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抱朴道院向往那种清静简朴的生活

抱朴道院向往那种清静简朴的生活



那天早晨,我打出租车在杭州西湖北山路葛岭路停下来,沿着山道往里面走,还是有点不放心,就问路边一位环卫大嫂:“请问抱朴道院怎么走?”那位扎了一根独辫子的大嫂往左边一指:就从这里走上去。

北山是西湖北部及西部山岭的统称,包括宝石山、葛岭、栖霞岭、灵隐山等名胜。我曾去过宝石山的纯真年代书吧,去过栖霞岭的黄宾虹故居,也去过灵隐山下的灵隐寺,唯独没有涉足过葛岭。

葛岭传说是以一位叫葛洪的人命名的。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是江苏句容人。上次我写句容茅山时,知道这位生于晋代的读书人真是很厉害,他不但是位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还是一位文学家,传说他写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

传说葛洪当年在此山常为百姓采药治病,并在井中投放丹药,饮者不染时疫,他还开通山路,以利行人往来,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因此,人们将他住过的山岭称为葛岭,并建“葛仙祠”纪念他。这座山上许多古迹都是与他有关的。比如葛岭最高处的初阳台,比如山腰炼丹古井遗址,以及这次我要去的抱朴道院。

没有走多远,就看到一座杏红色山门牌坊,墙上写着“抱朴道院”四个大字,特别有意思的是牌坊上的石刻对联:“初阳台由此上达,抱朴庐亦可旁通”——完全不是那些旅游景点装逼的楹联,而是为游人做实事的指路牌,既朴素,又有古风,真好!

当我沿着山道往山上走的时候,发现真是来对了,眼前正是我期待的古风景。初夏季节,清晨的雾气还没有散去,满目都是苍翠的古树,沿途的山道、古亭、石墙、溪水,人就像走进宋画里。山道上偶尔会见到晨练的人,或听到几声大鸟的鸣叫,更显得山里的空旷和寂静。

这时,在我后面突然传来一位妇女的喊声:“哎闪开——”话音未落,一位年轻的妇女赶着三匹驮满砖瓦的骡子走了上来。可能因为清晨露水的原因,山道石板上有点打滑,三头骡子正在费力地前行,我注意到那位大声吆喝的年轻妇女,虽然穿的是灰旧汗衫,脚上只是一双拖鞋,背影身材倒也显得飒爽英姿。

经过山腰上的那座四角方亭,越过那刻着“流丹千古”的石壁,就到了山上的“抱朴道院”。其实,道院的出现有点突如其来——埋头转弯一抬头,就见到道院大门。

抱朴道院有年的历史,现为杭州道教协会所在地。看门人是一位老汉,慈眉善目的样子,我与他买了一张5元的门票,就走进那个正殿——葛仙殿,殿里供奉着葛洪的坐像,整个装饰都富丽堂皇。在正殿的东侧是半闲草堂、红梅阁、抱朴庐。再往上走还有元辰殿、广灵殿、玄风亭,一直可以到达那个可以观赏到西湖风景的太极阁。

那天清晨,我不知用什么文字才能表达在道院里穿行的感觉,红梅阁里有三两个道姑在诵经,一个道姑在庭院扫地,一只小狗安静躺在那里,眼神很无辜地看着你。宁静、古朴,岁月静好,真有种“洞天福地”的感觉。

这些天为了写这篇文章,我不断地恶补有关葛洪的资料,发现葛洪人生活得非常精彩。一个人为何有如此旺盛的精力、人生效率又如此之高?这恐怕还要从他从小立志说起。

葛洪13岁就失去父亲,由于家境逐渐衰弱,买不起书,就开始借书、抄书,葛洪可谓是历史上的抄书冠军,他几乎抄遍所有能抄到的书籍。其实抄书也是一种读书,正是他少年就打下非常厚的读书底子,非常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认清自己缺乏做官从政的才能,就把读书立说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葛洪人生中也遇到两位好老师,18、9岁那年他遇到著名道人郑稳,拜他为师,学习道家思想和医药学问,慢慢由儒家向道家思想转变。葛洪24岁那年,又遇到南海太守——当时著名道教学者鲍玄,这位太守非常欣赏葛洪的才能,不但教授他全部本事,还把自己心爱的女儿鲍姑嫁给他。

历史上关于葛洪的传说太多太多,包括他后来回到句容茅山、杭州葛岭等地炼丹修道、治病救人,也应该是中年的事情。葛洪48岁之后,带着鲍姑隐居广东罗浮山,一住就是32年,直到年去世,终年81岁。这里要特别提一下他的妻子鲍姑,鲍姑是一位著名的针灸专家。夫唱妇随,相互激活,在学问体系上也算是“黄金搭档”。葛洪在最后32年之中其实就做了三件事:采药治病,炼丹,著书。

年,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元代画家王蒙的作品《葛稚川移居图》以4.亿元成交,成为当年拍卖市场上成交价最高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这幅《葛稚川移居图》就是表现葛洪当年在罗浮山炼丹的场景。

不过,我们一直习惯把炼丹与封建迷信连在一起,其实对任何事情的评判,都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背景。在东晋年代,当时从上到下把追求养生、长生作为时代的风尚。也有人说葛洪的炼丹术,后来传到了西欧,成为制药化学发展的基石之一。

葛洪对人类最大贡献就是医药学方面,他精晓医学和药物学。比如多年前他就提出:急病不是鬼神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疠气(即急性传染病是微生物引起的),那时世界上还没有发明显微镜,葛洪这种见解非常了不起。尤其要大赞的是他那本医学小书《肘后备急方》,书名意思就是“方便挂在肩膀上的书”,里面有75种常见病例,比如疟疾、天花、狂犬病等,每个病例都配2—3个方子,最多有15个方子,都是满山遍野不值钱的草药,正如后人评点的:这是一本为穷人写的书。

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屠呦呦的“功德无量”就是成功研究了青蒿素——这种可以医治疟疾的新药,每年可以挽救非洲等疟疾流行区数万人的生命。当初屠呦呦寻找研制新药的突破口,就是根据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

关于葛洪的故事,我再说下去估计读者会嫌烦,那就说说红梅阁与半间草堂。这里原来是南宋末代宰相贾似道的山中别墅。贾似道的丑恶名声很大程度来自那出昆剧《李慧娘》,戏中讲到良家女子李慧娘被贾似道占为姬妾,一日同游西湖时,见到读书人裴舜卿的风采,李慧娘不由赞了一声:美哉少年!后来李慧娘竟因这句赞美被贾似道用剑杀死,贾又把裴生囚禁在红梅阁中。张岱曾评点过贾似道:“贾秋壑为误国奸人,其山水书画古董,凡经其鉴赏,无不精妙。”可见爱好文艺,有审美眼光,并不能改变内心的凶残。戏中最感人的就是李慧娘放弃可以返回人间的机会,借了阎王爷的扇子来搭救无辜的书生,上演了东方版本的《人鬼情未了》。

据历史记载,贾似道最后死得很难看,是被人用锤子敲死的。不过,有关李慧娘的历史故事还很多,据说,十年浩劫的文革就是从批判昆剧《李慧娘》开始的,改编昆曲《李慧娘》的孟超先生也被批斗而死。

过了红梅阁沿着台阶往上走,就是元辰殿、广灵殿、救苦殿、玄风亭。那天,我在救苦殿与一位管理书的道姑聊天,我询问她:我是一位编辑,能不能短期来这里做义工?也许她看我一脸诚恳,不像是坏人,就对我说:你如真想来,与我们当家的说,会同意的!

说真的,我很是向往这种清扫、诵经、修养的简朴生活,如今我已经退休,有机会我真愿意来做个义工,哪怕只有一个月,体验一下葛洪“见素抱朴,静清守一”的精神。因为我们的心灵在世间蒙尘太久,被太多污浊所污染,需要借助宗教来清洁精神。

记得那天上午,我从抱朴道院出来时,那位看门老人建议我去后山道院遗址看看。说实话,当我向左顺着院墙绕到道院后面,眼前的场景又一次令我震撼:

满山是古意森森的古树,秋日阳光从树丛中洒射进来,形成无数个炫目的光斑,我站在那片炼丹古井遗址面前,那山那树那云,分明就是年前的模样!

我静静地写,你静静地读。

赞赏

人赞赏









































根治白癜风时间多久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zd/16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