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为什么你的朋友圈会被假的屠呦呦致辞刷屏
为什么你的朋友圈会被假的屠呦呦致辞刷屏
12月10日,屠呦呦在瑞典领取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很多人读了“屠呦呦的致辞”后大赞:讲得真好,很难不感动。
然而一些网友满含热泪转发完后却有点糊涂,怎么别人转的跟我不一样?屠呦呦的讲话怎么会有多个版本?
在屠呦呦的众多讲话中,《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转发率最高、最感动。
●这篇最火的致辞说了点儿啥?
致辞感谢四个人其他重要贡献者被一笔带过
演讲中,她重点感谢了四个人:给他起名字“呦呦”的父亲,重视中医的毛泽东,启发她思维的古人葛洪,身患疟疾使用青蒿素的非洲人。
其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则被一语带过:“我还要感谢当年从事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
用诗一般的语言感谢青蒿
一岁一枯荣的青蒿,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价值。
其茎,其叶,其花,浓香、淡苦,蕴含丰富的艾蒿碱、苦味素,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种廉价的抗疟疾药。
在我的科研生涯中,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的青蒿“前赴后继”,奉献了自己的身驱,成就了中国的中医事业。
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才铺就了我通往诺贝尔的坦途。
青蒿呦呦。
情感呦呦。
生命呦呦。
……
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
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
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
●实际上,稍微看的仔细一点儿,就能看出这则被形容为“美到如同散文诗一样的诺奖致辞”浑身都是疑点:
疑点一:有些笔法太做作
这篇所谓的致辞中将“中国科学家——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葛洪”称“葛洪先生”,甚至还提出要求,“希望尊敬的主席先生,能告诉世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以避免对自己已经没有多大价值的诺贝尔奖,给晚年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烦恼和质疑。
疑点二:与权威媒体报道相悖
多家权威媒体在报道10日屠呦呦领奖时并没有致辞。由于屠呦呦身体不好,连吃饭都没有跟瑞典国王、其他诺奖得主一起在主桌,而是跟家人、负责照顾的人在一个别的桌子。
据权威媒体报道,屠呦呦在瑞典期间的确做过“获奖致辞”,但题目并非《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而是《青蒿素——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这两个都说是在卡罗林斯卡学院的讲演,必然一真一假。
疑点三:致谢及结尾与“正版”不同
《青蒿素——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讲,详细回顾了青蒿素发明的过程,并点名感谢了协作单位:“感谢全国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等。”
演讲最后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做结,并“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这篇演讲的相关新闻,可以在各权威媒体、新闻网站查到。
疑点四:行文经不起推敲来源不可靠
《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行文看似充满美感,其实经不起推敲。并且,朋友圈里转发的这篇致辞并非出自媒体白癜风在哪里如何治疗白癜风传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