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常识 > 政策简报中国境外输入性疟疾应对策略
政策简报中国境外输入性疟疾应对策略
摘要:
卫生安全是重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的再次暴发敲响了全球卫生安全的警钟。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定义为:旨在尽可能减少危害不同人群、团体、区域以及跨国性的群体健康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可能性而采取的预见性和反应性行动。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促进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各国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国与各国的人员往来。这是机遇,但也将带来传染病跨境传播的风险。
中国境外输入性疟疾需警惕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之一,WHO把疟疾与艾滋病、结核病一起列为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依据WHO最新评估结果,全球约32亿人受疟疾威胁,病例约有2亿,大多数病例分布在非洲地区(88%)、东南亚地区(10%)和东地中海地区(2%),每年约有40多万人死于疟疾。
疟疾曾是中国重要的蚊媒传染病之一,建国初期年发病人数高达万病例,曾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制约着流行区社会经济发展。经过60多年的努力,中国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并计划于年全面消除疟疾。随着中国出入境旅游、跨国贸易和援外工程迅速发展,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年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1.22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3%,中国在外各类劳务人员达96.9万人。出入境旅游和劳务输出等因素带来的境外输入性疟疾不断增多,曾出现过聚集性输入疟疾疫情。年,大批赴西非加纳淘金人员短时间内集中返乡,导致广西上林县发生大规模的输入性疟疾,短时间内该县输入性疟疾病例数达到近千例。
近年来,从境外疟疾流行区输入的疟疾病例比例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从年的66.4%(/)上升至年的98.8%(/)(详见下图)。-年全国报告的例疟疾死亡病例中,境外输入性疟疾占96.3%(例)。以年为例,我国全年报告疟疾死亡病例20例均为境外输入性恶性疟,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告境外输入病例主要分布在云南、江苏、四川、广西和山东等省。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7例、间日疟例、恶性疟例、三日疟70例、卵形疟例、混合感染47例。非洲和东南亚为主要输入性疟疾来源地,近几年所占比例分别约为75%和25%。非洲国家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安哥拉、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加纳和刚果布;亚洲国家排名首位的为缅甸。值得注意的是,输入性疟疾引起本地再传播的风险日趋加大。尤其是由东南亚输入的间日疟病例,由于适合其传播的媒介在国内分布广泛,在输入性疟疾压力持续存在的情况下,引起疟疾传播阻断地区再次出现本地传播的可能性较大。
输入性疟疾防控和管理存在的挑战
中国境外输入性疟疾的上升趋势,对中国输入性疟疾防控和管理提出了挑战,主要包括:
一是输入性疟疾诊治能力不足,医院误诊和漏诊。由于中国疟疾已进入消除前期,在许多疟疾非流行区,临床医生对输入性疟疾病例的诊断意识不强,缺乏相应的诊治经验,不能及时发现和诊断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尤其对恶性疟缺乏诊断意识,每年均有因误诊和漏诊导致重症疟疾和死亡疟疾病例的报告。部分地区调查结果显示,疟疾病例就诊当天得到确诊者不到50%,其中乡镇//社区卫生院首诊确诊率仅为21.21%,大医院误诊和漏诊也时有发生。
二是出境人员对传染病预防意识不足,极易错过最佳就医时机。有研究调查显示,出入境人员疟疾知晓率为仅为40.58%,归国人员中在境外疟疾流行区坚持防蚊的比例仅为67.69%%。境外输入性疟疾患者大部分为青壮年男性,且多数是在非洲务工的人员,缺乏疟疾防治知识、自我防护和主动就诊意识;同时,一些地区条件艰苦,无防蚊设施,因此疟疾感染率高。部分患者回国后产生相应症状未引起重视,贻误病情,导致错过最佳就医时机,甚至丧失抢救的最佳时机而导致死亡。
三是中国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管理和跟踪系统尚未建立。随着中国出入境人员逐年增加,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为例,每天入出境旅客近10万人次,而目前中国国境口岸的传染病监测工作尚不健全,例行检查仅为“两证”(健康证、预防接种证)的抽查。要做到出入境人员信息和传染病监测,需要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出入境管理、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旅游、劳务输出、边防等多个部门的沟通与联动,这也为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和管理提出了挑战。
政策启示
阻断跨境传染病的传播,对维护国家卫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际传染病疫情形势日趋严峻,中国质检总局在全国口岸连续检出寨卡病毒病、黄热病、霍乱、裂谷热等新发或首发传染病。年2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的入境人员中发现一例自委内瑞拉归国的发热病例,经确认,该病例为我国第二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同年7月,首都机场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在入境检疫时,发现一名疑似黄热病旅客,经确认,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
同时,跨境传染病的阻断也将促进全球卫生安全,对全球卫生安全作出贡献。虽然在年成功处理SARS疫情后,中国应对全球卫生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但随着全球各国依存度越来越高,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和国际贸易的愈趋频繁,中国仍然面临众多传染病的威胁。因此,为提升国家安全,需要更加重视全球卫生安全问题,推动跨境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
政策建议
为维护全球卫生安全和国家卫生安全,降低各类传染病的输入,建议如下:
加强临床医生对于各类疾病,尤其是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和技术。
1)加强对出国务工、经商和旅游等重点人群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普及。
2)建立出入境口岸疾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通报各类病例。
3)建立多部门协调与合作机制,协同开展疾病防控工作。建议建立健全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从源头抓起,通过商务、旅游、检验检疫和出入境管理等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健全工作机制,研究解决出入境人员疾病监测和应急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各项措施。
致谢
本简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张丽、夏志贵、周晓农,以及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阳撰写。
作者联系方式:上海市瑞金二路号,
-
如需引用、复制、传播本简报,请说明撰写者的情况并提及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的赞助。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GHSP的立场和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项目简介:
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GHSP)是中英两国政府共同开展的一个新型卫生发展合作项目,旨在建立中英卫生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双方在全球卫生领域的合作,提升中国参与全球卫生发展的能力,共同促进全球卫生状况改善。该项目于年至年实施,总金额为万英镑。该项目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商务部、英国国际发展部组成项目战略指导委员会,项目管理办公室设于国家卫生计生委项目资金监管服务中心。GHSP项目办网址:白癜风最好的治愈方法北京那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