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常识

  • 2016/10/12

    疾病预防nbsp消除疟疾,谨防境

    疾病预防nbsp消除疟疾,谨防境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我国,主要有间日疟和恶性疟两种。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等,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谵妄、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详细]

  • 2016/10/11

    思南县疾控中心开展疟疾防治及疟原虫镜检

    为确保我县年疟疾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及年省级消除疟疾目标任务,提高全县各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及实验室人员的疟疾诊断检测技能,思南县卫计局统一安排于年9月5日至9月7日在县疾控中心会议室召开疟疾防治暨疟原虫镜检工作培训。本次参加培训的人员主要为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中心)院长(主任)及从事疟疾防治工作人员共计人。县卫计局分管疾控工作副局长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疟疾防治工作的重要[详细]

  • 2016/10/11

    放血,拔牙以及牙刷的往事

    利维坦按:毫不夸张地说,牙齿的好坏是人类这个物种在丛林社会当中的“硬指标”:它往往意味着健康、嗜食,具有群体的竞争性。可是,一旦牙齿不灵了,那很可能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消化系统的衰退、社会地位的逐渐边缘化……当然,现代社会里,假牙或许是“甜”的隐喻,满嘴的金牙则具有某种狰狞而暴发的气质。但是,一旦想到在没有麻醉术发明之前的拔牙,整个面部神经都会不由自主地扭成一团……哦对,我得空也该把我下颌的两颗智[详细]

  • 2016/10/10

    有关疟疾的科普知识

    有关疟疾的科普知识什么是疟疾?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详细]

  • 2016/10/10

    疟疾防治知识,你知多少

    (一)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二)疟疾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三)疟疾的主要症状是发冷、发热、出汗。(四)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止蚊子叮咬。(五)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区。(六)重症疟疾会危及生命。(七)从非洲和东南亚回国的发热病人,须查疟原虫。(八)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状况。(九)在疟疾流行区,要防止蚊虫叮咬。(十)企业派驻非洲、东南亚等地的随队医生应当具备疟疾诊治能力,并储[详细]

  • 2016/10/7

    十招让孩子远离秋季常见病

    季节的交替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加之秋季本身就是流感高峰期,再加上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和循环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不能及时调节体内和体外温度的突然变化,所以更容易被病菌侵袭。比如小儿感冒,秋季腹泻,哮喘等疾病让孩子痛苦不堪,妈妈们也上火着急。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远离秋季常见病的伤害呢?孩子生病后,家长又应怎样护理呢?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秋季[详细]

  • 2016/10/7

    立秋过后,广州的妈妈们记得给家人准备这几

    立秋后,广州仍然处于炎热之中,盛夏余热未消,因此素有“秋老虎”之称。立秋后,白天仍然炎.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往往白天很热,而夜晚比较凉爽,早晚温差变大。立秋过后养生须注意!1立秋仍要防“秋老虎”防暑降温要继续进入立秋之后,尽管昼夜的温度相差变化很大,但是在白天还是非常热的,而且有时暑气也会十分逼人,因此,立秋防暑降温的工作需要持续,不能断。①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详细]

  • 2016/10/7

    探索科学纠正关于蚊子五大传说彻底灭

    参考消息网9月1日报道美媒称,与在后院烧烤一样,蚊虫叮咬也是炎炎夏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蚊子叮咬带来的不适不仅仅是瘙痒,蚊子还是高效的疾病传播器。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8月26日报道,迈阿密部分地区暴发的寨卡疫情给当地孕妇带来了风险。此外,蚊子还可传播西尼罗河病毒、登革热以及基孔肯雅热。只有抛开猜想、搞清真相,才能更好地使人们远离蚊子叮咬以及它们所传播的疾病。▲埃及斑蚊(维基百科)传说一:在[详细]

  • 2016/10/5

    宝宝秋季不得不防的六种疾病

    炎热的夏季过后,就会迎来宝宝各种疾病多发期的秋季。面对这个季节,妈妈们就要储备能量开始为保护宝宝的健康大忙特忙。秋季宝宝常见的疾病有哪些呢?应该怎么预防呢?小编特意总结了一下,妈妈们要注意了。一、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   秋冬季腹泻病罪魁祸首是轮状病毒。这种病毒在宝宝体内一般有1至3天的潜伏期。发病时,大多数宝宝会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流鼻涕、发热等,其中一些宝宝还伴有呕吐症状[详细]

  • 2016/10/5

    来了解一下疟疾的防治知识吧

    前几天起床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喉咙发炎、鼻塞、还有头闷的感觉,第一反应就是我是不是得了疟疾?!(因为之前听别人说过如果拖延治疗发展成脑虐就必死无疑了。)把自己吓的半死,我可不想死在非洲啊~来非洲之前也只是很简单地在网上查了查疟疾的知识,但并不知道怎样才算疟疾,得了疟疾后又应该怎样治疗,去哪里治疗,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时间心神无主,赶紧找药店去买治疟疾的药!但走到一半心里又不安起来,治疟疾的药会不[详细]

  • 2016/10/4

    食用白扁豆的注意事项

    食用白扁豆的注意事项新华网甘肃频道-08-5:29白扁豆最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白扁豆性味平和,一般人群都适合食用。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多吃一些白扁豆,可以健脾和胃。脾胃不好的人,在夏天特别容易遭受暑湿的侵袭,最常见的就是水肿和腹泻,严重的还有痢疾。白扁豆解暑化湿,补虚止泻,对我们的脾胃能有一个很好的养护。还有就是老年人,脾胃虚弱的也非常多,经常吃些白扁豆,特别是用大米加白扁豆煮粥,保健效果是非常不错的[详细]

  • 2016/10/3

    立秋至,如何养生看这里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三侯“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立秋养生精神调养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秋天容易情绪悲伤而伤肺,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要做到内[详细]

  • 2016/10/2

    Science疟疾新抗药性背后的因素

    文献标题:K13-propellermutationsconferartemisininresistanceinPlasmodiumfalciparumclinicalisolates.文献来源:Science,11December有两个研究小组报告了新出现的疟疾药物青蒿素抗药性背后的分子机制。由JudithStraimer领导的一个小组证实,疟原虫K13基因中的“推进器突变”造成了该抗药性。由S[详细]

  • 2016/10/1

    沧州确认输入型疟疾流入,重症致死率高

    4月初,在沧州市打工的一名江西人到疾控中心的门诊复查疟原虫,他曾因在非洲打工染上疟疾病返回国内,去年沧州市也有2例输入型疟疾感染者。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在人体血液内所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吸血时传播,多见于夏秋季节,气温热的地方最容易得这种病。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称潜伏期,一般12天到30天不等,抵抗力较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也较长。目前,沧州市主要的蚊种有能传播乙脑的三带喙库蚊,传播疟[详细]

  • 2016/10/1

    每日健康疟疾的症状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防可治,主要通过蚊叮咬传播,主要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等,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谵妄、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1)疟疾病人做到及时发现、规范治疗,间日疟患者于第二年春季进行根治;(2)进入高疟区的人员必要时进行预防服药。(3)灭蚊要彻底,重要的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详细]

  • 2016/9/30

    疟疾诊断标准修订版出炉,2016年6月1

    疟疾诊断标准修订版出炉,2016年6月1   11月2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疟疾的诊断》。针对我国对外交往频繁,海外工作、生活或旅游人员增加,在外感染疟疾以外其他热带病可能性增加的现状,标准特别增加了鉴别诊断的病种,如巴贝虫病,以避免疾病漏诊、误诊以及因此引起的疾病传播。该标准自年6月1日起施行。   据了解,我国于年制定了《疟疾诊断标准》。本次修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文件,将原[详细]

  • 2016/9/29

    网织红细胞假性增高源于疟原虫干扰

    患者男性,22岁,在一周前从非洲打工回家,6天前因发热、头痛、医院急诊室就诊,诊断为感冒,行静脉点滴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出现高热,寒战,头痛加剧等。转入我院急诊科就诊。查体:体温:T39.2oC,P22次/分,R30次/分,BP16/8Kpa,呼吸困难,急性病容,烦躁;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表浅淋巴结未扪及及肿大;颈静脉正常;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实验室检查:[详细]

  • 2016/9/28

    疟原虫的抗药性致柬埔寨现行疟疾疗法失败

    翻译李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附属机构NIAID(NationalInstituteofAllergyandInfectiousDiseases,NIAID)的一项新发现证实,在柬埔寨的某些省份,由于寄生虫对青蒿素和哌喹的抗药性,致使针对恶性疟原虫疟疾感染的一线药物双氢青蒿素哌喹(Dihydroartemisinin-piperaquine)治疗失败。双氢青蒿素哌喹是一种将强效速效的青蒿素与其长效配对[详细]

  • 2016/9/27

    老祖宗留下的絕技天星十二穴,非常实用

    看名字,你懂我吗?养生调理专业技术学习交流的最佳平台《黃帝內經》中記載,說人身上有十二經絡,以應十二個月,有三百六十五節,以應一歲,其實就是說人的穴道有三百六十個。穴道數量在歷代的發展中,慢慢地累積,到明朝的《針灸大成》,就已經記載了有三百六十一穴。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一個穴道,分佈在十二條“正經”和任、督兩條脈上;每一個經絡上的穴道數量不一,例如膀胱經上最多,有六十七個穴道,心經、心包經最少,各有九[详细]

  • 2016/9/25

    传染病细胞内形态和临床症状相似疟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所长周晓农研究员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同行,由于田鼠巴贝虫红细胞内形态与恶性疟原虫环状体相似,所致疾病临床症状也很相似,尤其在低度感染和混合感染情况下,巴贝虫病与疟疾不易区分,因此需加强对疟疾流行区巴贝虫感染的研究。巴贝虫病是一种以蜱虫为传播媒介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田鼠巴贝虫为感染人体的最主要虫种,也是输血感染巴贝虫病的最主要虫种。新近研究表明,在我国黑龙江和新疆等地[详细]

1300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文章/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