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常识 > 外文图书吴迪石海明战争与自然
外文图书吴迪石海明战争与自然
《战争与自然》:
科技引发生态灾难的理性反思
吴迪石海明
(国防科技大学)
石海明: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国防科技》杂志编委,中国军视网特约评论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光明日报》社科普专家,远望智库特约研究员。与人合著出版《从物理战到心理战》、《虎狼之翼:关于科学技术与军事变革的对话》、《适应者死亡:媒体狂欢时代的全球战略博弈》、《科学、冷战与国家安全》、《制脑权》等9部作品,与人合译《技术与国际体系变迁》、《思想大战:脑科学与2世纪的军事》、《信息战:以柔克刚的艺术》3部,。其中,《制脑权》入选中央国家机关干部“强素质-做表率”推荐读物,《中华读书报》年度百佳图书。
《战争与自然》是美国著名学者艾德蒙·拉赛尔(EdmundRussell,~)的第一篇史学宏篇巨著。
本书通过对技术、自然及战争的论述,试图解释战争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从文化传统和科学传统出发,我们往往将战争与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分开考虑,而本书通过对化学战史和病害虫控制史作案例分析,展示了战争与人类支配自然共同发展的历程。二十世纪化学战与害虫控制曾在思想上、制度上以及技术实践上有很多交叉点。这些交叉点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现代战争的整体性和环保运动的发展。
从具体内容上看,本书共2个章节,分析了94年至年间化学武器、化学战的发展,以及人类对病害虫控制所作的努力,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作者提出战争与征服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即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越多,战争规模也就越大;战争规模越大,人类对自然征服的程度也就越高。尤为重要的是,征服自然是战争全面化的原因之一,全面化的战争又有助于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本书通过对二十世纪化学武器和害虫控制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案例的分析,来支持此论点。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是从整体上阐述了引入化学武器后的战争与和平时期病害虫控制对自然产生的影响。开篇,作者就引用了位于美国丹佛市附近的洛基山阿森纳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受到污染的例子,说明化学工业的各种产物对自然造成的巨大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化学制品(包括化学武器与杀虫剂)在打破自然界物种平衡的巨大作用。传统上,由于技术条件限制,我们往往忽视了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所造成的后果,而大规模化学战和杀虫剂的出现使得人类征服自然的信心急剧增长,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性也日益凸现。战争极大促进了化学战武器的发展,化学工业随之繁荣。而战后,军事对化学武器的需求减少,化学工厂纷纷转型,由军用转向民用,开始制造出大量农业生产中使用的DDT杀虫剂等化学制品。而化学制品的滥用,造成了许多问题,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破坏。
第二章作者主要分析了一战前期化学武器的使用以及化学工业的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应来了第一个黄金发展期。战争前期,由于特殊的地缘环境,美国及免予直接参加战争,又享受战争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战争后期,在欧洲各国精疲力竭时,美国加入战争,已救世主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获得了巨大国家利益。战前,美国的化学工业是一个不被看好的行业,许多化学公司濒临倒闭。而战争对化学战武器、化工品的需求刺激了美化学工业发展迅猛。97年时,美国化学学会的干事查尔斯.罗斯曾说:“美国化学家用两年时间达到了德国四十年才达到的目的”。
第三章《化学家参加的战争》,艾德蒙主要叙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97-98),交战双方对化学武器的使用情况,以及美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战前,德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化学工业国家,对化学制剂运用于军事有着深刻的理解,拥有着强大的化学战实力。相比之下,美国的化学工业虽然在战争前两年,由于受到需求刺激,发展很快,然而,美军并没有重视其在军事领域的巨大作用。直到作战中吃了大亏,才开始组建化学战部队。一方面化学武器造成的伤亡巨大,另一方面受化学毒剂攻击后的惨烈景象使作战中的士兵心灵上受到巨大震撼。所以说化学武器的使用不单纯作为一种攻击性武器,更是作为一种心理战武器被广泛运用到一战中。
第四章为《和平时期的化学战》,作者主要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间隔期(98-)化学战、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作用使人们不得不开始白癜风中医治疗方法沈阳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