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高级玩家的自定义配置访谈黄河清

高级玩家的自定义配置访谈黄河清



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如果对现状不满,你会不会做出改变?寻找自我,你是不是还缺了一点点勇气?世界很大,生而有涯,不如去闯。

有一位酷酷的朋友,六年间,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转身:法语系学霸、非洲工作、写书、高额奖学金、苹果管培生、灵魂导师。面对崭新又未知的人生,他写下「生便当为自由而骄傲的灵魂,飘荡在这尘世间」。

年10月13日,黄河清为出版自己在非洲经历的作品《何苦去非洲?》在做过一次分享,一年后,这位此间的少年,他回来了。

口述:黄河清-H

采写:垚垚-Y

Y:可不可以先介绍一下自己呢?

H:我叫黄河清,大家都叫我黄河。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国语言文学系,毕业以后到一家大的国企做市场开拓的工作,地点在非洲,整体感觉有些无聊,辞职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决定出国,申请到法国的商学院的奖学金项目,留学毕业后通过苹果公司欧洲区全球管培生选拔,在中国工作半年后开始创业,目前在做教育,讲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

Y:本科阶段饰演电影《此间的少年》主角令狐冲,回过头看,这个角色对你的现实人生是否有重合/冲突?

H:我是年演的令狐冲,现在已经过去六年了,我想应该还是有很多重合的地方。大学毕业后重合不大,当时对待工作更多的是现实选择,人生理想想得少一些,可是令狐冲这个角色相对来讲,有情怀,有抱负,拯救大宋,番邦来朝。工作后看起来和这种理想和抱负渐行渐远了,直到我被苹果的理念打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可惜在苹果又发现无法实现这个抱负,就开始做教育。

总的来说我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践行(令狐冲)的这个理念,教育对我来说是一个能够做出改变的地方,一定程度上不完全只做培训,以后还会做教学。(令狐冲)这个角色在我人生留下了印迹,我其实也是本色出演,相辅相成吧。

Y:什么时候去的非洲?为什么做这个决定?

H:去非洲是我年7月份毕业后的事情。当时对读书有些厌烦,我觉得大学四年,即便是北大,也有自身的局限。哪怕当时有去法国读社会学的offer,我也放弃了。我很喜欢去各种没有去过的地方,做没有做过的事。非洲对我来说,是一辈子总要去的一块宝地,我想如果现在不「疯狂」,以后就老了。就决定是毕业后的这段时间,凭着一股勇劲儿,想去试一试。当然薪酬也比较可观,符合社会对名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期许,所以就去咯。在非洲总共工作了一年多。

非洲的山路

Y:你的人生中,做去非洲这类转折性的决定有几次?做决定的关键驱动力是什么?

H:首先去非洲是第一次吧,大家都不能理解我没有去找一个「正常」一些的工作;第二次应该是从国企辞职,当时自己的工作做得还不错,领导对我也比较器重,身边的同事也很震惊,父母也不太理解;然后去法国念书也是一个转折性决定,旁人确实没办法理解,为什么当年放弃offer不去读书,在非洲待了一年后转而去深造了呢?从苹果离职加入创业团队是一次,毕竟是苹果嘛,好企业好平台,放弃发展和稳定。大概就是这样几次。

这四个关键的取舍的驱动力是想去做更有趣的事情。从不断的取舍中更加认清自己,如果不喜欢一种生活,就去改变它,也是想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吧。

Y:出国读书时是一种很独立的生活状态么?

H:是的,毕竟已经毕业了,我不太希望让父母拿钱,所以全都靠自己挣。我出国之前一边做教育机构的老师,一边准备出国考试,加上之前在非洲工作,赚到了留学前半年的学费。也申请到商学院提供的奖学金,大概一个月欧元,不算很多。

生活压力依旧很大,于是我想再努把力,申请了一个叫「学徒」的奖学金项目,不仅仅能cover掉我的学费,还可以有结余。项目的竞争相当激烈,全年段大概只有四、五十个人可以申请到这个项目,其中大部分是法国人。在我这一届,我应该是所有中国「学徒」里第一个申请到这个项目的,并且是薪酬最高的,也比身边绝大多数的法国人找到的合作方提供的薪酬要高。

我也鼓动了身边的中国朋友们一起申请这个项目,使这一届入选的中国人数破了建校以来的记录,震惊了法国人的圈子。当然副作用就是,在我后面一届,我的学校就禁止中国学生再做这个项目了(笑)。

Y:当时申请这个奖学金项目的过程一帆风顺吗?

H:你觉得呢?毕竟这个项目听起来就知道非常好。首先入选这个项目需要学习成绩好吧,然后还需要申请者和企业谈,因为是企业给学生offer,承担学费。相当于需要获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认可,还是挺难的,即便是对我而言。我大概一个月投了一、两百份简历吧,面试了三家企业,最后才拿到这个项目的入场券。

Y:非洲生活真的像看起来一样酷吗?这个经历对现在的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H:在非洲要么是很危险,要么是很孤独,要么是很无聊。只有伴随情感的不舍,才会让一段经历让人觉得好玩,其实这些东西都不太容易获得吧。就像在高速公路上玩滑轮,看起来是很拉风,很酷的事情,背后却潜藏了很多风险。

比如疟疾在非洲就是很常见但也极其危险的疾病。我看到身边有的本来活蹦乱跳的同事得了疟疾以后,突然之间就蔫了,忽热忽冷在那里打摆子,抵抗力差点的还会讲胡话。所以我很注重自我保护,即便是没有条件,我也坚持每天健身。很幸运,在非洲期间我没有得过疟疾。

原先公司在当地的员工保守估计有三四百人,法语翻译不超过十个,所以我会承担很多的身份:见总统会是我去,见部长会是我去,买菜会是我去,医院会是我去,修车会是我去,还有开发票、当地简单的商务谈判等等你可以想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是我去。这种多重角色的工作经历,让我了解到非洲的一个完整的社会结构。然而在国内,我们接触到不同层次的人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这让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看过的书、读到的东西,也算是一个主要的收获。

对我的影响这方面,我认为,非洲归来,人的「阈值」会变高,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我从非洲回来已经有四、五年了,期间唯一有两次让我觉得很触动的旅游经历,一次是法国的匹拉沙丘,再一次是罗马的竞技场,其他就没有什么能够让我触动的了。我父母是老师,所以从小接受儒学思想的浸染,在非洲工作的这一年让我对很多事情改变了看法。我开始觉得人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一直是好好先生,比如有时候真的要很凶地去和当地各方势力的黑人谈判;但是一定要把最好的笑脸留给身边最亲近的人,对自己人一定要好。我之前的领导教会我这个道理,也让我感慨良多。

Y:说说非洲青年的生活方式?

H:我知道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是无法加入。比如我在几内亚的时候,公司租了当地最繁华的写字楼的一整层,视野很开阔。你会发现整个城市没有什么规划,离我们工作的地方一百米左右就是整片整片的贫民窟。

我就发现很有意思。那个地方的黑人,我想象中生活会很惨,没电没水,赚一点点钱还不够糊口。可事实上一到晚上那里就响各种特别大声的音乐,乌漆麻黑的一片也不知道他们在干嘛,我的同事告诉我他们在跳舞。你要想啊,大晚上的一帮黑人,真的彼此都看不到,乌漆麻黑的一群黑人,从九、十点钟一直跳到凌晨三点,等到音响一关,回家睡觉。

还有一些青年,赚了点钱,到了一家小小的旅馆去,围着一张桌子,每人点一瓶汽水,五颜六色,也不知道是哪里产出的,但谁也不喝,就在那里聊天。聊了大概三个小时,晚上十点左右老板把灯一关,这一溜黑人就靠汽水的颜色认出彼此。十一点左右他们开始喝汽水,十二点保证喝完,回家睡觉。

在当地,人们对足球非常热爱,他们可能没有鞋,没有衣服,也没有球门,有时候连球都没有,就拿一个罐子,再不济就用纸团或者布团包一个,一踢就是一个下午,也没有很明显的竞技规则。所以我也是没有办法融入当地的这种生活,而且中国人去加入的话会显得非常的奇怪。

Y:为什么决定写书?创作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H:我是在法国写的这本书。只有远离文化才能看清文化,写作一直是我想做的事。我在留学之前大概写过三十到五十万字的废稿。写虚构小说,但总是写到五万字左右就遇到瓶颈。所以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方向错了,是不是我还没有强大到在脑海去建立一个世界,那我能不能从我自己熟悉的生活开始些写。于是我选择了在非洲工作的这段经历,写了三四个月,目前成稿是十一、二万字这样,基本都很顺利,没有特别明显的卡壳。

后面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书,我开始尝试众筹,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开始基本上都是熟人支持,于是我开始宣传自己的作品,也就有了之前在的那一次宣讲,当时我还在苹果供职,其实时间并没有那么自由。算是用尽洪荒之力,最后筹集到了足够的款项。

Y:现在是不是还在从事新的创作?

H:有啊,我在写一本书叫《解梦师》。我现在教两门课: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准确来讲偏心理学方向,毕竟大学修了社会学的双学位。研读心理学著作帮助我了解自己的内心,还让我获得了解梦这门技能(笑),所以我就以「梦」为核心写了这本书,但它同时是一部小说。这是我重新尝试虚构写作,也是在写作道路上的一次自我挑战吧。

Y:现在在做什么?休假后的计划?你最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H:我现在在休年假,以后会继续教书。7号会回做一个活动,多认识一些朋友,也算是给当年在这里众筹的一个交代。

目前我想做好一个老师,希望让大家能够喜欢知识,培养非功利的学习习惯。哪怕现在成功学、金融学这么火,我始终相信文史哲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我不希望我们这一代会没有人去传承它。当然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我的意思是那些急功近利的是一定不能久存的。

我现在加入孤独的阅读者,也是希望能在这个领域做出一点改变。

Y:我看到太多关于你的牛逼闪闪的履历,但是通过今天的采访,我能感觉到你获得的每一份成就都是靠扎实的努力换来的。有没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说的?

H:是啊,天上不会掉馅饼,过程只有自己知道。但是年轻的时候,想试什么一定要试,别人的人生只能参考,不能替你做决定,也不要一个人哀怨消沉,趁着年轻赶紧改变吧。

采访者的话:

黄河的经历精彩而又震撼人心,但不能被复制。我看之前的稿子、包括黄河发的一些自己的东西,都是比较阳光的、神化的,跟他聊天发现其实这段时间,他都是很辛苦,也曾经很绝望。幸运的是他的大部分尝试的结果都是好的。

我不希望这份采访对现在的年轻人造成一个误导,我希望它真实、客观,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像黄河一样有天赋、勇敢、努力且幸运——黄河其实真他妈的努力啊。这次的采访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他「神」的形象,除了闪闪发光的履历,我们亦能够感同身受他的低谷和迷茫,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年轻人,一个有血有肉的求索者。这种真实,让黄河显得更可爱、更值得尊敬。

「普通玩家选择标准配置,高级玩家选择自定义配置。」这句话不想给年轻人一种怂恿,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正能量,从固化的思维里跳出来看看想要的生活方式,然后自我衡量,找到自己的方向。

非常感谢黄河对本次采访的积极配合,采访中黄河告诉我他在非洲时,曾在昏暗的屋子里拉开窗帘看到满目明媚的阳光,刹那间意识到生活的美好。我希望这位此间少年的故事,也能像一束阳光,给正在阅读的你一点启迪。









































北京看白癜风病哪个医院最好
补骨脂酊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zd/1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