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昨晚屠呦呦被刷屏了,今天我们只好研究一下

昨晚屠呦呦被刷屏了,今天我们只好研究一下



  一条“中国科学家终于获诺奖了!”的消息昨晚刷爆了朋友圈,一时间诺奖得主屠呦呦的家世背景被翻了个底朝天。然而,在   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

  屠呦呦还通过央视发表了自己的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获得诺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这也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敌,全球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目前,每年还有45万人被疟疾夺去生命,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疟疾的传统疗法是使用氯喹或奎宁。但在上世纪60年代,由于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抗药性,这种方法成功率不断降低,疟疾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全球多个国家、2亿多疟疾患者面临无药可治的局面,死亡率急剧攀升。美方筛选了近30万种化合物却没有收获丝毫进展。

▲左为奎宁右为青蒿素

  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研发抗疟新药的“项目”任务。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担任科技组组长。她转向中草药研究,从系统收集历代医学古籍、地方药志和名老中医经验入手,汇集出多种方药,从中筛选出多种再加以研究,最终找出了青蒿素。随后青蒿素被应用于临床,成为一种能够在疟疾早期阶段扼杀疟原虫的有效药物。

  与西方药厂生产的同疗效药物相比,青蒿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轻微、治愈率高且价格便宜,被许多非洲民众称为来自遥远“东方的神药”,全球数亿人受益。

“青蒿素是如何破解疟疾难题的

  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中国《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中所指之物即为青蒿。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公元前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退热功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一个旨在援外备战的紧急军事项目启动了。因为启动日期是5月23日,项目的代号被定为“五二三项目”,这是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60多个单位的名科研人员参与,屠呦呦是其中一位。

  此前,国内其他科研人员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屠呦呦决定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开始,也四处走访老中医,她整理了一个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访集》。

  但在最初的实验中,青蒿的效果都不是最好的。她再次翻阅古代文献,《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原来青蒿里有青蒿汁,它的使用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在摄氏60度的温度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年10月4日,她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蒿甲醚能迅速消灭人体内疟原虫,对脑疟等恶性疟疾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青蒿素类药物可口服、可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甚至可制成栓剂,使用简单便捷。但为了防范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目前普遍采用青蒿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复方疗法。

  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9年年底,已有11个非洲国家的青蒿素类药物覆盖率达到%,另有5个非洲国家覆盖率为50%至%。而在5年,仅有5个非洲国家的青蒿素类药物覆盖率为50%至%。

“现身说法:青蒿素为什么被称“拯救世界”

讲述者:新华社驻马普托记者于帅帅

  我第一次知道疟疾俗称“打摆子”就是从师兄口中听说。他说,自己年毕业后第一次派出至非洲,在加纳刚下飞机的第一晚就发烧无力浑身难受,症状极似疟疾。痛苦与疑问下,同事给了他青蒿素,师兄吃下后第二天症状便消失了。师兄说,这是他第一次认识青蒿素。

  在加纳停留的14个月里,师兄得过两次疟疾,较轻的那回自己靠吃青蒿素挺了过来,较严重的那次当地医生用德国奎宁帮他治愈。师兄说,奎宁副作用大,不如青蒿素好用。

讲述者:新华社前驻拉各斯记者林小春

  面对疾病,我们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吃药,吃青蒿素,药名叫科泰新。头疼发热,感觉是疟疾,就吃一片,直到感觉没问题了。所以科泰新是那个时候拉各斯华人的常备药,一些黑人朋友也跟我们要抗疟药。

  当时在非洲,科泰新被称为疟疾克星、“神药”,它没有抗药性问题。这种药是年开始出口的,年被卫生部指定为中国援非医疗队必备药品。国家领导人出访非洲时,还把科泰新作为礼物赠送当地。

讲述者:新华社前驻达累斯萨拉姆记者章苒

  “你听说过中国的青蒿素吗?”“你有中国的青蒿素吗?”

  当地人最爱索要的不是中国茶叶,他们惦记的是另一种植物。

  青蒿素的神力当时已经传开,中国政府的代表团访问,或是企业家捐赠,必然带青蒿素为礼物。世卫组织在非洲的会议,以青蒿素一个药为峰会主题,也属破天荒了。

  过去这十年,我相信青蒿素挽救了无数生命;未来,我相信青蒿素还可以挽救更多。

“青蒿素奇迹背后的尴尬现状

  青蒿素是中国人所发明,其原料青蒿草等也只野生在中国,但从青蒿素获得最大利益的却不是中国人。全球青蒿素类药品产量80%以上的份额属于跨国医药巨头诺华,而中国的青蒿素企业的生存却只能依赖于向诺华提供原料。全世界每年有4亿人感染疟疾,但在每年全球抗疟药的销售额中,中国仅获取不到1%,青蒿素原料的利润与成品制剂相比,相差至少20倍。而即便是这独家原料供应商的身份也正在受到威胁。为了提高青蒿素的全球产量,世界卫生组织正在支持一些东非国家种植蒿类植物,例如坦桑尼亚在4年就开始大规模种植青蒿。由于近年来全球市场对于青蒿素类产品的需求出现大幅增长,提炼青蒿素的门槛又不高,国内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越来越多,相互压低出口价格,青蒿素企业的处境更为尴尬。

  陷入尴尬的根源是因为有关青蒿素药物的知识产权并未掌握在中国手里。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缺乏,中国在青蒿素研制成功后,并未就核心技术在国内外申请专利,这使得跨国医药巨头通过科技文献仿制后,进行后续研究,抢先申请专利,并利用专利占领了国际抗疟药物市场。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

精彩回顾

诺贝尔奖将出炉丨诺奖得主可不像你想的那么“老古板”

《夏洛特烦恼》论一部成功喜剧的自我修养(内有剧透慎入)









































北京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有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zd/1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