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世界防治疟疾日WHO准备击败疟疾

世界防治疟疾日WHO准备击败疟疾



世界疟疾日(WorldMalariaDay)由世界卫生大会在年5月第六十届会议上设立,旨在推动全球进行疟疾防治。年4月25日是首个世界防治疟疾日,主题是“疟疾--一种没有国界的疾病”。卫生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决定将每年4月26日定为“全国疟疾日”。

年世界防治疟疾日的主题是:准备击败疟疾

世界卫生组织年世界防治疟疾日宣传图

你可是真的聪明啊

你可是真的聪明啊

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引起寄生于人体,它们以蚊子作为传病媒介,引起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和脾大,贫血等为特征的寄生虫病。

疟疾主要经按蚊叮咬传播

1

临床表现

疟疾患者多呈现高热发烧症状,由于早期迹象与流行性感冒有相似之处,对于无免疫力的人而言,会在受到感染的按蚊叮咬7天或7天之后(一般是10-15天)出现症状最初症状(发热、头痛、寒战和呕吐)可能较轻,并因此而难以发现是疟疾。疟原虫生活周期具有很明显的生理节奏,这使得病患的发烧症状呈现周期性反复的特征。

2

诊断

(交给病理科之前再考虑一下各种情况下哪种检查更快速准确)

病原检查:厚血膜染色镜检,薄血膜染色镜检

免疫学诊断:循环抗体检测

分子生物学技术:传统方法有核酸探针技术、巢式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PCR检测被认为是实验室检测疟原虫感染的金标准。(详细查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八版P--P)

3

治疗

应采用抗疟原虫药物,如氯喹,奎宁,青蒿素。

青蒿素

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屠呦呦教授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教授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年10月,屠呦呦教授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orherdiscoveriesconcerninganoveltherapyagainstMalaria”,与另外两位科学家获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热门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青蒿素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其抗疟疾作用机理主要在于在治疗疟疾的过程通过青蒿素活化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疟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使其泡膜、核膜以及质膜均遭到破坏,线粒体肿胀,内外膜脱落,从而对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造成破坏,且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青蒿素还能使疟原虫对异亮氨酸的摄入量明显减少,从而抑制虫体蛋白质的合成。

4

多发人群和地区

儿童、妇女免疫力较差

高风险人群:婴儿、5岁以下儿童、孕妇、旅游者和各地的新移民对本地流行的疟原虫免疫力较差

主要的流行地区:非洲、南亚、东南亚及南美北部的热带地区,这其中又以非洲的疫情最甚。

5

危害性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与艾滋病和结核病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3大公共卫生问题。年,全球仍有91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疟疾。有2.16亿新发病例,约44.5万人死于疟疾。

疟疾的发展历史

1

疟疾在中国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下年,但你一定想不到人类历史上已经与疟疾斗争了近年。

在中国的史书上,疟疾是一名常客。汉武帝征伐闽越时,“瘴疠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二三”;东汉马援率八千汉军,南征交趾,然而“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清乾隆年间数度进击缅甸都因疟疾而受挫,有时竟会“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

年,康熙皇帝得了疟疾,病情严重。法国传教士洪若翰进献金鸡纳霜,治愈了康熙帝的疟疾。由此金鸡纳树皮制作的特效药也在中国传播开来。

电视剧《康熙王朝》剧照

2

疟疾延缓殖民非洲进程

打开世界地图,可以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欧洲人从15世纪发现美洲新大陆开始迅速对美洲进行殖民,但是对近在咫尺的非洲,欧洲人的殖民则要晚得多,一直到19世纪才大范围展开。更加有意思的是,非洲大陆绝大多数地区就算曾经当过欧洲殖民地,欧裔人口也相当有限,只在南方的南非、纳米比亚等地才稍成气候。

十九世纪中期非洲殖民地分布图

二十世纪初非洲殖民地分布图

为什么欧洲人放着家门口的非洲不去殖民,反倒宁可去美洲呢?当然是疟疾在作怪。由于对疟疾认识不清,欧洲人长期没有有效的治疗疟疾方法,而非洲大陆又是疟疾的发源地。直到年,欧洲人才控制了非洲大陆的10%,而且殖民地局限于沿海地区,至于非洲内陆地区,则靠着疟疾的保护尚未被欧洲人染指。

疟疾的研究进程

19世纪许多科学家坚持认为,在水,空气和土壤中一定存在着引起疟疾的“疟疾杆菌”而法国科学家拉弗朗通过对疟疾病原体的仔细研究提出假说:疟疾是通过一种原生动物——疟原虫传播的。

寄生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

拉弗朗年被军方派到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负责研究那里的疟疾,他观察了许多疟疾病死者的尸体并进行了细致解剖,采集了许多新鲜血液样本,在年11月5日确定,疟疾是由一种产生在患者红细胞中叫疟原虫的单细胞生物引起的。

罗纳德·罗斯,结合拉弗朗的发现,他确立了自己的研究目标是蚊子和疟原虫的关系。于年成功地用“按蚊”胃里的虐原虫引发了鸟类疟疾,并证实只有雄性“按蚊”才会传播疟疾,根据这一发现罗斯获得了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遗憾的是罗斯并没有成功用该方法引发人类疟疾。

罗纳德·罗斯研究疟疾的手稿

罗斯退休后,意大利科学家格拉西才发现只有少数蚊子可以传播疟疾,这个传播者就是按蚊。当按蚊叮咬患有疟疾的病人时,寄生于人体血液中的疟原虫随血液寄生于按蚊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后,按蚊最终寄生于按蚊唾液腺中,当按蚊再次叮咬时疟原虫通过唾液进入人体并使人感染疟疾。

你可是真的聪明啊

你可是真的聪明啊

人类对于疟疾药物探索也并非一帆风顺,但尽管最初只是一个偶然的发现,依然挽回许多人的生命。

人类第1个有效的抗疟药物是奎宁。年秘鲁人已经知道服用一种树皮熬的汤可以有效治疗疟疾。这种树是印第安土著经常使用的植物药,后来被命名为金鸡纳树。年,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皮分离和纯化出化学单体奎宁(qui—nine),证明其是金鸡纳树皮中的有效抗疟成分。

金鸡纳树,又称奎宁树

年奎宁的化学合成成功,广泛用于疟疾治疗。但奎宁对于某些类型的疟疾,或者在疟疾病程的某些阶段,疗效差甚至根本无效,副作用大,而且有耐药性。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奎宁进行修饰和改造,合成了氯奎(chloroquine),药效良好,成为二战后最重要的抗疟药物。

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伯氨喹也是奎宁衍生物。奎宁类抗疟药的缺点是毒副作用大,容易产生耐药性,复发率高。关于奎宁,还有一个奇异的趣事是,科学家后来又从金鸡纳树皮分离出另一种生物碱即奎尼丁(quinidine),对疟疾也有疗效,但又能阻断心肌钠通道,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我国目前的

疟疾流行情况

疟疾曾在我国严重流行,年,我国启动了以“年全国实现疟疾消除”为目标的消除疟疾行动计划。虽然目前在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本地感染病例病例急剧减少。但境外输入性病例是主要挑战。(年全国共报告疟疾病例例,其中输入性病例占98.8%)

你可是真的聪明啊

你可是真的聪明啊

现在疟疾已经得到了控制,但在某些不发达地区国家,它还偶有猖獗,所以我们在预防的同时也要防止外境感染,出境旅游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和预防工作。面对疟疾,我们不必惧怕,但也要足够谨慎。

参考资料: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年4月第36卷第2期

世界卫生组织简报第95期,年第95期,第8号,年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年第30卷第1期ChinJSchistoControl,Vol.30,No.

《人体寄生虫学》第八版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年1月第13卷第1期

生物学通报年第50卷第11期

生物学教学年(第41卷)第三期

生物学通报年第50卷第11期

总策划:李平

责任编辑:王鹏

素材整理:陈佳红王博文孙瑞雪

插画:李禹琦

文字编辑:李峻美

排版编辑:邹妍黄鑫

临床技能实训中心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一般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有治白癜风的专业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zd/1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