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城事援非归来记我市第17批援非医
城事援非归来记我市第17批援非医
11月14日上午,医院院内人潮涌动,我市第17批援助喀麦隆国家医疗队的4位援非医师凯旋,他们是医院口腔专业副主任医师王玮、医院影像专业主治医师李前进、医院耳鼻喉专业主治医师陈伟伟、市妇幼保健院妇产专业主治医师王青芸。鲜花、绶带、欢笑、掌声包围着他们。两年多来,个日日夜夜,他们舍下自己的小家,克服当地医疗资源薄弱、医疗设备短缺、生活环境恶劣、气候炎热等实际困难,用精湛的医术架起了中非友谊的桥梁。
是荣誉更是责任
王青芸在上学时就听说了我国组织医疗队援外的故事,那时的她虽然还是少不知事的少女,但参加援外医疗却是她那时就有的梦想。用王青芸的话说“只有这样(援外医疗)才能真正体现医生的无私奉献精。”
年11月,王青芸没有和家人商量的情况下报名了,经过选拔、培训等流程,年9月11日,飞抵2万公里外的一个非洲小国——喀麦隆。这一刻王青芸对自己说:“这是荣誉更是责任。”
王青芸是幸运的,多年的理想终于实现,此行与王玮、李前医院儿科主任安同凤共同医院。医院,记者没有见到安同凤,据卫计委工作人员介绍,安同凤申请留非继续开展医务工作。
陈伟伟就没那么幸运了,晋城籍医疗队员只有他医院,这里不仅天气炎热、艾滋病、疟疾等传染病泛滥,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恐怖组织活动。陈伟伟出行前和爱人说“老婆,还不知道此行能不能回来呢!”下飞机后当地热心的旅客便用手比划成“枪”的样子,对陈伟伟说“吉德?不要(去)不要(去)”那一刻,陈伟伟内心真是五味杂陈,但他咬了咬牙!陈伟伟在自己的总结里这样写道:“苦并快乐工作着,非洲人民的纯朴和热情感染着我,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激励着我,援非,我不后悔!”
生活:环境恶劣疟疾缠身
如何形容喀麦隆的气温?如果说像晋城夏天最高温度,相信大家能够忍受,但如果每天都生活在高温而且潮湿,就像汗蒸房一样的环境,相信大家就不再向往那个遥远而神秘的非洲小国了。
喀麦隆就是这样,最高温度可达到43度。不仅热,而且湿。刚到喀麦隆并没有及时进入基地,一周多的时间安排在酒店,所谓的酒店和晋城普通农家小旅店也是无法比的,医疗队员们晚上和衣而卧,洗澡也是每个房间两桶水。一周后进入基地,条件比酒店虽然好了很多,但饮用水不能直接饮用,当地人因为直接饮用导致患肠伤寒的特别多,队员们只能买水喝,14元人民币一桶10升的饮用水。
陈伟伟刚到吉德20天便得了疟疾。全身酸疼,软的和面条一样。“躺在床上打电话的劲都没有,强坚持着拨通了领队的电话,医生来到基地静脉注射药物后有一点精神,赶快起来烧点热水再躺下。”陈伟伟一个80后年轻医生,出发去喀麦隆时孩子只有7岁:“以前在家可没受过这罪,就是一个感冒发烧亲人们也在身边陪护,一个人身在异地,语言沟通不方便,环境不熟悉,无助感别提多难受了。”
在姆巴尔马尤,虽然队员们可以相互照应,但生活也没有好的哪里,异常的气候,再加上恶劣的环境,队员们就开始接二连三地出现疟疾等不适,其中,患疟疾最多的是李前进,平均两个月就要得一次。“我患疟疾虽然频繁,但都属于轻度的,就像感冒一样,患疟疾最最厉害的是王青芸。”李前进说。
今年3月份,王青芸入非以来首次患病,用王青芸的话说:“逛燥难受得像从鬼门关走了一趟似的,始终无法让人安静下来,即使用上安定也无济于事。”队友们非常担心王青芸,经过商量,和队长请示准备提前回国,直到第5天,王青芸才稍好点。
“一年多都坚持下来了,难道在最后这几个月掉链子?”王青芸把提前回国的打算取消了。可她没有珍惜这片刻的安静,生病第7天时,刚刚吃下退烧药躺在床上输液,医院便有急诊,王医院为一位产妇做手术,这样反复了两次,病情越来越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的王玮对着王青芸发了火:“你不要命了?”别人患病用药4天左右,王青芸用药15天身体才恢复。
工作:职业暴露最吓人
艾滋病肆虐是非洲贫困地区的典型特征,这里的女孩子13岁就开生孩子,作为医生,每天与艾滋病接触是难免的事情。
陈伟伟接诊的第一位患者就是艾滋病患者,他像平常一样拿了压舌板给患者看喉咙,治病开处方,诊断结束,将患者送走之后,护士才告诉他,这是一位艾滋病患者,这让陈伟伟吓出了一身汗,当时他并没有戴医用手套。
有一次李前进在为一位病人做B超时,因为前一天吃螃蟹不小心把手弄伤了,在为病人做完检查后,他自然地拿起仪器擦拭,病人的体液沾到了他的手上,病人离开后护理人员才说病人是位艾滋病患者。“当时心真是掉到了谷低,因为艾滋病的潜伏期一个月,那一个月是度日如年,心想的如果真被传染了,以后的日子该怎么办呢?”
因为涉及病人隐私,医生们也并不知道哪个是艾滋病患者,职业暴露成为医生们最头疼的事。
一次王青芸为一位产妇做手术,护士告诉他手术对象是一位艾滋病患者,让好注意安全,可不幸的是,因为麻药问题,病人在手术床上乱动,导致她在缝合时针扎破了自己的手。
经过定期检查没事儿,这让王青芸虚惊一场。
思乡:想到孩子就心酸
陈伟伟、王玮、王青芸、李前进,他们是医生,但他们同时也是父亲、母亲,是儿子、女儿,是丈夫、妻子。在家里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
陈伟伟,一个80后年轻的医生,去援外时,他的孩子只有7岁。“11月13日下午在长治机场见到孩子第一眼时,没有期待的看到孩子叫自己爸爸,像见到陌生人一样还有点不好意思,适应了半个小时后,孩子才开始叫爸爸。”说到这些陈伟伟有些心酸。
王玮,老母亲今年80多岁了,养儿为防老,年龄大了,难免身体出现状况,今年年初,身体一向硬朗的老母亲病了,医院检查,医院的领导李常青,李常青立马责成相关医护人员帮助老人看病,远在喀麦隆的王玮知道后,心是放下了,但眼泪没止住。
李前进一看便是个暖男型的父亲,在去援非之前,孩子和他是最亲的,每天放学回来后,都要缠着和他打闹玩耍,可去非洲半年后,李前进和儿子通电话,每次儿子能用一个字表达的决不用两个字,而且没说两句话便把手机递给妻子。每年6月20日是孩子的生日,生日当天李前进电话没打通,便给孩子发了个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白癜风的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