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经络论胆经宛转病理畅

经络论胆经宛转病理畅



9—2—11《经络论》——胆经宛转病理畅

本节帝教雷公,主要描述手少阳同名经之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途径、解剖定位、是动脉病、骨节病状、盛虚标志、盛虚治则。

《营气》运行之次,帝约至简至要(图片选自网络)

LS10—D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岐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

足少阳胆经的血管,起源于眼外角,上行抵达头部额角,下行至耳后,沿着颈部行至手少阳之前,到肩上离开,交会手少阳之后流出,流入缺盆;其分支,从耳后流入耳内,自耳前跑出,到达眼外角后部;其分支,离开眼外角,下行至大迎,会合于手少阳,抵达眼眶下方,下行加注牙床,下至颈部,会合于缺盆,然后流入胸腔,贯穿膈膜,连络肝脏,归属胆腑,沿两胁内里,自腹街流出,绕行阴毛之际,横行进入髀厌内;其直行部份,从缺盆下至腋部,沿着胸区穿过季胁,下行会合于髀厌内,然后沿大腿外侧下行,自膝部外侧流出,下行外辅骨之前,直下抵达绝骨之端,下行自外踝之前流出,沿着足背上皮,流入四趾附近;其分支,离开足背上皮,流入大趾附近,沿着大趾与二趾的骨缝内侧,自大趾之端流出,返回贯穿趾甲,自三毛处流出。

足少阳胆经示意(图片选自网络)

D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足少阳胆经异动,就病口苦、常叹息、心胁痛、不能转侧、严重的就会面色微尘、体无润泽、足外侧反而发热,就是阳厥。以下是骨节生病的主要症状:头痛、下颌痛、眼外角痛、缺盆内肿痛、腋下雍肿、腋生瘰疠、颈生瘰疠、汗出而寒颤、疟疾,胸部、胁部、肋部、大腿部、膝外侧至小腿、绝骨、外踝前所涉各种骨节都痛,四趾不起作用。治这些病,邪气盛就泻它,正气虚就补它,热症就用泻法疾出针,寒症就用补法久留针,经脉陷下就用艾灸。不盛不虚,调治本经。气盛的标志,是人迎脉动频率大于寸口一倍;气虚的标志,是人迎脉动频率反小于寸口。

足少阳胆经示意(图片选自网络)

LS10—《经脉第十》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

D三毛:

1、《甲乙》张玉萍注:“三毛,指足大指爪甲后多毛处。三,言其多。”

2、《类经》七卷三注:“大指(趾)爪甲后二节间为三毛。”

D马刀、侠癭:瘿,ying3,瘰疠。瘰疠,生于腋下名马刀,生于颈部名侠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zd/19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