运动的承继,还是看重传教文献中的西方脉络,已有的考察均限于民间立场。但在语言的权力场中,官方实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本,出自官方的白话文,其地位、影响也都在民间人士的撰述之上。清代满族统治者行文的文白夹杂以及对白话的宽容,模糊甚至改变了白话原本隐含的阶层歧视。特别是其时大量存在的关切民生的白话告示,以及定期宣讲的《圣谕广训》及其白话读本,其重要性与普及程度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一时无匹,由此使得白话书写积淀成为存在于时人意识最深处的记忆与司空见惯的日用常识。此类“官样文章”不仅直接为晚清的白话文运动作了强有力的铺垫;并在其展开过程中,作为有效资源,亦不断被官方与民间征引。
依照目前学界达成的共识,“五四”以后成型的现代白话文,向前可直接追溯到晚清的白话文,并与古代白话有源流关系。无可否认,在现代白话文形成的过程中,外来语的输入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早在年,已有识者将其称为“欧化的白话文”[1]。近年来,一些研究者也着力从传教文献探讨现代汉语与近现代文学中的西方资源[]。凡此,都有利于加深对现代白话文复杂来源的认识。不过,笔者希望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特别治愈白癜风需要多少钱白癜风医院哪家最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