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坚持每天记一味中药青蒿

坚持每天记一味中药青蒿



青蒿

功效: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主治病证:

(1)阴虚发热,骨蒸潮热,虚热兼表。

(2)热病后期之夜热早凉,或低热不退。

(3)血热疹痒、吐血、衄血。

(4)疟疾寒热。

(5)暑热外感,暑热烦渴。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清泄,辛香透散,主入肝、胆,兼入肾经。既退虚热、清肝热、凉血热、除疟热、解暑热,又透阴分伏热、透营热、透表热。虚热、实热两清,兼表也可投用。

配伍:

青嵩配白薇

青嵩苦寒辛香,功能退虚热、凉血热、透邪气;白薇苦咸而寒,功能退虚热、凉血热、透邪气、兼益阴。二者相合,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热(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

青嵩配鳖甲

青嵩苦寒辛香,功能退虚热、凉血热;鳖甲咸寒质重,功能滋阴、退热、潜阳。二者相合,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药理:

本品有抗菌、抗病毒、抗症原虫、抗炎、调节免疫功能、解热、镇痛、抗肿瘤、祛痰、镇咳、平喘等作用。

性味:苦微辛,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本草求寡》:味甘微辛,气寒,无毒。

③《本草正》:味苦微辛,性寒。

归经:入肝、胆经。

①《纲目》:少阳、厥阴血分。

②《滇南本草》:入脾、胃。

③《本草新编》:入胄、肝、心、肾四经。

别名:

草青蒿、蒿子、臭蒿、香青蒿、香蒿、臭青蒿、细叶蒿、苦蒿、细青蒿、草蒿子

药材类别:全草类

入药部分:

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和分布:

生于旷野、山坡、路边、河岸等处。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采收加工:

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

性状鉴别:

本品茎呈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和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①《本草经疏》: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凡产后脾胃薄弱,忌与当归、地黄同用。

②《本草通玄》:胃虚者,不敢投也。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主暑热;暑湿;湿温;阴虚发热;疟疾;黄疸。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①《纲目》:治疟疾寒热。

②《本经》: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③《日华子本草》:长毛发,发黑不老,兼去蒜发,心痛热黄,生捣汁服并敷之。泻痢,饭饮调末五钱匕。

④《唐本草》:生按敷金疮,大止血,生肉,止疼痛。

⑤《本草拾遗》:主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绞汁朋。亦暴干为末,小便冲服。如觉冷,用酒煮。

⑥《本草新编》:退暑热。

⑦《食疗本草》:益气,长发,补中,明目,煞风毒。治骨蒸。烧灰淋汁,和石灰煎,治恶疮瘢靥。

⑧《滇南本草》:去湿热,消痰。治痰火嘈杂眩晕。利小便,凉血,止大肠风热下血,退五种劳热,发烧怕冷。

⑨《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食积,洗疥癞。

⑩《医林纂要》:清血中湿热,治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









































补骨脂注射液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zd/1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