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广东农垦70年一位忍辱负重毕生奉献的橡
广东农垦70年一位忍辱负重毕生奉献的橡
北京最专业看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位忍辱负重毕生奉献的
橡胶高级工程师
林文灿
粤东潮州知青
我国天然橡胶在海南岛大面积种植成功和大规模发展,在世界上是个奇迹,许多橡胶科技工作者为此献出了毕生精力,海南农垦中心测试站总工程师何永陶就是其中一位。他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掌握英、俄、日三门语言,年受命赴东北参与接管苏联专家掌控的国家工业企业;年响应国家号召,全国支援华南建设,被国家农林部分配到广东林一师(广州石牌),后又辗转来到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研究院;年被无辜打成“右派”,同时被清出“两院”,和何康(后任国家农业部部长)一起下放到加来干校劳动改造。他是当时海南为数不多的几个橡胶高级工程师之一,曾被四川省委组织部列为引进召回人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于年把他调到海南农垦文昌育种站化验室工作,任负责人。其间,他在研究提高橡胶乳胶比重计的功效方面,曾超过当时的国际水平;在改进土壤含钾量测定方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培养中国第一株组织培养的橡胶苗做了许多促进工作。他年调至海南农垦中心测试站任总工程师,其名字和事迹已被写入海南天然橡胶事业史志。遗憾的是,年4月13日他在西安参加乳胶热敏材料鉴定会后因车祸不幸殉职。
垦区橡胶高级工程师徐广泽(右四)等科研人员当年在橡胶林里开展科研工作。
旅途重病坚持工作
我于年6月从潮安县意溪中学下乡到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师7团(文昌育种站,后更名海南农垦文昌橡胶研究所)2连(2队),年被调到育种站生产科,当时何永陶高级工程师(以下称何工)负责的育种站化验室归属生产科。那时何工近50岁,与夫人、两个女儿一家子都在育种站,而我是年轻小伙,常与他在一起工作、出差,相处多年、无话不谈。
那是年9月中旬,我和何工一起赴西安参加全国太阳能利用研讨会。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太阳能的利用、研究刚刚起步,我们也开始探讨研究利用太阳能烘干橡胶片,参加此次会议是十分难得的机会。那个年代交通十分落后,我又不够乘飞机的级别(需县团级),我们从海口出发过海安,乘汽车到湛江黎塘火车站,再乘火车到柳州,再转贵阳、成都,6天后才到达西安。
在前往贵阳的火车上,何工开始感觉身体不适,出现低热,我俩都认为是患感冒。到了贵阳,我买些感冒药给他服用,隔天一早继续行程往成都,在火车上又熬了两日两夜,何工的身体服药后没有半点好转的迹象,反而病情加重,十分怕冷,食量减少。到成都后,医院就诊,经医生检查也诊断为感冒,取些感冒药、退烧药给他后,我们继续北上。在往西安的途中,何工的病情根本没有好转,身体时冷时热,精神状态不佳。到达西安后,我准备带他去住院治疗,怎医院,他说难得来参加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于是带病坚持参加了3天会议活动。
上世纪中后叶我国火车乘坐状况
会后,本该休息一下,可我们此行还有另一任务,是到北京中科院遗传研究所洽谈有关合作项目,没有时间可停留休息,只能继续北上的行程。9月底,北方的天气已转凉,我在西安买了件长毛皮马甲给何工穿上,以防身体冷热不适,又经过近50小时的火车颠簸才到北京。到京后,我将何工的病情向遗传研究所领导汇报,他们安医院就诊,可医生也诊断不出有什么大病,只是开些常用的感冒退烧药。我在旅途中细心观察何工的身体变化,就一直很担心,深感责任重大,所以把在北京原计划的5天活动时间,要求缩短为2天。何工也感觉内陆医生没办法医好他的病,主要是找不出病源,故决定尽快回海南治疗,并定在第三天启程回广州。中科院给我们开了一份特别证明书,可在沿途中提供方便,我同时电告广东省农垦科技处,请他们派车派人接送。
到广州站时,何工已走路都感到很吃力了,好在科技处两位同事赶来帮忙,第二天一早,他们帮忙背送何工上轮船回海口。到海口秀英码头后,我医院住院,然后将何工10多天来的病情向医生详述,其经过是低热——厌食——高热——发冷——全身乏力,服用若干种感冒退烧药后均无效。医生听我介绍后,认为不是患感冒,一边布置抽血检查,一边继续了解病人情况。当问及我们去内陆出差前,到过哪些地方,我想起在8月初我们去过一趟乐东县尖峰岭林场,任务是利用林场的仪器、设备,进行橡胶木的木质测试,在那里住了几天。医生就说,乐东县是疟疾的重点疫区,何工的症状很可能是患了疟疾。当天下午下班前,检查结果出来,证实是患了疟疾。病源确诊,医生用当时的专用药物对何工进行治疗,第二天,他的病情便得到控制,精神状态也有所好转。这时,我心上压了10多天的这块石头终于掉了下来。
何工住院期间,我们就疟疾病症与医生交流,医生谈及在内陆少有这种病,尤其是北方,一般医生都没有这方面的临床经验,医院也没有治疟疾的专用药品,防治疟疾的基础知识有待宣传与普及。至此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疟疾是非生活在疫区的人不太认识的一种传染病,文昌不是疟疾疫区,所以一般人不懂什么是疟疾。
经过10多天的治疗,何工病愈了,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我们平安地回到单位。
从无到有弥补空白
中国垦区的橡胶农场历来烘干橡胶片都是用木材作燃料,木材来源主要是农场更新胶林的淘汰木材,这部分燃料远远不够生产橡胶片的需求。长期下去,木材势必紧缺,就需砍伐原始森林、防风林,生态环境必定受到破坏,同时也制约着垦区橡胶生产的发展。如何解决橡胶农场生产干胶片的燃料问题,在当时海南岛电力资源较为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寻求、研究、利用新的能源来解决橡胶农场的橡胶生产问题是燃眉之急,是个重要课题。
橡胶研究所当时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培育橡胶优良品种,就橡胶生产测试和橡胶加工工艺等项目进行研究与试验。经多方探讨研究,年下半年,所里确定成立太阳能烘干橡胶项目专题组,由何工负责。在何工的带领下,专题组人员到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向专家们请教、学习,与同行一起分析探讨,同时参加全国太阳能学术研讨会,收集利用太阳能有关资料,对其他行业利用太阳能烘干物品的结果进行论证,得到的共识是:太阳能烘干物品既安全,又卫生、节能;海南岛地处热带区域,常年气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日照时间长,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能源。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我们制订出“利用太阳能烘干橡胶片的项目”可行性报告。
该项目上报后,得到广东省农垦总局、海南农垦局的重视,很快获得批复,随即于年初实施试验。广东农垦总局给项目拨专款1.5万元。此款额如今可能不值一提,但在20世纪70年代是一笔巨款,可见当时上级有关部门对此项目之重视,其试验意义之重大。
在何工的带领下,实施试验开始了。太阳能烘干胶片初期以小规模为试验方案,用木材建造了一个长3.5米、宽2米、高2.5米的烘干房,由聚热箱、烘干箱两部分组成,安放在空旷的地方。聚热箱内用化学原料“硅”粉,作为聚热材料,硅粉拌上胶水,涂于箱体底板表面,箱体上面采用透明玻璃。聚热箱以45度角来摆设,烘干房方向设置坐北朝南,在有日照的天气,充分接收太阳的辐射。试验期间,细致观察各部位的温度变化,每天自太阳照射到烘干房开始,每小时记录一次聚热箱内温度,白天每小时记录一次烘干箱温度、湿度,同时,观察烘干箱内橡胶片的颜色变化,箱体的风速、流量等等,整个试验周期为1年。
在利用太阳能烘干橡胶的试验过程中,有关单位专家经常到现场参观指导,并对项目试验结果进行论证。项目的结论是:利用太阳能烘干橡胶片,生产出来的干胶片质量比木材烘干的好,没有灰尘污染,干胶片透明度高,色泽鲜艳,既节省能源、又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一举多得,值得在垦区橡胶农场推广应用。项目的试验成果引起了各媒体的 (年9月)
──────────────
本文选编自海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知青在海南史料选辑》原主编李朱全
本文原标题
《忆与何永陶总工的一段经历》
文内小标题有改动
广东农垦70年其他已发文稿
1、改革让农垦浴火重生
2、广东农垦创建与早期发展
3、知识分子在华南垦殖调查的激情岁月里
4、发展橡胶任务重南国急聚特林兵
5、亲历创业的激情时光
6、一位女测量队员的回忆
7、为了橡胶事业牺牲在所不辞
8、六连岭下经历艰苦创业
9、儋州立业宝岛生根
10、将来发展看无边
11、我参与橡胶病虫害调查
12、小知青惊魂林带炼“胆魄”
13、为新中国农垦事业培育人才
14、一生一世农垦情
15、勇闯禁区科技创奇迹
16、激情奋战金鸡弯
17、忆垦荒种橡胶大会战
18、红土地,我心中的绿洲
19、我们捐出了献血营养费
20、让农垦精神在海外基地闪光
21、我的老红军父亲参加创建农垦事业的故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