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常识 > 从卡罗琳医学院疟疾所想到的

从卡罗琳医学院疟疾所想到的



瑞典当地时间10月5日上午11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常务秘书乌尔班·林达尔先后用瑞典语、英语宣布,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另外一半授予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大屏幕上出现的照片和简介,让世界认识了这位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屠呦呦。简介中写着“生于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国”。

时光倒叙:年10月4日,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成果。随着检测结果的揭晓,实验室沸腾了:该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正是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

评委们介绍了获奖科学家的贡献: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一种可以显著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药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常用治疗疟疾的药物——通氯喹或奎宁已经失效,但疟疾患者却在持续增加。那时,中国的屠呦呦将目光转向了传统中草药学,并发现了植物青蒿中的提取物有疗效。屠呦呦翻阅古典,找到提取的办法,并将该物质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代表了一种新型的抗疟载体,能够在疟疾寄生虫发展的早期就迅速杀死它们,因此在治疗严重疟疾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疗效。

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写出这篇现场报道的人是我的朋友--人民日报驻瑞典记者刘仲华。我清楚地记得,年8月的一个上午,我们一起在瑞典斯德哥摩尔参观了卡罗琳医学院。坐在诺贝尔大厅椭圆形桌子旁,采访一位在那里做医学研究的中国教授。这位已在瑞典定居来自山东的教授告诉我们说,每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评委们就是在这里进行讨论,最终评选出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一时间,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记者兴奋地围坐在桌旁,假扮评委,共同举手通过一项决议: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热烈的掌声响起来,我们的欢笑声响彻诺贝尔大厅。没想到,当年的一段表演在十年后梦想成真。刘仲华,你是否还记得具体的日子吗?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在接受刘仲华采访时说:“恭喜屠呦呦,恭喜中国!这是诺贝尔医学奖历史上首次奖励寄生虫疾病的治疗领域。因疟疾死亡的人每年可以达到两亿人,她以惊人的毅力发现青蒿素,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青蒿素可以将受疟疾感染的死亡率下降20%,她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中医关于中草药有着丰富的知识,而西方科学家可以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中草药进行分析提炼。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完美地把这些结合在一起。因此东西方医学研究携手合作,会得到丰硕成果。”

屠呦呦此次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又使我想到一位大学同学。三年前,他赴任去非洲某国担任中国驻该国大使。当他在第三年回国探亲时,我问他,在非洲,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他说是疟疾。他赴任第一件事情,就是请疟疾专家给他介绍在非洲如何预防疟疾。因为在当时,有一位我国驻非洲的外交官因患疟疾被送到法国治疗,但最终由于耽误了时间,疾病已侵入脑中而无法救治。这件事在当时驻非洲外交人员中很轰动。

我从小就听说疟疾是通过蚊子叮人而传染疾病,患病者一会冷一会热,俗称“打摆子”。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没有被消灭呢?大使告诉我说,疟疾跟其他的寄生虫病不大一样——这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虫,寄生者是一种单细胞原生生物,疟原虫。古代所提的「瘴气」或者「瘴疠之疾」,以及口语当中的「打摆子」,其实就是指的疟疾。疟原虫造成红细胞破裂时,会释放出大量废物,引发类似炎症反应而造成发烧;在红细胞内繁殖时消耗大量营养,而造成寒冷发抖;这也就是「打摆子」现象的直接原因。中国也是疟疾的疫区。

我问道:“听说奎宁可以治疗疟疾呀。”他解释说,实际上针对疟疾这种世界性的寄生虫病,有一些有针对性的著名药物。奎宁虽然效果显著,其副作用也极大,主要为耳鸣、重听、头昏、恶心、呕吐等,统称金鸡纳反应。疟疾之所以难以治疗,其一在于,疟原虫是细胞内寄生的寄生虫——想要打击到病原体,必须作用于细胞内,而非仅仅像是驱蛔虫、绦虫、蛲虫那么简单。疟疾跟其他的寄生虫病不大一样——这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虫,寄生者是一种单细胞原生生物,疟原虫。疟原虫的生活史特别复杂,大致的途径看下图:

大使欣慰地说,他在非洲三年,使馆无一人因患疟疾而生病,这是一个奇迹了。我问他有什么对付蚊子的高招和药水。他说主要是采取物理方法。首先是加强密封门窗的缝隙,防止蚊子进入。研究蚊子的专家告诉他,当地蚊子活动最猖獗的时间是下午5点-7点。“我们买了一台大型鼓风机,从下午4点半开始运转,使馆上空任何飞虫都无法停留。通过这种办法阻挡蚊子飞入,效果很好。”他说希望在任职期间,一个人都不得疟疾。的确,作为一名大使,保护好使馆外交官的生命安全是首要任务。我希望,青蒿素这种可以显著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药物将会帮助同学大使完成这个人命关天的大事。

今天早晨,我在广播中听到屠呦呦操着宁波口音说:“国家的需要就是要坚持做下去。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她强调,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中国人的成果被国际认可,关键是真正解决了问题,挽救了许多生命。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照片中年轻的屠呦呦风华正茂,青蒿一握,日夜无休,年复一年,奉献科学。致敬,屠呦呦!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cs/11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