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常识 > 预防埃博拉病毒知识问答
预防埃博拉病毒知识问答
年8月刚果民主共和国爆发埃博拉疫情。截止年9月11日,该国累计报告例病例,其中死亡例,致死率67%。由于同爆发埃博拉疫情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和乌干达接壤,年6月15日,坦卫生部宣布坦面临埃博拉病毒输入性传播高风险。为帮助在坦中资机构人员和华侨华人进一步认识埃博拉,及时采取预防和防范措施,切实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提供关于埃博拉病毒的知识问答如下:1.埃博拉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吗?埃博拉(EbolaVirusDisease,EVD)全称为“埃博拉病毒病”,既往曾称之为“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种严重且通常可致死亡的疾病,病死率约50%,可高达90%。因此,埃博拉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必须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做好预防和防范措施;同时,埃博拉通过直接接触病人和野生动物及其污染物、污染的环境传播,可防可控,不要产生不必要的恐慌。2.埃博拉病毒的来源是什么?目前认为狐蝠科的果蝠(吃水果为主)是埃博拉病毒的贮存宿主。野生动物(如黑猩猩、大猩猩、猴子、森林羚羊或箭猪等)因直接或间接接触果蝠而感染发病,甚至有些时候导致野生动物流行。人类是通过接触感染的果蝠或处理感染的野生动物而获得感染;感染发病的病人可将病毒通过接触方式再传播给其他人,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埃博拉的主要传染来源是埃博拉病人,而病毒最初则来源于野生动物。3.埃博拉病毒有哪些型别?年,埃博拉首次在南苏丹的Nzara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Yambuku的邻近埃博拉河的村庄发生,并因此得名埃博拉。埃博拉病毒目前发现6个型别,引起人类疾病较大流行的主要型别是扎伊尔型,该型埃博拉病毒的毒力最强,曾导致年西非国家流行,也是年以来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疫情,以及本次乌干达输入疫情的病毒型别。此外,苏丹型和布迪布焦型毒力也较强,曾在苏丹、乌干达等国发生过流行。塔伊森林型曾导致1名实验人员感染。赖斯特型和邦巴利型尚没有导致人类感染的报道。4.埃博拉传染人的具体方式有哪些?如何预防?埃博拉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污染环境等传染,特别是直接照顾病人、处理和接触尸体时,风险更大。因此,不要接触疑似病人、病人及其污染物品、污染环境;不要接触任何可疑动物,野外要防止接触野生动物,尤其是病死的野生动物,不要处理与食用野生动物。疫情发生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不要与他人握手,不要与他人有身体接触;经常使用肥皂与水洗手;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5.蚊虫叮咬会传播埃博拉病毒吗?蚊虫叮咬不会传播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不能在蚊虫等节肢动物细胞繁殖;蚊子吸血后一般不会立即去叮咬下一个人,而是选择去偏僻地方休息,消化吸得的血液;蚊子不是注射器,不会将吸得的血液注射给下一个人,它注入人体是其唾液(防止血液凝固,使吸血能够持续进行)。因此,理论上蚊虫是不会传播埃博拉病毒的,现实情况下也从来没有发现蚊虫传播而感染的病例;同时也没有苍蝇蟑螂传播的证据,尽管存在理论上机械搬运病毒的可能。虽然蚊虫不会传播埃博拉病毒,但能够传播其他传染病,必须做好蚊蝇蟑螂等有害昆虫杀灭与防护工作,以预防疟疾等其他传染病传播。6.握手能不能传染埃博拉?与埃博拉病人握手可以传染埃博拉病毒。预防埃博拉的关键措施就是不要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污染环境等。7.一起吃饭能不能传染埃博拉?与埃博拉病人一起吃饭,可能因接触病人及污染物而传染上埃博拉,但与健康人一起吃饭,不会传染上埃博拉病毒。8.性生活能不能传染埃博拉?研究表明精液中含有埃博拉病毒,甚至疾病恢复后,含有埃博拉病毒的时间可长达9个月。埃博拉病人应禁止任何形式的性行为;恢复期仍带有病毒的人,也应尽量禁止性生活,或采取正确与持续使用安全套的安全性行为,采用任何形式接触精液的性行为后(包括自慰)后,应立即使用肥皂和水洗手;使用过的避孕套要安全处理,防止接触精液,直至两次检测埃博拉阴性后,才可恢复常规的性生活方式。卫生部门对男性埃博拉病人的存活者,自发病3个月后检测精液,如阳性,每月检测一次,直至间隔两周的两次检测结果阴性。9.接触埃博拉病毒后多长时间会发病、什么时候有传染性?接触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一般会在8-10天内发病,这是埃博拉病毒病的平均潜伏期,但潜伏期具有一定的时间范围,可短至2天,长至21天。接触者在发病前处于潜伏期,对他人没有传染性;发病后才会对他人具有传染性。但为了防范接触者发病后传染他人,病例的所有接触者都要被隔离检疫,接受医学观察至最长潜伏期21天。10.埃博拉病人主要有哪些症状?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后,病毒在体内增殖,产生免疫反应导致炎症,病人开始出现高热、头痛、咽喉痛、虚弱和肌肉疼痛等症状,类似于感冒、疟疾、伤寒等疾病,难以鉴别,易导致病人就诊不及时或诊断不及时,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也增加了家庭和社区接触人群感染风险。随着病程进展,病人出现呕吐、腹痛和腹泻;病毒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结构性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病人出血凝血障碍,导致病人体内出血,以及鼻腔、口腔、生殖道等部位的外出血,并伴随皮肤出血性水泡,最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11.埃博拉病毒病如何进行诊断的?埃博拉病毒感染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确认。目前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是采用分子杂交、RT-PCR等方法直接检测埃博拉病毒核酸,或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ELISA)病毒蛋白。血清学检测是采用ELISA捕获法和ELISA间接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确诊埃博拉病例比较复杂,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等待检测结果过程中,也要做好相关预防控制措施。12.对埃博拉病毒病有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针对埃博拉治疗的血制品、免疫用品和药物等尚在进一步研究中,治疗性抗体初步证明有治疗效果,但还没有特效药物批准上市。对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包括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维持血氧浓度、血压稳定和治疗继发感染。因此,做好预防是关键;发病后及时就诊很重要,可以增加病人存活机会。13.埃博拉有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有。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几内亚疫情现场对一种埃博拉疫苗(rVSV-ZEBOV)进行了试验,实验人群人,其中名接受疫苗接种试验的人群,在接种10天以后,没有发生病例,而未接种组同期则发生了23例埃博拉病例,证明了该埃博拉疫苗的保护性。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生埃博拉疫情后,也开展了该疫苗的接种,初步结果也证明了该疫苗的有效性。但由于该疫苗供应产量有限,目前主要用于一线卫生人员接种、埃博拉病例密切接触者及周围人群的环状接种。世界卫生组织战略咨询专家组(SAGE)建议对其他埃博拉疫苗进行评估。14.哪些地方是传播埃博拉的危险场所?病例就诊医疗机构、病例家庭及周围社区,以及举办埃博拉病人丧葬等场所传播埃博拉的风险很高;一般商务活动、旅行、社会交往和普通工作场所等传播埃博拉的风险较低。但为了防范接触传播的可能性,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疫情发生时,仍应采取相应措施:(1)不要与他人握手,不要与他人有身体接触。(2)经常使用肥皂与水洗手。(3)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4)在疫情发生地的人员,日常工作与生活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5)禁止参加丧葬活动。(6)不要接触疑似病人、病人及其污染物、污染环境。(7)不要接触、处理与食用野生动物。15.哪些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风险较高?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但因不同人群的接触机会、接触方式与程度,以及身体状况的不同,感染发病风险水平不一样。感染发病风险较高人员通常是:(1)医务人员;(2)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等;(3)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4)雨林地区接触森林中病死动物的人员;(5)免疫受损者,如艾滋病患者或者伴有其它基础性疾病人员,幼儿及老年人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感染发病。16.疑似埃博拉病例应当如何就医?曾经去过已知存在埃博拉病毒病的地区,或者与已知或疑似患有埃博拉病毒病的人员接触过,出现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及时就医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控制疾病传播至关重要。为了防范自行及随处就医过程中进一步传播疾病的风险,应就近报告当地卫生部门、医疗机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