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常识 > 四十年前的执着,成就她今天的诺贝尔奖

四十年前的执着,成就她今天的诺贝尔奖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女,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她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资深药学家。她50岁(年)成为硕士生导师,71岁(年)才成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如今,青蒿素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药,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的名字源于《诗经》。据考证,诗句中的“蒿”即为青蒿。为她命名的父亲,未曾想到女儿会与那株小草结下不解之缘。

上世纪60年代,由于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抗性,使得全世界多个国家、2亿多疟疾患者面临无药可治的局面,死亡率急剧增高。当时,中美两国都开展了抗疟研究。美国筛选了近30万个化合物而没有结果;我国在年组织了全国7省市开展了包括中草药在内的抗疟疾药研究,先后筛选化合物及中草药达4万多种,也没有取得阳性结果。

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项目”任务。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任科技组组长,开始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她从系统收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和名老中医经验入手,汇集了多种方药,从中筛选出多种供筛选,最后找出了青蒿素。

青蒿素:中国过去一个世纪最重要药物发现之一

青蒿素自诞生起已经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这项来自中国的原创发明充分体现了我国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也得到了国际权威的认可。

青蒿,又称作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南北方都很常见。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药物,是一种有效抗疟药物,对疟原虫无性体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并迅速控制疟疾症状。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也可用以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诞生,使人类利用青蒿素抗疟达到新高度,同时也放大了我国传统中医药的科学价值。

“我们的事业,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屠呦呦获奖,对于中国、中国人、中国的科学人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多年的石头落了地,中国的科研成果也终于获得了国际姗姗来迟的认可。这是对中国的认可,也是对人类事业的认可。

毕竟,和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比起来,无论是荣誉还是奖金,相形之下都可以被忽略不计。在中国,每年因为疟疾死去的人数已经降到了两位数,而在以往这个数字可能是数十万!

和屠呦呦同时获奖的,还有两位外籍科学家,他们同样因为对蛔虫寄生虫的卓越研究而被表彰。正如年拉斯克奖颁奖礼上的评价一样,“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著名生物学家、北大教授饶毅也在评价屠呦呦时说,这些药物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我们应该推崇他们的工作、肯定他们的成就。科学,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谈论屠呦呦,不是为了争论谁的贡献更大,中药是否还有科学意义……而是感怀屠呦呦这一批科学家的科研精神——“我们的事业,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文章来自网络

请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点赞吧!









































北京治白癜风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cs/15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