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常识 > 全国疟疾日告诉你疟疾的前世今生
全国疟疾日告诉你疟疾的前世今生
年5月,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年起将每年4月25日作为“世界疟疾日”,旨在推动全球进行疟疾防治。我国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将每年4月26日定为“全国疟疾日”。今年4月26日是第9个“全国疟疾日”,主题为“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疟疾,俗称打摆子,是一种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救治,极有可能死亡。显微镜下侵入红细胞的疟原虫疟疾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自古以来人类备受此病的困扰。下面,小古就带您穿越一把,了解一下疟疾的“前世今生”。忆往昔古代医学无法确定传染源,古人大多认为疟疾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中国古代医家认为疟疾由感受疟邪引起,以恶寒壮热,发有定时,是多发于夏秋季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中引起瘴疟的疟邪亦称为瘴毒或瘴气。古罗马人则认为,沼泽湿地中会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通过口鼻呼吸进入人体,引发疟疾。意大利语中的“污浊空气”(mal’aria),就成了疟疾的学名Malaria。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古罗马的文学作品中,已经写到出现了疟疾这种周期性疾病。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成书于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中也有对疟疾的详细记载。古时人们对这种传染疾病束手无策,甚至认为是神降于人类的灾难。苏美尔人就认为疟疾是由瘟疫之神涅伽尔(Nergal)带来的,古印度人则将这种传染性和致死率极高的病称作“疾病之王”。清乾隆年间数度进击缅甸都因疟疾欢而受挫,有时竟会“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年,秘鲁总督钦琼(Chinchón)伯爵的妻子在利马逗留时患上疟疾,药石罔效,眼看就要客死异乡。幸运的是,当地的印第安土著会用一种树皮治疗疟疾,当地人称之为“生命之树”。用该树树皮熬药汤后,伯爵夫人最终痊愈。该树后被命名为金鸡纳树(Cinchona)。但是,到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在南美、亚洲开始迅速蔓延整个非洲,很快人们对疟疾便无计可施……小古告诉大家,在古代疟疾就相当于是个绝症啊!一旦得了,对于大多数的老百姓来说,就只能听天由命了。看今朝
青蒿素的发明“缓解了数亿人的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了上百个国家数万人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大约40%的人口仍然在受虐疾威胁,每年有3.5亿—5亿人感染疟疾,万人因疟疾死亡。每天有儿童因患疟疾而失去生命。发病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老、少、边、穷地区。对全世界大约二分之一的人而言,疟疾迄今仍是公众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
在中国,随着本土病例的减少,防治疟疾输入成为重中之重,今年我国疟疾日的主题是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目标到年实现消除疟疾。数据与图片来源于网络最近天气渐渐变暖了,5月1日劳动节将近,在这里小古提醒,出国旅行的各位小伙伴们:世界那么大,别把疟疾带回家。白癜风中医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