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常识 > 检验临床面对面PLT偏低,推片后镜检
检验临床面对面PLT偏低,推片后镜检
作者:医院实验诊断科吴康,蔺丽玲,岳展伊
疟原虫属于一种叫“原虫”的微生物,与细菌、病毒相比要大得多,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属于细胞内寄生虫,在人体内周期性的不断扩增、生长和变化。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它们生长速度和周期不同,患病的表现也不同。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因周期发作,发冷、发热、多汗,俗称“打摆子”;疟疾危重的情况称为“脑疟”,所以有症状者务必重视,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控制病情,挽救生命。
患者?,37岁,就诊于发热门诊。血常规检查WBC:4.79x10^9/L,RBC:4.26x10^12/L,Hb:g/L,PLT:37x10^9/L(根据规则PLT60x10^9/L需镜检),血细胞分析仪报警:抗溶红细胞(?图1)?有核红细胞(见图2)?初步怀疑为疟原?感染,即疟原?寄生于红细胞内,导致其胀?变形,不易溶解,故仪器误认为?量抗溶红细胞或有核红细胞。
图1抗溶红细胞
图2有核红细胞
DIFF通道同时提示有核红细胞(见图3)
图3有核红细胞散点图
遂推?,镜检可?间日疟原虫各个时期形态,环状体(见图4),大滋养体(见图5),裂殖体(见图6)及配子体(见图7),特别是环状体和裂殖体多见,形态特征典型,根据其形态初步推测间日疟原虫。
图4环状体:(早期滋养体)胞质淡蓝色,环较大,约为红细胞直接的1/3;核1个,偶有2个;红细胞内只含1个原虫,偶有2个
图5大滋养体:(晚期滋养体)核1个;胞质增多,形状不规则,有伪足伸出,空泡明显;疟色素棕黄色,细小杆状,分散在胞质内
图6裂殖体
未成熟裂殖体A:核开始分裂,胞质随着核的分裂渐呈圆形,空泡消失;疟色素开始集中
成熟裂殖体B:虫体充满胀大的红细胞,裂殖子12-24个,排列不规则;疟色素集中
图7配子体
雌配子体A:虫体圆形或卵圆形,占满胀大的红细胞,胞质蓝色;核小致密,深红色,偏向一侧;疟色素分散
雄配子体B:虫体圆形,胞质蓝而略带红色;核大,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疟色素分散
经免疫快速板条法检测:C阳性,T1阳性(见图8),进一步确诊为间日疟,及时询问病?具体情况,据描述?天冷,?天热,是典型间?疟临床表现,且进?步追问病史,患者描述有非洲游玩史,遂按疟疾传报制度以上报,嘱其立即去疾控中心治疗。
图8免疫快速板条法检测
1.严格执?镜检制度,符合镜检标准的严格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