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常识 > 苏新专疟疾研究任重而道远
苏新专疟疾研究任重而道远
撰文
苏新专
翻译
Amy
校译
江祈
疟疾是一种由寄生疟原虫引起的致命性传染疾病,在全球多个国家传播。每年大约万人染上疟疾,其中大约有50万人死亡。尽管疟疾并没有在美国传播开来,美国政府和军方仍在积极地推动疟疾研究项目,包括药物、疫苗的开发,以及寄生机理、传染、遗传学、基因组学和致病性研究等基础研究。从疟疾疫区回来的旅客和军人有可能被疟原虫感染,从而成为本土新的传播源头。作为世界上科技最发达国家,我们有条件和责任去研究开发疾病控制方法和治疗药物,从而根除这种疾病。
我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实验室的工作是致力于将疟疾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举个例子,抗药性不仅仅是针对传染病和癌症来说的,而对寄生虫而言,也存在这个问题。氯喹曾经是安全、有效、廉价的抗疟疾药物。然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药物滥用潮之后,出现了抗药性的疟原虫。在ThomasWellems的领导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八十年代后期启动了研究疟疾氯喹抗药性机理的课题。15年之后,发现了疟原虫的突变基因。这个发现使我们能够在疟疾肆虐的地区对抗氯喹疟疾进行分子监控,帮助医生和疾病防控单位对药物的使用作出正确指导。这个发现也激发了对疟疾氯喹抗药性研究的兴趣,为其他药物抗药性的研究提供了经验和工具,包括将来可能出现的对青蒿素的抗药性。青蒿素联合疗法ACT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疟疾的标准疗法。
疟原虫感染两个红细胞
(来源:LennartNilsson/Scanpix)
通过与美国国家转化科学促进中心(NCATS)的科学家的合作,我实验室最近对化合物库做了几轮广谱筛选,以期能找到可能的抗疟疾新药。这些工作发现了许多有可能切断寄生传播的化合物,以及可能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同时,我们也借助这些得到的资料来研究疟原虫生物学。我们用不同化合物来刺激疟原虫,干扰它的新陈代谢,观察它的成长和基因表现。分析疟原虫在不同化合物刺激下的反应可以帮助了解疟原虫的生存手段。
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开发疟疾疫苗。很不幸,经过30多年的研究,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有效的疟疾疫苗。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缺乏对寄主-寄生虫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每一个离开母体的寄生虫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寄生虫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致病反应。考虑到在现实当中有无数复杂的因素可能影响到疾病的表现,包括寄主的多样性和寄生虫的遗传背景、其他病毒和/或细菌的感染、寄主的营养状况,我们建立了多个变种疟疾模型来从分子水平上进行分析。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我们对一种变种疟疾Plasmodiumyoelii做了遗传杂交,感染有同样基因背景的实验老鼠,然后关联寄主基因对寄生虫基因或基因座的反应。这项工作能有助于确认哪些基因能在被感染后激发产生I型干扰素。目前,我们在剖析寄主与寄生虫基因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希望能找到寄主激发免疫反应的关键路径以及寄生虫侵入寄主的方法。我们希望这些工作能提供关键信息及指导,在将来帮助开发有效疫苗来对付疟疾传播。
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的过程,期望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一定量的成果是不现实的,做科学研究不是组装一台电视机。重量级的研究成果总是来自于对关键问题长期的付出。然而所有的基础研究都有责任转化为应用,我实验室的疟疾研究就是最好的例子。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刊物和机构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事宜:
iscientists
.蹇ч儊鐥囪嚜鎴戞不鐤楁柟娉曞咖閮佺棁鐨勬不鐤楁柟娉曟湁鍝?鑰佸笀鏄編濂虫庢牱涓绉嶄綋楠屼綇妤兼搴曚笅5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