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21考研必背中内肝胆病症之疟疾
21考研必背中内肝胆病症之疟疾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点/击/关/注/弘/医/学/苑
弘
医
21考研倒计时天
——星期三庚子年四月初七——
.4.29
01概述
定义:疟疾是感受疟邪,邪伏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正交争,引起的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本病常发生于夏秋季节,但其他季节亦可发生,发病以南方地区多见,但全国各地均有。瘴疟主要在南方地区发病。
02历史沿革
①我国人民对疟疾的认识甚早,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疟”字。
②疟疾之名,则首见于《内经》,《内经》对其病因、证候、治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a.《素问?疟论》指出,疟疾的病因是“疟气”,“夫疟气者,并于阳则阳胜,并于阴则阴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该篇还描述了疟疾发作的典型症状:“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颌,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
b.在治疗时机选择上,《素问?刺疟》提出:“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
③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明确记载常山及蜀漆有治疟的功效。
④《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篇阐述了瘅疟、温疟、牝疟等各种不同类型疟疾的辨证论治,并指出疟久不愈,可以形成痞块,称为“疟母”,其所列之鳖甲煎丸至今仍为临床所习用。
⑤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认为其病因是感受山岚瘴毒之气,并明确提出青蒿为治疟要药。
⑥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间日疟和劳疟病名。该书《劳疟候》指出:“凡疟积久不瘥者,则表里俱虚,客邪未散,真气不复,故疾虽暂间,小劳便发。”
⑦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除制定以常山、蜀漆为主药的截疟诸方外,还用马鞭草治疟。
⑧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病不内外因证治》指明“疫疟”的特点:“一岁之间,长幼相若,或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
⑨明代:
a.明?张景岳进一步肯定疟疾因感受疟邪所致,而非痰食引起。《质疑录?论无痰作疟》说:“疟邪随人身之卫气出入,故有迟早、一日、间日之发,而非痰之可以为疟也。”其治疗多用柴胡等和解法。
b.明?吴有性在所著《温疫论》中制定“达原饮”,用槟榔、厚朴、草果等“使邪气溃散,速离募原”。
⑩近年来,对与疟疾有关的理、法、方、药进行了系统的发掘整理和临床研究,从而使中医关于疟疾的理论更为充实和丰富。在疟疾的防治工作中,开展了关于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证实其作用效果优于氯喹,这一科研成果,显示和发扬了中医治疗疟疾的优势。
03病因病机
01
病因
主要病因:是感受“疟邪”(主要指疟原虫)。
相关因素:但其发病与正虚抗邪能力下降有关。
诱发因素:与外感风寒、暑湿,饮食劳倦有关,其中尤以暑湿季节--气温在20℃-30℃、湿度在60%以上时最易诱发。
02
病机
病位:总属少阳,故历来有“症不离少阳”之说。
发病机理:感邪之后,邪伏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正交争,则疟病发作;疟邪伏藏,则发作休止。发作时,邪入与营阴相争,卫阳一时不能外达,则毛孔收缩,肌肤粟起而恶寒;其后,邪出与卫阳相搏,热盛于肌表,故又转为高热;待正胜邪却,则疟邪伏藏,汗出热退,症状解除。至于休作时间的长短,与疟邪伏藏的深浅有一定关系,如每日发、间日发者,邪留尚浅;三日发者,则邪留较深。
病理变化和临床变现:一般以寒热休作有时的正疟临床最为多见。
病理性质:以邪实为主。
04病症鉴别
01
疟疾与风温发热
风温发热:风温初起,邪在卫分时,可见寒战发热,多伴咳嗽气急、胸痛等肺系症状;
疟疾:以寒热往来,汗出热退,休作有时为特征,无肺系异状。
发病季节:风温多见于冬春,疟疾常发于夏秋。
02
疟疾与淋证发热
淋证发热:淋证初起,湿热蕴蒸少阳,邪正相搏,亦常见寒战发热,但多兼小便频急,滴沥刺痛,腰部酸胀疼痛等症,可与疟疾作鉴别。
03
寒疟、温疟与瘴疟
寒疟:疟发寒重热轻,或但寒不热者,为偏于寒盛,属于寒疟;
温疟:热重寒轻,或但热不寒者,为偏于热盛,属于温疟;
瘴疟:如高热不退,头痛,甚则出现惊厥,抽搐,颈项强直,昏迷等症,为邪入心肝的危重症,多属疫疟(瘴疟)。
05证治分类
01
正疟
症状:发作时症状比较典型,常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约30分钟,寒罢则内外皆热,常表现为高热,可持续2-6小时,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2-3小时后,热退身凉,每日或间一两日发作一次,寒热休作有时,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证机概要:疟邪伏于少阳,与营卫相搏,正邪交争。
治法: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代表方: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加减。
02
温疟
症状:发作时热多寒少,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或舌红干而无苔,脉弦数。
证机概要:阳热素盛,疟邪与营卫相搏,热炽于里。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03
寒疟
症状:发作时热少寒多,口不渴,胸闷脘痞,神疲体倦,舌苔白腻,脉弦。
证机概要:素体阳虚,疟邪入侵,寒湿内盛。
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代表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加减。
04
漳疟:热瘴
症状: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剧烈,抽搐,肢体烦痛,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至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
证机概要:瘴毒内盛,热陷心包。
治法: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代表方:清瘴汤加减。
05
漳疟:冷瘴
症状: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或呕吐,腹痛腹泻,甚则形寒肢冷,经脉拘急,嗜睡不语,神志昏蒙,舌苔厚腻色白,脉弦。
证机概要:瘴毒内盛,湿浊蒙蔽心窍。
治法:解毒除瘴,芳化湿浊。
代表方: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06
劳疟
症状:疟疾迁延日久,每遇劳累辄易发作,发时寒热较轻,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短气懒言,纳少自汗,舌质淡,脉细弱。
证机概要:疟邪久留,气血耗伤。
治法: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代表方:何人饮加减。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