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常识 > 屠呦呦青蒿素之后无药可用,人类或将面临浩

屠呦呦青蒿素之后无药可用,人类或将面临浩



对于自然界的各种致病细菌来说,人类制造出的大量无所不在、又杀不死它们的低剂量抗生素会让细菌们慢慢进化出对于抗生素的抗体,最终成长为对于所有抗生素都无动于衷的“超级细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一旦“超级细菌”进化为细菌界的主流,人类现有的抗生素将毫无办法,我们将重回裸奔时代。

雪上加霜的是,人类现有的医药研发也已经触摸到了天花板,近30年来,全人类仅仅开发出了两种新的抗生素,被细菌的进化速度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一旦人类进入了实质性的无有效抗生素可用的“后抗生素时代”,到年,每年因为细菌感染而死亡的人数将突破万,那个时候不仅仅是现代医学的终结,也是现代文明的终结。

所以,还是不要对我们现在取得的成就过度的自信和自满,其实我们离重回蛮荒时代,永远只有一步之遥。

青蒿素之后无药可用,

人类或将面临一场浩劫?

阿信

四年前,年,屠呦呦教授因为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成为中国科学家的骄傲。在颁奖礼演讲中,屠呦呦提醒到:东南亚地区,青蒿素正面临着失去效用的风险……

事隔四年之后,年6月17日,这位年逾八旬的科学家率领她的科学团队再次刷屏,她率领的团队发布了关于疟原虫对青蒿素耐药的最新治疗方案。

图片截自澎湃新闻

尽管事后屠呦呦团队谦虚地纠正了媒体中的不当用词:

但是不得不说,这次科研成果的发布表明,人类其实远没有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我们依然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生存危机,终有一天,我们也许会走到无药可救的绝境……

和疟疾抗争

人类其实早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其实屠呦呦在发布本次科研成果的视频中已经给我们提了个醒:引起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在地球上已经生存进化超过了万年,而我们人类呢,如果从第一只人科动物的出现开始满打满算,也才区区六七百万年而已。

言简意赅点说就是:对于疟原虫的生态而言,我们人类才是真正应该被它们消灭的入侵物种。

人类和疟原虫打交道,还嫩得很,我们没有理由对现代医学技术过分乐观。

不过,从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来看,人类对于对抗疟疾倒是一直都有着蜜汁自信。其中最有名的一位抗疟英雄就是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的一生,戎马倥偬,东奔西突的。征服了无数国家,建立了宏伟的帝国,但很不幸,最后却被地球上无所不在的疟疾给悄悄征服了。

不成想,这位抗疟英雄一点都不耐虐。他的御医和我们现在的人一样,对当时的医疗理论和技术非常自信:

不就是发烧吗,放血!

还不退烧?再放血!

再放!再……!放……!

古希腊人认为血在四种体液中是占主导地位的,得不同的病,就在“相表里”的血管上开口子放血,直到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精英们还对这种疗法深信不疑。

被小刀扎到绝望的大帝,在临死之前上演了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名场面:

“我死在太多医生的帮助之下。”

这样自信满满又毫无进展的抗疟史又晃晃悠悠的持续了一千多年,疟疾在人类中所向披靡,杀人如麻。

直到17世纪初,西班牙人正式进军新大陆。天主教耶稣会士们发现了一种由神奇的树皮磨成的粉末,可以根治疟疾引起的反复高烧。是的,直到那时,人们都认为疟疾只不过就是发烧而已……

这种树皮就是生长在的南美丛林中的

金鸡纳树(Cinchonaledgeriana)的树皮

但是,这种长得像桂皮的树皮磨成的粉吧,它有时候管用,有时候又不管用。

说实在的,这和桂皮很像啊

这让当时懵懵懂懂的科学家们很迷糊,所以干脆直接从“科学角度”得出结论:这不科学!大家可千万别吸食这种粉末。

对于信奉新教的英国来说,这种理论为他们拒绝欧洲天主教国家的“毒品”提供了极其有力的借口。疟疾带来的死亡把英伦三岛变成了真正的腐(烂)国。

疟原虫已经荼毒人类的道路上狂奔了数百万年,而人类却连它是谁都还不知道。

从奎宁到青蒿素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治好疟疾的正确答案就是这种桂皮树皮。但从17世纪初发现它开始,人类把它攒在手里了大约整整3.5个世纪,才弄清了完整的解题过程。

之所以手里握着答案也找不准往哪儿填,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自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中叶的整整两千年时间里,人们始终认为是因为沼泽产生的脏空气和蚊子引起了疟疾。

直到年1月,人类才发现造成疟疾的真正元凶原来是——疟原虫。

而稍微让人欣慰的是,早在年人们就了解到真正对于疟疾起作用的,是金鸡纳树中所含的最关键的活性化合物——奎宁。

但是地球上患有疟疾的人口数以亿计,即使在今天,每年仍然有7亿人患病,数百万人因此死亡。如果光靠金鸡纳树树皮的低浓度的奎宁含量,显然是不能够满足需求的,关键是,早在19世纪末,金鸡纳树就已经非常稀有了。

人类开始尝试采用人工合成的方式生产奎宁,而这种方法直到年才最终成功。

二战时期针对军队制作的奎宁药品宣传海报

就在人类以为自此已经一劳永逸地消灭了疟原虫感染这一困扰了数百万年难题的时候,一场越南战争,人们突然发现中南半岛上的疟原虫已经全面进化,奎宁对于疟疾已经完全失去了作用。可是,此时离人工合成的奎宁药物在全球推广仅仅才过去十多年……

于是才有了屠呦呦接过抵抗疟疾的接力棒,研发青蒿素的故事。

现在人类已经发现,由屠呦呦研制的抗疟疾新药青蒿素,在杀灭疟原虫的效力方面已经开始下降,所以才会有这次的最新科研进展发布:

一是适当延长青蒿素的用药时间;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

由于疟原虫的抗药进化能力之快,可以肯定的是青蒿素也终究会步奎宁的后尘,在很短的时间内对疟原虫失去效用。

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青蒿素并不来自于青蒿,而是黄花蒿,屠呦呦通过现代医药学原理发现古代中医在这方面其实是弄错了。

无论是奎宁还是青蒿素,医学之所以能够找到有效的治疗方式,主要还是先有偶然的运气找到了答案,再有顺藤摸瓜的发现。但是现在,人类对抗疟疾的仅有的两个答案已经用光了。

也就是说,单单依靠现代的医药理论和技术,在没有大自然事先给出答案的前提下,人类要想真正地独立解开疟疾这道难题,仍然是难上加难的事情(想想HIV吧),本质上,现代人类和年前古人所面对的境况没什么不同。

抗生素让人类无药可救

屠呦呦提醒到,青蒿素之后,疟疾将无药可用,人类或许将面临一场浩劫。

和疟原虫一样,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一路走来的,还有各种致病细菌。

在没有发现抗生素之前,人类在致病细菌的面前显得无比的脆弱,只需要轻轻划破一个口子,细菌就能侵入人体,最终夺去人的性命。

数百万年来,人类对此毫无招架之力。直到年,因为一次实验中的偶然性因素,弗莱明爵士发现了青霉素(但此时,青霉素还不是一种“药”),人类才从在细菌弥漫的世界里裸奔的蛮荒年代,步入了文明时代。

发现了青霉素的弗莱明爵士

在没有抗生素的东汉直到中华民国,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仅从22岁增长到了35岁,而到了抗生素已经非常普及的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飙升到了73.5岁。

抗生素被誉为现代医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问题是,这颗明珠不可能一直闪耀下去。

道理还是和疟原虫一样,人类学会了运用抗生素的同时,细菌们也找到了对抗抗生素的办法,你在开发新的抗生素,细菌们进化得比你更快。

人类自从有了抗生素以后,就如同开启了游戏中的“无敌模式”,将抗生素不加节制地运用得淋漓尽致。

不仅人类自己有事没事吃一点抗生素,而且蓄养的牲畜也会大量食用。

是药三分毒,在抗生素这个问题上体现得非常明显。抗生素不仅仅会杀死体内的致病细菌,还会杀死人体内有助于人体免疫力的一切益生菌。

服用抗生素后一段时期内,人体的抵抗力反而会出现下降,而身体要经过很长一段时期之后才能重建益生菌群。

而现实却是,我们今天吃到的、喝到的任何一样东西里面都会%的残留有抗生素。

不仅如此,河流、土地里面也充斥着大量的低剂量的抗生素。

这是什么概念?对于自然界的各种致病细菌来说,人类制造出的大量无所不在、又杀不死它们的低剂量抗生素会让细菌们慢慢进化出对于抗生素的抗体,最终成长为对于所有抗生素都无动于衷的“超级细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一旦“超级细菌”进化为细菌界的主流,人类现有的抗生素将毫无办法,我们将重回裸奔时代。

雪上加霜的是,人类现有的医药研发也已经触摸到了天花板,近30年来,全人类仅仅开发出了2种新的抗生素,被细菌的进化速度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一旦人类进入了实质性的无有效抗生素可用的“后抗生素时代”,到年,每年因为细菌感染而死亡的人数将突破万,那个时候不仅仅是现代医学的终结,也是现代文明的终结。

为了延缓人类无药可用的时代的到来,为新药的研发再多争取一些时间,现在世界各国都在严格控制抗生素的滥用。

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在抗生素和超级细菌之间,应该如何自处?

抗生素使用攻略

1、少吃抗生素

特别是病毒性感冒,不要吃只有对细菌才有作用的抗生素。

2、合理用药

合理合量使用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必须使用抗生素的,要把握住服用抗生素的剂量和持续时间,不要长期服用抗生素。

但更重要的是,不要擅自中断抗生素的服用。中断用药最容易使得细菌产生耐药性,此时不得不选择药效更强的抗生素,要知道,已经没有多少抗生素可以供你挥霍了。

如果这样的过程循环往复,你就成了培养“超级细菌”的罪魁祸首。

另外,关于抗生素,能够口服,就尽量不要打点滴。

3、少住院

很多疾病,能不住院尽量不要住院。目前,超医院里。

所以,还是不要对我们现在取得的成就过度的自信和自满,其实我们离重回蛮荒时代永远只有一步之遥。

而就在人类距离无药可用的时代越来越近的当下,各大国际制药企业却正因为利润原因,纷纷关闭抗生素研发部门,也许现在,人类已经站在了在悬崖边缘……

深受医生、诗人、战士喜爱的鸦片怎么风靡世界年?

奎宁在英国怎么就成了禁用药,后来又怎么再次崛起的?

煤渣中提炼出来的染料如何带来了抗生素,改变整个医药行业?

用不起眼的柳树皮造出来的阿司匹林如何逆袭成为百药之王?

你吞下的每一粒药丸,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绝伦的传奇故事。

扫码即可购买

梁漱溟纪念特别讲演

《金陵刻经处》新书分享会

《谢辰生口述》新书分享会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千古聚讼《兰亭序》

对话舒国治

对话资中筠

对话叶兆言

周文重大使讲演

五作家文学冷餐会

博物馆史对话

晚年柳诒徵

程章灿谈胡小石

民国知识人

王笛《袍哥》新书分享会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婚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叶圣陶孙女回忆姑苏叶氏文学世家

孙中兴谈爱情

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高峰论坛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社会心理学会云南暑期班

杨国枢先生追思会

郑小悠:年羹尧之死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高欢藏品展特别活动

魏定熙《权力源自地位》新书对话会

共读南京之《南京城市史》

中国首部书店话剧

四姝昆曲雅集

徐新对话刘成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琦教授品读百年越南

福克《两性》新书分享会

社会学十位长江学者聚首贵阳

你所不知道的金庸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之美系列讲演

谷岳南京分享会阿信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共抗白癜风你我同行
北京比较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cs/17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