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彝医馆论坛云南省名中医王敏主任医师论

彝医馆论坛云南省名中医王敏主任医师论



云南省名中医王敏主任医师论彝医药名著《齐苏书》

《齐苏书》(意为彝族治病的医书),又称《双柏彝文医书》和《明代彝文医书》,是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药检所在双柏县所发掘出的一本古彝文医书,原件为彝文手抄本,无书名。因其发现于双柏故称为《双柏彝文书》,又因其成书于明代,所以也称《明代彝文医书》。

据该书抄本原件“序”所称:此书成书于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年),以后历经清代、民国多次传抄。此次面世的是民国五年(公元年)的抄本,此书共有古彝文约五千字,记录了56个病种,87个处方,味药物。全书内容丰富,叙述较详,以病症为纲进行编写,所列病症、症状或体征有60种左右。有的直接以病名出现,如疟疾、蛔虫、奶疮等;有的则以病因命名,如蛇咬伤、菌子中毒、皮肤湿疹等;但多数还是对症状的描述,以症状为病名的,如老母猪风、恶心呕吐、噎脖子等等。书中内容涉及到临床各科,其中属内科者约20多种,属外科(包括皮肤科、花柳科)者约16种,属五官科者约6种,属妇产科者约有5种。此外,还有少数属于骨科、神经科和儿科的。在一病一症下,少则一方,多则十方,也有一方通治数病的。全书列方药个,复方多于单方。复方由2、3味或5、6味药组成,未见10味以上的。书中的治疗多种多样,在内服外治的基本治法下又衍生出了多种治法,譬如外治的方法就有药水外涂、湿布散热、药渣外敷、针挑、拔火罐、小夹板固定等等。某些病症还注明了禁忌,有的禁吃腌菜,有的禁吃鸡肉、猪肉,尤其是禁吃母猪肉等等。这些内容体现了当时的彝医对疾病的产生、病情的消长、药物的生克关系都有一定的认识。纵观全书内容基本上是一本方书,体例与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极为相似,虽然理论尚不完善,但从内容上看,已自成体系而且受到汉医学的一定影响。譬如彝医认为风、寒、湿、害虫(蛔虫)和有毒食物、瘀血、饮食不节等等,均使人致病,即导源于中医的病因学说,某些治疗原则如驱风、驱寒以及忌口等提法也同样导源于中医。书中对于不同的病因及病症,采取内服外治和物理疗法等不同的方法与措施,与具备了因症论治的思想萌芽。

《齐苏书》是对16世纪以前彝族人民医药经验的总结,是内容丰富的彝族医药专门书籍。彝族的医药经验,多数散存于各种经书、史书中,比较零星片断。而《双柏彝文医书》则在近五千字中,详细的说明了多种疾病的治疗药物和使用方法。而这些疾病和药物,都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显得十分珍贵。

《齐苏书》的出现充分说明了16世纪中叶彝族医药已取得很大成就,证明了当时主要以行医为业的彝族医生已经出现了。他们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已经有意识的收集本名族的医药知识,并将其归纳、整理为专门的药方专书并且这种提高,即概括了医药知识,又具有指导人们行医治病的作用。它所记载的病种是彝区常见的、多发的;它所记录的药方和治疗的方法是彝族人民迫切需要的。正因为如此它才在很艰难的环境下,辗转传抄,流传了四百多年而不失传。国内有的研究彝族医药的学者把《齐苏书》的发现称之为“彝族医药史研究中的一次重要发现”。(参见李耕冬、贺廷超《彝族医药史》年5月,四川民族出版社)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膏
治白癜风石家庄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zd/15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